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青春》中有这么一段话:“它(青春)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青春是什么?是即使现在拥有的不多,也不会觉得自己贫穷,即使对未来心怀忐忑,也觉得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陈独秀曾说过:“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我们就像初升的太阳,在最好的年华里,必须奋斗前行,才能不负青春。
说 青 春
@小野不二
青春时做的梦多少有些宏大,因为梦里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伟大,忧国忧民;又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万丈。但是梦境毕竟是梦境,有多少变为现实?梦终有醒来的时候。但是有梦还是好的。以梦为马,才能不负青春。
@迟一一
如果把青春比喻成一种水果,它应该是柠檬,青绿的外表给人还未成熟的感觉,但酸酸甜甜的内心像是有苦也有甜的内心世界。
@十四岛主
说起青春,我总会有很多感慨,有遗憾,有失落,有追忆,有美好。但正是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忆碎片组合在一起,才组成了我们的青春之路啊。随着时光流逝,这些碎片就像相册里发黄发旧的老照片一样,虽然时光不在,但记忆犹在。
@李尘欢
在我看来,青春是淡淡的书香。因为我的青春大部分时光都与校园有关,翻着书,笔墨纸香扑面而来。考试前翻看书本,划重点,奋笔疾书,用书本占座位,图书馆里借书,临阵磨枪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我是鸭鸭呀
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我看来,青春只是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之中一朵晶莹闪亮的浪花,它要奔流不息地奔赴大海。而我们,也终将会成长,但我们必须努力成为茫茫人海中努力奋斗前行的那一个。
@沈莫格
青春就是朝气。跑道上的晨练,篮球场、足球场上的挥汗如雨,运动会上的加油助威,处处显示出青春的正能量以及积极向上。
故事
两个“神经病”创造了奇迹
如果把青春比喻成财富,有的人用来肆意挥霍,有的人用来期待“锦鲤”,而有的人,则用来创造奇迹。
他是李博,早已在艺术圈成名的青年艺术家,曾被法国巴黎皮尔·卡丹艺术中心授予“最佳国外艺术家”,被瑞士巴塞尔艺博会授予“明日之星”。
他是张咏,在国内摇滚圈早已成名,各种演出应接不暇。
五年前,这两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偶然在街头听到聋哑人的一声呐喊。李博说,那是他第一次听见这么简练纯净和饱含感情的表达,于是萌生了聋哑人声音采样放到音乐中的想法。
他们来到了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一个小山村里的特殊学校,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里的小朋友根本不想发音,因为从小就有别人告诉他们“你是残缺的”,于是没有人想把自己的缺点展现给别人,即使他们的声音仿佛天籁。
最初,因为不了解残障儿童,而且这些孩子无法意识到自己声音的珍贵,加上缺乏和残障儿童的沟通方法,李博和张咏想先停下来。但就在他们即将离开时,一个小姑娘突然跑过来拉着他们的手,发出了“啊”的一声,这一声自信而清脆。李博当时感觉就快疯了,这声音是孩子主动发出的,而且特别自信,特别好听!就是这个瞬间,让李博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我们不能就这样离开,这事不管多难都要做下去!此时再走,等于告诉这些孩子:大人会说谎,希望不存在。
于是他们用了五年的时间,创造了奇迹——让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唱出心中的话。此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起训练聋哑人成为合唱团的先例,全球3.9亿聋哑人,没有一个人会合唱。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借鉴。任何一次尝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怎么让孩子们感觉到声音的存在?怎么让孩子们发出某个声音?怎么发出正确的音高?怎么合唱?
无数道难题摆在面前,李博和张咏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死结一一解开。
将脸贴在板材上,用手指叩击,感受板材的微微晃动。用手感受其他伙伴发声时腹部的震动。凡震动处,皆有声音。这是他们教给孩子们感受声音的独特方式。
为了让孩子们的声音更稳定,他们要求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背部紧紧靠着墙面,踮起脚,感受丹田。
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李博和张咏过了五年。背后的辛苦和酸涩,只有他们自己明白,但眼见着从前总是罩在孩子们脸上的阴霾被越来越多的微笑驱散,难以言喻的幸福总会涌上心头,“只要看到他们的表现和改变,我们觉得这几年怎么都值得了”。
周围的人都说他们是“神经病”,何苦要把美好的青春耗费在和这些无法交流的孩子身上?但是他们从未后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忠于内心,才能不负青春。
人物
韩笑:颐和园里的“金话筒”
“80后”姑娘韩笑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其他就业机会,选擇在颐和园当个小小讲解员。
在她看来,能够将职业选择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是最幸福的事情。颐和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吸引韩笑的重要原因。
在岗位上,韩笑把讲解工作做到极致,很快成了颐和园里的“金话筒”。她坚持以游客为先,处处为游客考虑,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游客,用热情的服务感染每一位游客,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最美快递员”田追子
6种自主研发设备,3项正在报批专利的发明,这些都是“发明哥”田追子的杰作。
为了削减开支、提升快件处理效率,田追子和他的团队自行研发了上下车自动扫描机、传送带自动称重机等6种智能设备。这些“神器”可以节省超7成人工,使水果寄递出港时效提升1小时。
田追子和他的团队验证了快递从业人员敢闯敢干、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担当,实现从改革的“受益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农创客”杨艳军
三十来岁的杨艳军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海子湾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10年前,杨艳军大学毕业,在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作,公司待遇好,他很快成了家,也有了孩子,但逐步稳定的生活却让他越来越迷茫。“上学时就想回家乡成立个农庄,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他说,“毕业时随大流在城里找了工作,可返乡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4年前,杨艳军顶着压力辞了职,只身一人回乡。现在,34岁的杨艳军种了30亩小米、200亩玉米,养了近500只羊,给内蒙古老家的农村牧区带去增收致富的新点子、新技能。
“传奇奶奶”姜淑梅
1937年出生的姜淑梅把自己称作“年轻的老作家”。60多岁识字,70多岁出书——坚持,让她从目不识丁成为真正的作家。如今,她依然笔耕不辍:“不管做什么事,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说到底,年纪不过是个统计学上的概念。正所谓“岁月不老,青春不朽”。
工程院院士潘镜芙:为国铸舰四十年
自1971年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服役以来,40余年间,新中国的水面舰艇历经艰难曲折,终于从黄水驶向深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01所研究员潘镜芙作为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便是其间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如今,88岁高龄的他虽已无法再登上舰艇,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和学习,正如他所说:“我还没有退休。”
周丰峻:为梦想冲锋
“小的时候,我的父亲用簸箩带着我们全家闯关东,我靠捡煤球、挖菜根、拾麦穗来贴补家用。特殊的生活环境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祖国强大,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我今年已经80岁了,但我依然怀有强军兴军的梦想,只要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我奋进的脚步就不会停歇,我会继续为梦想冲锋!”当兵56年来,防护工程专家周丰峻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防护事业。如今,80岁的他依然奔波在防护战线最前沿。
有人说,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有梦想,但是当青春消逝还能坚持梦想,才能叫伟大。这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青春并不仅仅是年华,更是心境。有三岁之翁,也有百岁之童。青春与否,无关乎年龄,而在于心态是否年轻。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年轻人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