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与改革概述

2018-03-04 13:05李丹萍张子杰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

□ 李丹萍 张子杰(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前言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体育学生组织以协会或社团的形式运行,总体存在管理不当或者新老交替断层的问题,高校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有限,影响了高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高校体育学生组织的研究进行了现状总结和分析,挖掘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的教学应用效果及发展优势,旨在为高校体育学生组织如俱乐部的后续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关于国内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研究

贺新成的研究介绍了三种形式我国现有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包括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强调高校要形成体育俱乐部,必须注重工作的有效性和开拓性,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总结经验,除了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外,还应该与社会联合开展交流活动。苏国英构建了一个“三合一”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包括体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调查结果和实证检验表明,该模型产生的综合效应符合当前大学改革的方向,是可行的。其独特的教学体系和组织体系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方面加强了自我完善和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包雪鸣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史上存在的问题及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形式枯燥,内容相同,评估方法不合理。借鉴国外大学体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组织结构和运作,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联盟等措施,解决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沉宏书认为,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很快,但教育观念,管理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实训人才的需要。要从新的视角理解和理顺高校体育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观念和制度创新。王京琼等研究发现,加强俱乐部的管理机制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体育俱乐部是适合我国高校现状的体育形式,值得推广。由于资金短缺,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缺陷,项目开放不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难以生存。邵学科对山东省11所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的研究,认为体育俱乐部是适合我国现行高校的体育形式,并且值得推广。当前高校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缺陷,资金短缺,项目开放的不完善。

陈洪等研究发现,英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主要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体制机制顺畅、高效;显然,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整合资源;开展体育俱乐部标准化认证计划;青年体育俱乐部的标准化服务;采取有效的财政和经济支持措施,即俱乐部领导计划和社区体育俱乐部计划。刘波在研究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中发现,德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呈多样性,并且多与俱乐部合作的形式;在中小学中均有以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场馆设施,场馆覆盖率较高;自愿性、费用低、项目广等特点促成了高校体育称为大众体育的部分,追求高水平运动的学生甚至会更积极参与社会上的体育俱乐部,实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大学生不过半数。

3、关于“体育俱乐部”与“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

苏振阳为高职院校内外体育教学一体化提供了理论参考。能力本位教育,高职体育教育应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同时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加强体育教学和各种职业技能相关的各种运动技能,使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质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和实习提供最基本的服务。欧阳萍发现,中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课堂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建设和实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不仅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且为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项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罗智勇通过实践证明,广西大学体育俱乐部系统综合教学改革的实施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初步改善了广西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效克服传统体育教学强调竞技技能和技术教育,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等不足。

杨洪通过对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内外校综合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适合该省高校改革。指出采用这种“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必然性,并从教学目标、组织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出发,在课堂内外建立可持续的综合性体育教学模式。孙华勇指出,“课堂整合”模式是适合上海大学体育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体育俱乐部相互补充,共同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俱乐部的管理体制,约束机制不完善,俱乐部筹资渠道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4、关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

赵鸽尔指出,体育俱乐部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将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入选修课。同时,可以更好地建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发展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其课程必须与学校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的场地设施相适应。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周威等研究指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自觉性较低,学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同时,阐明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强调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并积累了经验。虽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不足之处,但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白光斌认为,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体育形式是有利于我国高校体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不规范、组织不健全、项目开设不完善、资金短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俱乐部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是健全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和课程体系;二是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完善;三是多渠道筹款。唐永泉的研究发现,体育俱乐部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形式,不仅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成功实践,而且结合了中国目前的国情,越来越受到体育界的认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管勇生等学者分析了河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类型,以及“多元化”的教育功能。通过研究发现,在实施原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俱乐部的改革建议:一是深化高校体育体制改革;二是体育教学俱乐部应不断创新,树立新教育理念。

刘志敏等学者依据近20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材料进行研究,查阅近百篇公开发表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论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界定与体育教学专项课等有关术语进行逻辑性分析。利用比较研究法对全国18所实验院校教学俱乐部的,通过访谈多位专家学者,观摩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分析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调查教学改革的效果;以18所实验院校的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践不断改进、完善,以求证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及全国18所院校的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初步界定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内涵”,提出了体育俱乐部在普通高校改革的可行性以及应用建议。

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组织,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更加符合我国高校体育的特点,并且更有利于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此外,相关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的“课堂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角色和教师主导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说,还存在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管理体制和不完善约束机制等问题。该模型产生的综合效应符合当前大学改革的方向,是可行的。其独特的教学体系和组织体系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但其设置必须与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学校的场馆设施相适应,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猜你喜欢
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