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印 李绍飞(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206)
前言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体育课,体育社团,课余体育锻炼等形式。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季节、气候、学生个体、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运动损伤。归纳体育活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因素,加强对职业院校体育活动风险的管理,可以预防、避免或降低伤害事故的危害。
职业院校体育活动运动损伤案例;职业院校体育运动学生,体育教师及体育活动管理者。
2.1、文献资料法
2.2、访谈法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Excel_Starter-2010软件对收集数据统计处理。
3.1、职业院校体育活动运动损伤类型及产生特点分析
案例一:甲同学晚上在田径场上练习双节棍,门牙不小心被金属材质的双节棍击中断为两半。
案例二:8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篮球场打半场球赛,其中一名学生乙,在球场上争夺篮板球落地时由于踩到别的同学的脚背而崴伤右脚,比赛前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几次投篮。
案例三:学生丙参加学校运动会400米项目的比赛,在第二个直曲段分界线处跟腱撕裂,赛前没有参加准备活动,没有参加赛前的专项训练。
案例四:武术社团学生自发组织一场散打比赛,比赛场地临时由几块海绵垫拼成,参赛的两名学生仅仅各自带上一副拳套,结果学生丁被对手用鞭腿击中头部后休克。
案例五:学生戊冬季在室外田径场体育课上做准备活动,跑圈过程中突然滑倒在地上擦伤手掌,当天的体育课上还下着小雪。
案例六:学生己早晨没有吃早餐便参加当天上午的1000米体质测试,在跑完1000米后晕倒在终点附近。体育教师发现后及时救助学生己,并让其吃下一块糖后逐渐恢复正常。
案例七:学生庚晚上利用操场上的单杠挑战街头健身五大神技,结果单杠斜拉钢丝绳断裂,学生庚被倒下的单杠砸倒在地上,幸运的只是轻微的软组织挫伤并无大碍。
通过案例分析,得出案例中职业院校体育活动运动损伤现象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器械、缺乏护具保护导致的运动损伤;第二,身体对抗导致的运动损伤;第三,运动环境导致的运动损伤;第四,学生自身饮食情况导致的运动损伤;第五,运动场地导致的运动损伤;第六,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不做导致的运动损伤等。
运动损伤产生的特点:第一,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第二,运动损伤是一种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运动损伤发生后,正确的处理可以降低其危害。第四,运动损伤发生后是不可逆的,发生范围广泛,管理和急救难度大小不一。
3.2、职业院校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构成因素及风险源
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影响职业院校体育活动损伤有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因素。职业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有体育课、体育社团、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运动会等。其中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失控因素多。体育教学应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此外,“灰色5月”,“灰色九月”,“灰色冬季”是运动猝死的高发季,运动量的制定应综合制定。课余体育锻炼多是学生自主练习,也是运动损伤监护的真空区,体育课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保护措施。体育教师、学生及体育管理者应当学会辨识体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源头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3.3、职业院校体育活动开展项目及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八所职业院校体育课开展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有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依据受伤人数统计排名篮球、足球运动被列入世界十大最危险运动之中位列第三、四位,8所职业院校均开设了篮球和足球项目;游泳属于高危运动项目缺少有效的监护会形成体育活动风险。为了降低体育活动风险避免类似身体直接对抗或者在危险的运动环境中发生运动损伤,体育教师都要加强安全监督和防护。
此外,部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具有服务于专业的特点。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主要包括体育兴趣班,体能训练课,技能课等。由于职业院校着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校中军、培养士官生、专业技术特色突出等专业项目的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锻炼内容强度接近与部队官兵训练强度,然而他们的饮食质量和睡眠时间却是由学生自己管理,饮食睡眠不充分的学生从事大运动量训练就会形成体育活动风险。
3.4、职业院校师生体育活动安全意识现状及风险应对
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对澳大利亚在三年期间发生的所有与工作有关的死亡原因研究表明,涉及到人的行为因素的死亡占事故死亡人数的90%以上。由此可见,在事故发生中认识到人为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学生本人、体育教师和体育运动管理者是职业院校体育风险管理的主体部分,是控制和降低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
3.4.1、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表现出的特点
目前,在读职业院校学生年龄集中出生于1996至2000年,他们在体育课及课余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职业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是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存在组织纪律意识淡薄,没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多数在户外上课,学生组织难度大,部分学生打闹嬉戏,扰乱课堂无形之中增加了体育教师维持课堂纪律的管理难度;部分学生乘乱逃课造成安全监护缺失的风险。
第二,职业院校学生日常生活中高度依赖手机,手机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多数学生沉溺与手机网络游戏,即使运动中也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看,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夜晚睡眠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不能按时作息并且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第三,学生课余锻炼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淡薄,访谈100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问及“参与体育活动时,你会有做热身运动的习惯吗?”有47%的学生选有,认为那是很有必要的步骤;26%的学生选一般会,视当时的天气、自己的身体而定;还有20%的学生选偶尔,心血来潮时会做;剩余7%的学生选从来不做,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根本没有什么必要。忽视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职业院校学生还是普遍现象,一旦从事大运动量的身体活动极易给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第四,部分学生喜欢挑战个人极限,面对新鲜时尚运动表现出勇敢而无畏。体育社团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活动时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五,由于部分专业的特点,学生体育课上着重培养学生体能,学生的休息时间和饮食由自己把握。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时间的学生在休息不充分,饮食不规律的前提下,在恶劣的环境中和同学保持同样的运动强度,更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4.2、职业院校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程度
学校涉及到体育活动安全的教育形式主要有专设安全课,张贴海报宣传,播放安全教育视频 ,开校会进行安全教育,辅导员平时进行教育,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讲解运动损伤预防六种。61%的学生表示经常(几乎每天都强调)参与体育活动安全教育,23%的学生表示偶尔(多在节假日、安全日等)参加。
体育与健康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掌握身体健康的知识与运动损伤急救技能。体育教师普遍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习得,对于运动损伤预防、运动保护等知识点讲解集中在75%左右。各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有信心在实践中完成运动损伤救治的教师人数比例超过50%的仅有E和G两所高校。在运动损伤预防讲解和实践救治方面体育教师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知识与方法的指导,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安全、健康教育,使身体锻炼与保健养护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运动损伤救治的实践操作练习,增强体育教师及时救治运动损伤学生的信心和能力。
3.4.3、体育运动管理者
目前,我国基本上建立并健全了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体系也已基本形成,并且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以实行高校的微观管理。运动损伤的发生大多数涉及到预先存在的和正在进行的不安全的体育活动,成为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组织与管理的缺陷排在事故序列发生之前对事故的产生有影响,在职业院校体育活动系统中的组织和管理因素构成潜在的失误。
8所学校中仅有5所学校开展了针对体育运动损伤的演习,而且演习次数不超过两次,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损伤应急办法。针对于体育运动损伤开展的演习预防比较少,为了降低体育活动风险,开展体育运动损伤类的救治演习有利于提高运动损伤发生后的救治效率。此外,高校应建立包含体育运动损伤在内的应急救治的绿色通道以保证运动损伤发生后使伤者得到及时的救治。集思广益,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规避体育活动中的风险。
少数有生理缺陷或有某些疾病的学生是体育活动风险预防的重要防护区,科学地地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保健体育、医疗体育和矫正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改善体质状况,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3.4.4、运动器材及场地
除了体育活动主体因素的影响外,客体中的器材、场地及环境等因素也是诱发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职业院校体育活动器材、场地的管理与维修,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器材、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4.1、职业院校体育活动风险源构成要素多样,主要受主、客体两方面的影响又拓展到运动项目、运动场地、运动者本身的影响,多数运动损伤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可以规避。
4.2、重视运动教育,忽视了健康教育。仅有47%学生选择一定会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进行准备活动。多数学生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参与体育活动损伤预防类的安全讲座及预防演练较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运动损伤应急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4.3、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安全教育讲座,运动所上预防演习等形式增强职业院校学生活动风险识别意识,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体育项目和运动量,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4.4、学校加强对运动场地、器材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场地安全,器材符合正常使用标准。运动场内设置体育器材使用说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运动器材。学校设立学生生命安全绿色通道,建立危险事故与校园安保联动机制,确保急救车进入校园后第一时间使伤者得到救治。恶劣天气避免在露天环境中开展体育活动。
[1]高进,石岩.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8年05期:79-83.
[2]邓艳.职业院校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急救措施.[J]家庭心理医生,2014,7(27):318—319.
[3]张超慧.论体育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2):26-28.
[4]汤卫东.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J].体育学刊,2002,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