张清林 张洪雷
[摘要]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人文思想和社会理念,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真实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医“治未病”“标本兼治”“整体观”“辨证施治”等核心思想熔铸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也让古老的中医文化大放异彩,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医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治国理政;中医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12(c)-0152-04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rooted deep in the excellent humanistic ideology and social concep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past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also the true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melts the core though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ddressing both symptoms and diseases” “the overall concept” and “dialectical treatment”, into the proces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administration, putting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new thought and new strategies for the new era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scientifically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guide to action, which, in the meanwhile, helps the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yield unusually brilliant results, and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so that Chinese medicine will spread better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the whole nation.
[Key words]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notation
中醫文化思想,是几千年来传统国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独到健康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结晶[1],为我国现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习近平同志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他的一些重要讲话中,运用了许多能够体现中医思想的术语,巧妙地把中医文化思想贯穿到日常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使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医文化思想的价值分析
由于受到西方科学主义崛起的冲击,以及中医文化思想自身存在艰难晦涩的特点,中医文化思想的传承曾经一度困难重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思维,它的整体性、人文性和合理性重新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同。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具有伟大的理论创新意义[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决定着中医文化思想的未来走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医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医文化思想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治国理政起到巨大的推动和辅助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医文化思想中所包含的整体联系的思想,能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运动变化的思想,让我们更加准确、生动地认识问题;对立统一的思想,让我们统筹、辩证地解决问题。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医文化思想的内容分析
2.1 治未病,恢复生态环境的和谐美丽
“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辑自2018年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医学理论特别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就深刻地阐释了中医的本质:中医强调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其本质是一种预防医学[4]。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增强身体的正气,消除有害因素的侵袭,从而达到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5]。在疾病发生之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在通过调理治疗后,疾病有所缓解或者痊愈时,要注意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持并巩固身体阴阳平衡的状态,预防疾病复发及病情反复。生态环境建设也必须像中医治疗一样“治未病”,把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因子扼杀在摇篮里,使环境发展不至于把“未病”拖成“已病”“轻病”酿成“重症”。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6]。
一方面,当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易至难、由细至巨的过程,曾经为了追求高速的经济发展,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能源资源的开采、城市化建设、大工业生产排放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身处的环境[7]。悠悠长江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千年来国人情感的触发物和象征物。面对如今透支的长江水,习近平总书记曾痛心地说到:“病了,病得不轻了”。现在,为了恢复一江春水浩荡东流,必须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坚决打赢打好长江保卫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8]。从源头上遏制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避免把一些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情,还祖国一片山清水秀的壮阔河山。
2.2 标本兼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超越财政刺激多一点还是货币宽松多一点的争论,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辑自2017年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治标与治本的概念,首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标,原意为树梢,后引申为非本质的、次要的病因和症候;本,原意为树根,后引申为本质的、主要的病因和症候。中医里标与本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从医患关系来说,患者是本,医生是标;从病因与症状关系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中医治病需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法则。缓则治本,指的是病势缓和、病情缓慢时,可先治其本,本病愈则标病自除。急则治标,指标病危急,先治其标,标病缓解后再治其病。标本兼治,则指标病与本病并重,应治标与治本兼顾,是在标病与本病俱急,或标病与本病俱缓时采取的一种方法。当前,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消除,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动力耗尽[9]。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只靠简单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刺激,都没有办法给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内在驱动,因此这些都是治标而不治本的短期举措。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解决急症的治标手段固然要有,但创新发展这一治本的手段也不可或缺。創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坚持创新发展,顺应了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趋势,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有从根本上医治好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顽疾,我们才能在未来迎来世界经济的伟大复兴。
2.3 聚合精气神,铸就高效的工作队伍
“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辑自2016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类证治裁·内景综要》言:“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这就系统地阐述了精、气和神三者的关联。精是生命的起源,气是推动生命持续绵延的动力所在,神则是生命活动的体现和主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精可以化气,气能生精和摄精,精与气之间则是相互化生[10];精能生神、养神,气能养神,精和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又统御精和气[11]。精气神遍布于人体的五脏六腑之中,每一器官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它们。
而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人,我们要把机体内的精气神,外化到每天的工作当中去,才能把每项工作做好。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精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要自觉树立起“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意识,在其位谋其政。有强烈的职业精神,不要习惯对工作不操心,只讲当官做老爷的派头,缺少服务群众、做人民公仆的情怀。其次,在工作中要有昂扬的斗志和追求。古语云:“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人民的公仆最忌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这样的人或许能“守业”,但绝不适合这个亟待改革创新的新时代。这一历史时期的人,应该有“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有“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和动作,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最终达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境界。唯有如此,党的事业才会始终充满生气。最后,工作要有神采,日常的工作琐碎、繁杂、机械,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态。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保持热情,对未来目标充满自信与豪情,在挑战面前毫不畏缩,在失败面前决不放弃,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的业绩[12]。这就需要我们把“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用饱满的志气感召人民群众,始终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风采。
2.4 运用整体观,综合治理中国发展的内外环境
“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辑自2014年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的讲话)。
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本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它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和联系,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机、诊断等各个方面[13]。人的局部和整体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体脏腑、形体等的生理与病变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由于局部疾病常常是整体病变的反应,故在治疗局部疾病时,应从整体出发,在了解局部病变和整体病变内在联系的基础之上,确立适当治疗原则和方法。世界的运行和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万事万物的运行和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14]。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极其屈辱沉重,归根结底就源于当时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所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根本行不通的。中国要想再度领先,就必须对外开放,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经营方式[15],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新的创造。因为如此,当今的中国才迎来了伟大的复兴,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两千多年前,中国以三尺丝绸,连接东西大陆;两千年后,新时代的中国早以其睿智深邃的思想、强大的经济实力、创新的科学技术再度改变世界秩序,深刻地影响世界发展的进程。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也让世界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借鉴切实可行的“中国药方”[16]。
2.5 辨证施治,发挥改革的最大功效
“改革也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辑自2012年习近平在广州考察工作时的谈话)。
中医思想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7]。华夏的文化是一种阴阳辩证的文化,尤其是在时空的辩证关系中更擅长对时间的体悟。所以华夏文明并不擅长于空间的扩张,但是特别擅长于时间的持续和生命的凝聚。而正是在这样文化特性的影响下,中医思想才能穿越时空,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断裂,并且特别注重对人体身体的维护和保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即通过中医理论分析四诊(望、闻、问、切)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措施[18]。在诊治疾病中,要辨证施治,就要掌握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原则。“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对于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不同,或疾病发展的阶段和类型存在差异,亦或者是患者的体质有差异,因而反应出来的症状会有所不同,自然对它的治疗手段也会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会出现近似相同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的症状,所以就可以采取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19],各种问题错综复杂、矛盾空前尖锐,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通过调研、考察、咨询、讨论的“望闻问切”,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革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剖析。首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事情发展的有利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又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潜藏的风险与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扬长避短、转危为安,发掘自身优势,切忌盲目跟风。其次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关键点和症结点多下功夫。问题有大小,矛盾有主次,把握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最后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静止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要求我们也要有世界眼光,时刻关注周围的动态,做出最适合当前形势的决策,加快中国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20]。
3 结语
中医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它是在中国传统思想的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包含着文、史、哲、伦理学等众多丰富的人文学知识,是中医事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之所在[21]。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中医理念和智慧运用到治国理政上,是对这一传统思想的借鉴与升华。而我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更应当去深刻地了解、领悟和运用这些传统的中医文化思想,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并将习近平中医文化思想创造性的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期待有一天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参考文献]
[1] 张清林,张洪雷.传承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谈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堂[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 16(4):8-11.
[2] 石仲泉.伟大的新时代新理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1):7-12.
[3] 西南林業大学云南环保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郎南军.加快新时代美丽云南建设步伐[J].社会主义论坛,2018(1):36-37.
[4] 李磊,尤传香.《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诸书名的文化内涵[J].中医药通报,2011,10(6):45-48.
[5] 文乐敏,章增加,王光彩,等.《黄帝内经》“未病”内涵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8):1779-1781.
[6] 王小锡.五大发展理念的伦理蕴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7(2):36-39.
[7] 王子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2.
[8] 田义文.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陕西日报,2018-04-23(04).
[9] 韩爱勇.经济发展与安全困境——基于中国国家利益分析的视角[J].中国战略报告,2017(1):164-181.
[10] 陈海鹏,马融,张喜莲,等.从“少火生气法”论治儿童脑性瘫痪合并癫痫[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2):145-147.
[11] 徐薇.“调神解郁”针刺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证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12] 倪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积极性[J].中国药学杂志,1956(3):126-127.
[13] 馬志华,李国荣.略论儒道思想观照下的中医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2-5.
[14] 张吉军.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15] 卢文忠.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的诠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4):4-7.
[16] 刘小艳,龙玲.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建设美好家园——“两学一做”学习心得[J].才智,2017(12):228.
[17] 罗志强.中医文化的研究方向与核心价值体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1080-1081.
[18] 杨明.由《伤寒论》的临床应用浅谈中医学辩证论治[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8):1290-1291.
[19] 张淑珍.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0] 杜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方法论思想浅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3):5-11.
[21] 张宗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根——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教育专家吉文辉教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87-194.
(收稿日期:2018-07-10 本文编辑:苏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