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尹永田 李玉丽 陈莉军
[摘要] 中医体质研究在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已逐渐成为老年人慢性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医体质学出发,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从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国内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老年人;慢性病;中医体质;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12(c)-0036-04
[Abstract] The study of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issu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CM,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CM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review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erms of individual factors,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Meanwhile,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s of TCM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Keywords] Elderly patients; Chronic diseases;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of life
國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老年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慢性病所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老年人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和生活主要负担。Freund等[1]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身体功能衰退与慢性病有关。多项研究[2-3]表明,中医体质类型与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症和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也存在一定关联,不同类型的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另外,因老年人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多数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护理领域大多集中于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预测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的独立研究阶段,现就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生活质量进行综述,为今后国内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
1.1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指病因复杂、病程长、不能自愈及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常见单纯性慢性疾病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系统疾病(脑卒中)、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精神心理性疾病。
1.2 中医体质的概念
中医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4],与人的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体质的形成基于遗传等内在因素多样性的影响,并受外在因素如生活起居、饮食营养和社会环境等复杂性的制约。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多次提到与体质有关的名称,如平人、瘦人、中寒家、湿家、喘家、咳家、血家、强人等。现代学者王琦[5]则以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为主的分类方法,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
1.3常见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
尹琴等[6]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冠心病的特点,认为冠心病患者中以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发生率最高。于川等[7]认为痰湿质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基础。石劢等[8]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中医体质与慢性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高血压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湿热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阳虚质。可见,通过辨识中医体质类型,可以对慢性病进行预防保健。
2 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测因素
WHO对生活质量(QOL)的定义如下:“个体在其所在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其生活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他目前社会地位、生活状态的认识和满意程度。”[9]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特殊的群体,具有病程长、康复慢的特点,易导致社会及心理问题,限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并降低其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均证实,慢性病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10-11]。因此,维持其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在己往的文献报道中,发现个体因素和心理-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可影响老年慢性患者的生活质量[12]。
2.1 个体因素
老年慢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受人口学特征的影响。Oztürk等[11]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生活质量较低。但也有研究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性别对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13]。多项调查[14-15]结果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越大,其生活质量越低,可能原因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且与社会的接触机会逐渐减少有关。另外,Chen等[16]通过对11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测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与其生活质量显著相关。在婚姻状况方面,与已婚者相比,丧偶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17]。
2.2 家庭环境因素
2.2.1 家庭经济水平 经济收入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万秋英等[17]研究发现,收入低于1000元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其他收入水平。郑玉荣等[18]对98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调查发现,居住状态能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独居的患者相比与配偶、子女或亲戚同住,其生活质量水平较低。谢亮球等[19]调查研究显示,不同职业高血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躯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维度上存在差异,退休前职业为干部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这可能与身为干部的患者,其家庭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对医疗费用的承担压力较低,容易满足目前生活状态。职业、居住方式及经济收入等家庭因素可以显著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了解这些变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从而改患者的生活质量。
2.2.2生活方式 国外学者Chan等[20]研究了生活方式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戒烟或戒酒对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且少量的酒精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国内研究[21]表示,饮酒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饮酒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无饮酒患者低。从而看出,饮酒与吸烟是否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存有争议。
2.2.3家庭居住地 多数研究[22-23]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慢性心脏疾病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其生活质量在身体状况和社会关系维度得分比来自城市的患者较高,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通常比住在市区的老年人更好。原因可能是来自农村的老年患者受地域的限制,思想单一,邻里关系和睦,社会关系相对简单。
2.3 社会心理因素
2.3.1社会支持水平感知 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家庭内、外的社会支持程度,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大多研究[24-27]显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其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即老年患者获得社会支持后,可从物质支持及心理机能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感知到的家庭及朋友的支持越多的患者,越能增加其积极的心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路径。?魡restedt等[28]对瑞典南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调查发现,在照顾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时,采取社会支持干预方法可维持或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2.3.2心理问题 个体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创伤事件等应激源时,心理的适应能力及恢复能力[29]。国外研究[30]报道心理弹性评分可以预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应对方式反映是心理应对的一种外在表现,可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又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国内研究[31]通过医学应对量表(MCMQ)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面对应对方式的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Aguiar等[32]调查显示,来自巴西东北部的99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抑郁症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2.4中医体质
辛海等[33]探讨中老年慢性病人群生存质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发现,除特禀质外,其余8种体质类型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另外,平和质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姚志城等[34]通过典型性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与生存质量间的关系显示,患者越倾向平和质,其生活质量越高。与尉敏琦等[3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国外关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研究较少涉及中医体质因素,而国内关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模型研究,尤其是将中医体质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因素综合考虑建构模型研究。生活质量的相关预测因素除直接预测生活质量外,相互之间还存在间接效应。如研究发现,抑郁缓解期患者心理弹性能够部分或完全中介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作用[36]。但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弹性对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中介作用的研究。此外,研究表明中医体质与人格心理特征之间具有相关性[37]。而心理弹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也可能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综上分析,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将中医体质、个体心理弹性、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及家庭经济状况纳入同一模型,分析其与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效应与作用路径。因此,开展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Freund T,Peters-Klimm F,Rochon J,et al. Primary care practice-based care management for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 (PraCMan):study protocol for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SRCTN56104508][J]. Trials,2011,12(1):163.
[2] 王俊,王雪君,趙兰芳,等.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及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4, 26(9):872-875.
[3] 杨欢,花海兵,顾勤.江阴市老年居民及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调查报告[J].江苏中医药,2016,48(4):70-72.
[4] 王埼.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54.
[5]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6] 尹琴,周华,瞿惠燕,等.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不同体质患者性别、年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7):4-6.
[7] 于川,申斌,徐寅平.痰湿体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探讨[J].光明中医,2015,30(3):455-456.
[8] 石劢,刘兆兰,许美艳,等.北京城区老年人中医体质与慢性病的关系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28-30.
[9] Group T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 (the WHOQOL) [M]. 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1994:41-57.
[10] 尹玲,段宝凤,孙红晨,等.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3):25-27.
[11] Oztürk A,Simek TT,Yümin ET,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functional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among elderly people with a chronic disease[J]. Arch Gerontol Geriatr,2011,53(3):278-283.
[12] 杨春梅,严永华,杨晓虹,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4):504-506.
[13] Ju S,Kim K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Quality of Life,Depression and Subjectiv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Korea[J]. IndianJ Sci Technol,2015,8(16):1-8.
[14] 杨蕾,郭瑜洁,唐青,等.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7(8):2026-2029.
[15] 钟文彬.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25-626.
[16] Chen HM,Chen C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Taiwan [J]. Int J Gerontol,2017,11(1):12-15.
[17] 万秋英,宋丽君.老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14-4615.
[18] 郑玉荣,魏保建,薛雅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6,36(8):1979-1980.
[19] 谢亮球,孟共林,谢萍.不同特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12):67-69.
[20] Chan AM,Mühlen DV,Kritzsilverstein D,et al. Regular alcohol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quality of life and mood in older men and women:the Rancho Bernardo Study [J]. Maturitas,2009,62(3):294-300.
[21] 贾丽娜,庄海林,刘登蕉,等.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健康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2013,33(23):5960-5963.
[22] Tavares DMDS,Arduini GO,Martins NPF,et al.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and rural elderly people with heart disease[J]. Rev Gaucha Enferm,2015,36(3):21-27.
[23] Erica Aparecida DS,Tavares DMDS,Leiner Resende R,et al. Morbid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living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J]. Revista Da Escola De Enfermagem Da Usp,2013,47(2):393-400.
[24] 刘彦京.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1171-1172.
[25] 王贤玉,曾坪,方琪.社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8):1114-1115,1117.
[26] 谭伯瑛,李天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1003-1004.
[27] 丘彩霞,董春华,杨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4):6-7.
[28] ?魡restedt K,Saveman BI,Johansson P,et al. Social suppor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Eur J Cardiovasc Nurs,2013,12(1):69-77.
[29] Williams TJ. Build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Military Personnel:Theory and Practice [J]. Parameters,2015, 45:100-103.
[30] Nawaz A,Malik JA,Batool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diabetics[J]. 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4,24(9):670-675.
[31] 陈艳梅,靳晓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探讨[J].新疆医学,2014,44:56-58.
[32] Aguiar CCT,Vieira APGF,Andr Ferreré Carvalho,et al. Assessment instruments for a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diabetes mellitus [J]. Arq Bras Endocrinol Metabol,2008,52:931-939.
[33] 辛海,金玫,沈蔷,等.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中老年慢性病人群生存质量与中医九种体质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2):127-129.
[34] 姚志城,陈国姿,周玉蒙,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2-85.
[35] 尉敏琦,诸光花,周热娜,等.上海某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体质相关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3):27-31.
[36] 李杰.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4):259-262.
[37] 譚健成.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人格心理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8-03-21 本文编辑:封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