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肌肉记忆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03-04 07:18张燕
艺术评鉴 2018年24期
关键词:声带声乐歌唱

张燕

摘要:肌肉具有记忆的能力,合理利用肌肉的这一功能有助于声乐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在声乐教学中把握好肌肉记忆力这一特点,有助于教师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声乐教学,加深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了解及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   肌肉记忆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4-0118-03

近些年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对肌肉记忆力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老鼠做实验,结论证实肌肉是具有记忆能力的。歌唱是一种运动,运动离不开肌肉的运动状态,肌肉的运动状态是通过肌肉的收缩、放松来完成的。肌肉运动的记忆能力将增强人们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力,对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很大的益处。肌肉记忆能力的培养将极大增强学生对良好发声状态的把控,真正达到知己知彼、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肌肉记忆能力的科学原理

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大脑来完成知识记忆的能力。其实,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肌肉是具有记忆能力的,而这种能力一经获得是不会轻易忘记的,而且训练的时间越久,肌肉记忆的能力就越强。通常,肌肉記忆能力的形成需要同一种动作多次重复,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只要获得,就不容易忘记。也就是说,一个人肌肉运用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会针对性的加强某一方面的肌肉运动能力,来刺激肌肉的记忆能力,形成条件反射,准确无误的完成肌肉运动。如马家军的马拉松冠军王军霞,借鉴鹿的奔跑特点,降低抬腿高度,重复训练肌肉运动时注意“度”的把握,稳定一致性,提高了奔跑速度,从而获得了世界冠军。再如刘翔的百米跨栏,每一个抬腿高度都要刚刚能跨过跨栏,节约运动的力量,节省动作完成的时间,以最有效的时间获得运动的最佳状态。这些事例无不显示了肌肉记忆对运动效果的帮助。

二、培养肌肉记忆力在是声音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歌唱中,运用肌肉记忆能力的这一特点,被学习者所熟知、所掌握,可以提高声乐学习的效果。

(一)有益于健康用嗓,做到唱的明确

歌唱时,科学的肌肉运动方式易于节约用嗓,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盲目歌唱,滥用嗓音的现象。声乐的学习不是靠磨时间来提高的,用最直接的方式明确肌肉运动状态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发声部位的敏感度,通过肌肉运动方式的重复训练,增强学生对声音、气息、音感、振动等问题的明确性,真正做到唱得目的明确,唱得心中有数。

(二)有益于提高歌唱肌肉运动能力

肌肉运动控制力和持久力的增强需要经过长期的肌肉重复训练。歌唱所使用的是声带震动发声,声带是由两个分开的肌肉收缩、放松来完成发声要求的。合理运用声带肌群的运动能力,能获得结实、密度、集中的声音,经过长期重复训练声,肌肉的运动能力将随之提高。

(三)有益于增强内视能力及内心听觉

内视能力和内心听觉能力的建立对于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视能力和内心听觉是指歌者在歌唱时能够感受到内部的肌肉运动状态,听到这种运动状态下发出的声音效果,内视能力和内心听觉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一个歌者的审美水平标准。作为教师而言,它是了解学生歌唱习惯,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歌唱问题的重要方式。

(四)有益于预防声带老化现象,延长歌唱寿命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过肌肉训练的人不易衰老。要想预防声带老化,延长歌唱的寿命就要求歌者养成良好的歌唱肌肉运动习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这与体育锻炼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对身体哪个部位进行了科学锻炼,那个部位的能力就强,衰老的速度就慢。在声乐(界)届很多优秀的歌唱家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的声音依然年轻有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就是经常合理锻炼声带肌肉的结果。

三、肌肉记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集中地观察学生发声动作的细微变化,掌握学生的发声习惯及肌肉运动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明确自我歌唱的肌肉记忆方式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自己的歌唱运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对自我发声过程了如指掌才有可能清晰的分析自己歌唱时的肌肉运动习惯,唱得好是出自自己的身体、灵魂与头脑的协同配合。

(二)了解学生发声的肌肉运动习惯

声乐教学要求教师以敏锐的内视能力和内心听觉能力来判断和捕捉到学生发声的细微运动习惯,寻找出合理的运动方式,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教师要有一个“好耳朵”,既能够敏感的分辨出好的声音状态是怎样的肌肉运动模式;又能正确的分辨出学生与自己发声习惯的异同,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肌肉运动习惯,解决和纠正其发声时肌肉运动的不合理行为。合理的就是能说的通的,自然的,顺畅的,规范的肌肉运动要领,发出的声音更动听,更明亮,更通畅、更流动,音准更好,音感位置更高,用声更节约;不合理的即别扭的,僵硬的、死板的、堵塞的、憋屈的肌肉运动习惯,发出的声音或尖锐、或闷暗,音准不好,声音位置不够或偏高,用声浪费等不良状态。

(三)阐释正确发声肌肉运动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明确自我的发声习惯,而且要能够捕捉到学生的发声运动习惯,同时能以较为简短、准确、直接的表达方式阐释出对学生发声的要求,在不断的重复训练中增强学生歌唱肌群的控制力。随着重复训练的累积,肌肉运动能力的增强,学生对歌唱运动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将大大加强。

四、声乐教学中肌肉记忆力的培养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

人制造美妙动听的声音如同器乐演奏美妙的旋律一般,要了解自己的生理结构,了解自己的乐器制造过程,明确制造乐器的细微肌肉运动感才能获得。人声这一乐器制造的精细度、准确度需要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而获得。科学的歌唱要求歌者明确声音产生的原理,明确声带闭合边缘振动的原理,明确喉部的打开及喉部稳定对声音传送的作用,明确呼吸自然通畅的要求等。这些问题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都要明确,决不能盲目的告诉学生“不要问为什么,模仿我就行了”。可以说,科学就是要唱得明白、唱得节约、唱得轻松、唱得灵活、唱得流动、唱得自如而有能力。

(二)细化发声过程

以分解发声过程的方式来讲解发声时肌肉的运动细节。放慢发声时的肌肉运动状态,给学生的大脑留下理解和记忆的时间与空间。缓慢而有序的发声训练使学生在清醒的状态下明确每一个动作都是有准备的、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发声的主动性、自觉性,正确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1.呼吸的肌群运动方式

歌唱中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掌握良好发声的基础。从生理上讲,呼吸器官是由肺、吸气肌群和呼气肌群组成。吸气时空气通过口、鼻、喉、气管吸入肺部,进行存储,此时吸气肌群积极活跃,带动两肋向外持续扩张。气息吸入后肺部被充滿,有较强的压力感,胸腔饱满、增大。这一状态要在持续的状态下,缓慢的、较好的保持。呼气时,呼气肌群积极活动,口、鼻、喉、气管保持开放状态,气息缓慢的呼出,两肋还原。在进行呼吸肌群的训练时,保持美好的心情,舒服的状态,放松的进行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较为细致的呼吸训练方式经过反复训练后,不仅能调整歌唱中不良的呼吸状态,同时对人的身体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可增加肺活量,有益健康。

2.起音的肌肉运动方式

正确而自然的呼吸是良好歌唱的准备环节,科学而准确的起音则是歌唱的起始环节。弗·兰皮尔蒂在《嗓音遗训》中谈到:好的声音必须是自我开始,自我持续,自我停止的。这里的“自我”是指声带在不受喉部肌群挤压的情况下自主的向内靠拢,形成挡气状态,同时产生有规则的声波振动,振动的音感一定是集中在颅骨中央蝶窦的部位。这种有规则的振动会使嗓音音高准确,音色洪亮,音质丰满。嗓音的振动犹如琴弦,气息如琴弓,能动的气息是激发其饱满、持续的动力。

起音要做到声带闭合边缘震动。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打开喉部,声带自主的闭合靠拢产生振动,呼吸自然、顺畅,喉位稳定,音感在眉心。教师要通过讲解的方式,告知学生声带自主闭合振动的肌肉运动感是怎样的,并通过重复训练这一部位的肌肉运动感来稳定学生的起音状态,建立肌肉记忆能力。教师在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要细化他们之间的肌肉运动差异,哪些是紧张的,哪些是松弛的。可以采取用手触摸振动体部位,放慢发声过程等方式帮助学生较准确的掌握发声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练习作为起音的基础训练。练习时,嘴部放松,微微张开,呼吸美好轻松,喉腔松开,胸腔饱满自然,起音时声带自主闭合,音量不要大,点要集中,音感在眉心,气息自然顺畅。无论是开口哼鸣还是闭口哼鸣,哼鸣时声音的集中性、流动性、开放感、高位感基本不变。在训练哼鸣起音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母音练习,可以从单母音“ī”母音开始,逐渐拓展至“ē、ā、ō、ū”以及复元音韵母。以简单的上、下行音阶训练,声带挡气积极主动,点要小,要集中,声带挡气的力度要持久、一致,把握好“度”。通过这种训练,声带肌群的挡气能力、控制能力、爆发力会逐渐加强。

3.正确看待反复性

歌唱的反复性、不稳定性是声乐学习的常见现象。声乐教学要改变的正是学生常年反复养成的不良发声习惯或发声肌肉运动习惯。在教学中出现反复性是必然的,当这种反复性出现时,教师不能急躁,依然要以足够的耐心,从头讲解,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声时的肌肉运动状态,领会教师的要求与之差别之处,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4.加强重复训性训练

重复性训练是声乐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发声状态是靠不断重复训练获得的,歌者通过有规律的重复训练激活歌唱时各个器官的运动能力,调动歌唱的欲望,规范歌唱状态,该积极的积极,该放松的放松,建立良好的声音理念。

作为声乐教师,精练演唱功夫,揣摩学生特点,掌握歌唱运动规律,总结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肌肉记忆的这一原理开展教学,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我歌唱的状态,明白教师歌唱状态及要求,在不断重复训练中自省。起音部位,起音力度,起音大小,起音时肌肉运动的方式都是通过无数次重复训练才能稳定的。在不断的基础训练中,增强自我意识,运动的控制力,提高歌唱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美]弗.兰皮尔蒂等.嗓音遗训[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汪明洁,梅学明,张庆朗等.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声带声乐歌唱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为你而歌唱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为你歌唱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