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二中 莫冬莲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悱”状态,就是认知过程中的困惑的表现。有意识的制造这种困惑能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制造这种困惑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讨论。
物理是一门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如果教学中能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创设问题,那么既贴近生活,更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我们应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寻找物理知识,同时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如高一摩擦力教学时,分析物体随水平传送带匀速、向前加速、向前减速时的静摩擦力方向时,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可引导学生创设情景:假如传送带上不是物体而是你坐在上面匀速向前,就象你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感觉一样。会不会有相对车向前或向后倒的趋势呢?如果你坐在加速行驶的汽车上有什么感觉?创设了具体的物理情景,学生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容易从相对运动趋势的角度自己分析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来。
通过对生活事例的类比、分析,学生觉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觉得物理直观、有趣,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索,活学活用,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中的物理现象。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来创设情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快慢与它的质量大小无关”,进而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如下演示实验:
(1)金属片和纸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前者先落地。
(2)纸片和纸团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后者先落地。
(3)金属片和纸团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师:什么原因导致金属片比纸片先落地,纸团比纸片先落地?
生:纸片比金属片和纸团所受的空气阻力大。
师:这说明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
师:如果设法消除空气阻力,金属片和纸片谁下落得快?
生:可能同样快。
师:如何消除或减小空气阻力?
生:将物体置于真空中。
师:那么我们来看下面的演示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述三种情况下羽毛和钱币在牛顿管中下落的快慢。
(1)没有抽气时,羽毛比钱币慢很多;
(2)抽去部分空气后,两者下落的时间差减小;
(3)尽量抽空后,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师:由以上实验现象,同学们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没有空气阻力时,羽毛和纸币下落一样快。
师:(小结)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快慢与它的质量大小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情境教学中,教师从实际事例出发加以实验演示,让学生自己突破原有“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更快”的错误思维定势。通过教师逐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原有思维的矛盾,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物理中有许多概念、知识点教学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不断加深的。如力.加速度等概念贯穿整个中学物理教学。在深化的过程中,都可结合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或模糊认识设置问题情景。
物理学时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成功地演示给学生。做好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增强物理的趣味性。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
电脑辅助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电脑模拟,利用人为的手段,通过动态的画面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物理图景、物理过程展示出来,再现物理情景。电脑模拟虽然只是模拟,缺乏真实性,可谓是“纸上谈兵”,但只要是在设计中符合一定的物理规律,物理变化过程,则可将教学中许多“死”的、抽象的、微观的、再现为“活”的,形象的宏观物理情景,使得学生一看就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所谓变式是指在对问题进行直接观察时,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在应用物理知识解答习题过程中,由于学生久已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式,造成学生分析问题时方法单一,从而步入解题误区。应用“变式”教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新课程理念下不但要构建知识的课堂,而且要构建生活的课堂。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情景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获得发展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