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风险安全架构分析

2018-03-04 10:52吴登峰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参与方用户

◆吴登峰



移动支付的风险安全架构分析

◆吴登峰

(浙江省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浙江 323000)

改革开放的中国,恰逢全球技术革命的浪潮。科技带来的生活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其中第三方支付,尤其是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完善,移动支付正摧枯拉朽改写行业格局,成就了如今的支付革命。无人超市、无现金社会这些新奇的概念都在随着移动支付而成为现实,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跨入无现金社会的国家。移动支付如此普及,其背后的安全性问题同样应得到审视,为此本文将从移动支付的风险角度来研究,基于当前移动支付所面临的支付安全风险,分析其安全技术架构,探讨其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移动支付;支付宝;安全风险;防护

0 前言

2004年,支付宝成立,彼时的中国电子商务才刚刚起步,人们还无法想象十三年后的今天,我国的支付领域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2016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216.4%。移动支付正以爆发式的增长速度大幅扩大规模,这背后不仅仅是用户行为的转变,更是一场支付革命的改变。无人超市、无现金社会这些新奇的概念都在随着移动支付而成为现实,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跨入无现金社会的国家。但是在移动支付如今如此普及的今天,其背后的安全问题似乎不受到重视。如今的移动支付极大的依赖移动终端设备,而一旦终端设备遗失、被窃,其中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很容易被盗用。而且如今的网络环境风险巨大,钓鱼网站、木马程序、病毒入侵都有可能造成支付安全问题。移动支付虽然以其便捷性弥补了传统支付的不足,但其面临的风险程度及范围都非常的大,潜藏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网络上花样百出的骗局让网民们防不胜防。同时监管的滞后性,政策法规的不足,都让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此研究移动支付的安全,对移动支付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

从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来看,目前的支付分为近场支付、远程支付和二维码支付。进场支付是红外、NFC完成的本地资金交易,二维码是基于图像识别来获取交易信息,远程则是移动网络完成的金额交易。从消费市场推广来看,远端支付和二维码支付是主流。

1.1移动支付参与方

我国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构成相当复杂,涉及到用户、设备、移动运营商、商户、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厂商。移动支付的参与者和相关技术日益丰富,二维码、NFC、声波支付丰富了用户场景,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移动支付共同组成完整的支付体系。

移动支付的安全最直接的三个主体,用户、商户和监管和银行。用户层面上,主要是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许多用户反映自身的支付信息被泄露,接收到一些莫名的推销电话和诈骗短信,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惶恐。资金安全更是最直接的安全需求,如今的用户习惯已经建立,大量的资金沉淀在支付宝和微信钱包支付中,一旦失窃将造成重大损失。商户和普通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的需求类似,但是商户还承担着信用风险,即使第三方支付厂商承担了安全赔偿,商户也面临口碑缺失的影响。

监管机构对支付平台的安全负有监督责任,发生安全问题自然难辞其咎。因此其需要支付系统保持绝对的安全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移动支付终端,在错综复杂的产业环境中仍显被动,发生安全问题将直接造成信用体系的崩塌。

1.2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支付的环境复杂,参与方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主观和客观风险并存。病毒、木马、钓鱼网站、手机被盗、账号密码失窃、手机原生系统安全漏洞、厂商升级维护、软件平台漏洞等,都是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而且,如今市面上针对移动支付的各种支付骗局千奇百怪、花样百出,让用户防不胜防。尽管以支付宝、微信等为首的支付平台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安全体系,但用户资金失窃的问题仍然屡见不鲜,这说明了当前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十分紧迫。

2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架构

2.1支付模型

基于移动支付模型,移动支付的安全目标有三方面,即移动终端接入支付平台的安全、支付平台内部数据传输的安全、支付平台数据存储的安全。。

2.2移动支付的安全架构

基于移动支付的安全目标,其安全架构则是移动终端的安全、支付认证过程的安全、支付端的安全。

(1)移动终端安全性

移动终端安全机制分为软件端和硬件端,软件端包括用户数据安全、支付软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通信安全。硬件端则是用户卡和芯片。硬件安全实现可采取用户卡的方式,实现身份识别和认证,为用户账号、数字证书提供有效存储介质,核对用户身份以防止盗用或非法篡改。操作系统则是以精简代码、代码签名、权限分离等措施,借此来提高服务安全性。支付软件的安全机制包括浏览与支付分离、安全控件的防护以及其他安全保障设计如安全键盘,分离进程间访问权限、强化SSL 协议等。

移动终端经通信网络如今在4G网路下,实现了的端到端的安全服务质量保证,在安全保障方面实现了跨越。但公共WiFi上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实现移动终端公共WiFi安全检测。

(2)移动支付及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基于交易流程,支付过程的安全主要是对参与方的身份认证,该环节是交易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盗用的过程,因此身份认证采用组合运用的方式(双因、多因)来鉴别,也就是采取手机动态密令、短信验证码、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终端设备信息等多种认证方式的组合,原理上就是兼具“时间+设备+地点”三个维度认证,保证精确认证。目前,生物识别信息也在广泛使用,如声纹、指纹、及虹膜。

(3)支付端安全

银行是移动支付的终端,其电子支付网关发挥着关键作用,连接着银行自身系统和外部互联网。支付端安全也分为软件和硬件,软件安全包括网关安全应用程序,支付网关匹配验证。硬件端则是防火墙设置、系统的容灾备份、自身认证服务体系的架构。

2.3风险控制机制

移动支付的交易认证过程中,各个参与方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很必要,一些关键性资源需共享,提高机制运作效益。首先要搭建移动支付风险控制模型,监控对象有用户账户,交易过程、商户违规操作,通过数据挖掘来监控,形成智能报告,对每一笔移动支付交易进行扫描,登录时间、设备、地点、次数、交易量,一旦发现账户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其次是分级控制,就要用户级别和信用额度以及交易业务的性质来控制,较之于普通用户,VIP用户的风险预警阈值和交易额限制条件进行差异化控制。商户采用黑白名单机制,对用户实施分类管理,对风险级别较高的交易进行人工审核等。交易过程中的各参与方,需相互配合以实施风险管控,通过合理的权责划分,用最大限度防范风险发生。

4 结语

实际上,尽管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时间短,但是已经领先世界,在安全技术防范上,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实践来参考,只能依靠自身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探索和发现来不断的完善风险体系。移动支付也并不只是简单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整个产业链和各个参与方,用户自身也应建立防范安全意识,才能共同推进安全体系的进步。

[1]刘帅,宋真真.云闪付的技术实现方式与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17.

[2]陆炜.浅析我国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7.

[3]李晓枫,汪东艳.Apple Pay安全机制分析——兼论对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政策启迪[J].金融电子化,2014.

猜你喜欢
参与方用户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
BT模式研究
关注用户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关注用户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