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柱文
物联网时代的RFID信息安全探讨
◆赵柱文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 40226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各个行业中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而对于物联网的整体运行来说,RFID系统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加强对网络上信息安全性与可靠性,并进一步为物联网的平稳运行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现状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地位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之后的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实现物联网时代RFID功能的完全发挥。
物联网时代;RFID;信息安全;探讨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劳动力的制约问题,解放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到技术的研究和设备的开发上。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也在军事、采购等等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的实践应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这也是下一步技术研究的重点问题。要想实现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对相关的概念和定义进行仔细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物联网和RFID的相关概念和知识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
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互联网有一定的借鉴,但是互联网是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物联网主要针对的是物,将各种不同的物质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连接,进一步组成完整、系统的网络。现阶段物联网在我国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比如对公共资产进行安全管理、对环境进行及时的检测等方面。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仅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还可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做出贡献,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辅助下实现信息的交换,其主要是对电磁、电感的耦合性的应用,可以说是对雷达的传输特性加以利用。将该技术不同于传统识别技术的直接接触特性,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干扰的屏蔽,并且对于移动的物体可以实现及时的识别,对于变化多端的环境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实践操作中,RFID可以实现简单的操作,具有灵活性和安全性的特质,在实践中可以被广泛应用。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物联网基本应用需求的满足,并且实现实物和网络系统之间的有效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实现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主要是由于该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和重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没有被广大群众和企业所知晓。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物联网发展的唯一支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也可以成为与物联网相接通的工具之一,因而只可以说RFID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成就,而并没有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RFID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由三个子部分的共同作用来保持,所有的信息都在其中进行储存并传输,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信息的安全程度都可以得到最有效的保证。RFID技术标签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这是由于标签自身的敏感性信息和保密性较弱的原因导致的;其次,标签在位置信息上也应该具有被保密的特质,但是由于实践中做不到及时清除相关的痕迹,所以容易被黑客攻击。这些安全问题的存在都告诉我们该技术在物联网中虽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可以实现信息安全的绝对保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数据的安全性应该在标签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加强保护,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安全受到威胁指的是被窃听或者是被截取等,还包括标签数据受到非法的干扰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黑客的破解技术也呈现出日益高超,侵入者可以在某些工具或者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信息的非法获取,并进一步发现RFID技术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导致该技术在信息安全保证和数据安全保证的功能难以得到真实的发挥。RFID技术现阶段运用的主要加密算法并不是很强大,如果黑客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可以实现标签信息的轻易获取。针对标签数据受到非法干扰的现象,黑客可以在无线信号的支持下通过干扰的方式导致信息通道的变化,使阅读器难以发挥正常的功能,使用者不能及时获取到真实的信息,进一步影响到物联网价值和作用的正常发挥。
RFID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后台网络安全提供的保证,如果后台网络安全得不到保证,就导致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出现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在对RFID技术加强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后台网络安全的价值和意义。
RFID系统中包含着很多个人信息,要想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一般情况下,RFID芯片具有难以复制和伪造的特点,但是由于黑客技术的发展给标签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就需要对标签安全信息采取分级的办法进行保密处理,对于供应链上具有特殊性质点进行打乱的操作。当然不同的行业也应该形成自身的标签安全保护措施,就比如在零售行业,用户的隐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办法,进一步实现用户信息和攻击者之间的断层。要想对标签进行加密处理,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加密手段,对于在传输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泄露或者被攻击的情况,实现有效保障信息传输安全性。
RFID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距离就叫做通信链,通信链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黑客对标签进行攻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也会给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为了实现信息风险的有效降低,现阶段我国在该方面主要有以下集中处理办法:
首先,对阅读器和标签的程序和距离进行合理的控制,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实现两者之间距离的缩短,但是还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隐患,比如可能会对不同因子可部署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还应该形成特殊的通信协议。要想实现RFID系统的安全运行,通信协议的制定可以有效对隐私和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密,实现系统整体安全等级的提升。但是该操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比如会导致RFID出现数据共享方面的问题。
第三,可以对RFID系统中的标签进行特殊的编程操作,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加密认证设计的操作。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对信息的窃听等,可进一步降低信息传输的风险,同时认证技术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彼此程序之间的配合,把外来入侵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水平。
RFID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进行读写,因而在进行程序设计或者是操作的过程中便会忽视阅读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物联网技术对信息安全的操作和互联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要想使得RFID技术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就必须要安排高素质的监理人员,实现体系的建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对物品进行数据传输的时,一定要在分析过滤的基础上完成,同时这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工作人员对自己进行的操作有着科学的把握和理解,才有可能在工作实践中加强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RFID技术已经在我国的部分行业取得了发展,尤其是物联网的出现和推广更是给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契机,但是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包括标签安全、数据信息安全、后台安全等若干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用户的信息和隐私加强保护,推动物联网的快速平稳发展。
[1]王伟,王进.物联网黑客在RFID中的技术手段与信息安全警示[J].物联网技术,2015.
[2]张瑞霞.基于RFID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协议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2014.
[3]笪林梅.物联网感知层RFID和WSN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4]刘件,侯毅.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防护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