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素材“海外市场”,陌生化打造议论文新颖亮点

2018-03-03 01:01吴建兴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黑泽明康德文物

吴建兴

高考阅卷场上,选材高频撞车让老师们极易产生审美疲劳。阅读量少导致学生见识少,在写作的时候就只能运用人尽皆知的老旧素材,暴露出学生眼界狭窄的缺点。其实独辟蹊径,在平时读书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西方文学艺术哲学领域的人物与作品,将选择的眼光从“国内市场”投向“海外市场”,可以避免素材撞车,落入窠臼。

社会面貌

高考在线: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被世界珠光宝气的外表迷惑,变得浮浅、空虚。那些伫立在街边通宵达旦的,往往是散发着迷幻荧光的网吧,抑或是红红绿绿的酒馆。当人们跟随爵士音乐的鼓点扭身摇摆时,晃动的躯壳里要么空空荡荡,要么塞满了横流的物欲,缺少的正是对于文化知识的好奇与渴望。犹太民族是世界公认的“最会阅读的民族”,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读60本书,家长从小就训练孩子阅读,学会每天提出三个问题。这个曾经饱受蹂躏的民族,如今仍然能够镇定、坚强地存活,文化知识是他们坚强的后盾。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食粮永远比纸醉金迷的浮华要吸引人。

(山东一考生《书店的灯光永不熄灭》)

名师点评:意大利画家阿马代奥·英迪里阿尼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都只有一只眼睛。他解释道:“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审视自己。”开眼看世界,不论何时何地,都能避免思维与眼界的狭隘。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国面貌,求同存异,适当地了解一些其他国家的情况,关注社会,写作的时候可横向比较,可指点江山,便于营造出既接地气又纵横捭阖的气势。

素材点击:在世界重视文物保护的国家中,尼泊尔采用的办法尤为独特。其首都加德满都的王宫广场囊括了尼泊尔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各种建筑,50多座寺庙和宫殿林立。然而,广场并没有大门,四通八达,除了入口处竖立着“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并没有被改变。与文物、古迹的零距离接触,使尼泊尔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传承;而尼泊尔人也在充分利用文物、古迹特殊功能的过程中,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尼泊尔人在文物中活着,而文物也继续活在尼泊尔人中间。

片段速写:岁月失语,文物能言。唯有文物才是历史的见证,才能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故土情结得以安放”。文物固然是民族的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可是目前很多国家对文物、对文物保护的理解都停留在较为狭隘的层面。文物应该不仅仅是那些所谓价值连城、独一无二的珍贵藏品,而保护的方式也不应仅仅是将它们隔绝起来,仅供凭吊与瞻仰。它应该包括更多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每一个能体现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点点滴滴。如果仅靠那些所谓价值连城的宝物,哪怕历史再悠久的文明古国,也难以彰显其风采与内涵。同样的,在民众的意识里,很多的文物博物馆只是供浮光掠影的旅游景点而已。相较大多数国家将文物圈存起来的做法,尼泊尔人对待文物的态度更有人情味,彰显出历史的温度。

名家名著

高考在线:书店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并非局限于买卖关系,书店本身带来的巨大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24小时的营业模式和不驱赶任何人的服务态度都在为社会营造一种学习气氛,沉淀一种坚实的未来力量。

村上春树曾在《我们为什么不读书》一文中将人们阅读量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生活的富裕和现代娱乐的丰富,这观点不无道理。文化传播和知识学习摆在富裕的物质和娱乐面前,也许真的有些无力,但为社会注入文化强心剂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山东一考生《24小时书店,点亮文化的希望之灯》)

名师点评:文章谈论24小时书店的作用,提炼了村上春树《我们为什么不读书》中的内容来诠释当今人们阅读量下降的原因,应该说是比较中肯与到位的。高中生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有时候对问题的见解未必深刻,但是通过阅读,通过吃透别人的观点,可以帮助深化认识,名家名著恰恰可以为考生们作思想引领。

素材点击:卢梭步履维艰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也许销蚀了他毕露的傲气和愤世嫉俗的性情,却造就了卢梭那种过来人所特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心态。晚年的《忏悔录》笔触深情委婉,充满了悠长沉重的感伤情调叹息色彩,其中对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风情画卷,让人处处受益,穿插在作文之中倍添历史感。他以时光老人的姿态温和悲悯地俯瞰着终日劳作、忙碌不息的渺小而可悲的人类,并超越了自身荣辱得失,宽宥了人性在不得已时暴露出的种种罪恶。书中的开篇文字,“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比如卢梭认为自己无力抚养孩子,就把自己的五个孩子全部送到了育婴堂,逃避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同时却认为这种做法“太好、太合理、太合法了”。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后来被朋友泄露出去了,这个时候卢梭却说“出卖朋友的信任,违背最神圣的许诺,把我们胸中的秘密公开出去,这一切就不是过失,而是灵魂的卑污和丑恶了”。

片段速写:一直以来对于在写作中敢于真诚袒露自己的人很钦佩。冷静而清醒地对自身人性弱点进行自我解剖和批判,这需要勇气。但其实,袒露自我,更重要的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成熟的写作是有控制的写作,力求忠于自己,披露一切的根本动机,其实是把自己当作一种社会现象的代表,以之来进行一次批判,宣扬一种精神,彰显一种哲学。比如卢梭《忏悔录》袒露的那些“惊人的真实”,他的意图是要批判社会不公平的恶果,而不是简单的露阴癖心理,或哗众取宠的商业效应。敢于袒露自己的写作总是要有無畏的胆量、要有强大的信心、要有坚定的立场的。

名人轶事

高考在线: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预测改变不了结果,所以没有意义。那么我想问问你们,难道世界上因为有了希望而成功或丧失希望而失败的例子难道还少吗?希望对于成功的作用不言而喻,而预测就给了我们这份希望。endprint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一场敌我差距悬殊的战斗。在战前,华盛顿问他的谋士们:“你们觉得这场战斗的结果会怎样?”谋士们都不敢作出回答。这时,华盛顿说:“我来抛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那么我们将取得胜利;反之,则会失败。”说完就朝天空扔了一枚硬币,朝上的是正面!华盛顿下令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全部士兵,士气振奋,最后真的取得了胜利。战后谋士们说这都是上帝的旨意,华盛顿笑着拿出了那枚两面都是正面的硬币。

(上海一考生《多一点预测,多一点希望》)

名师点评:这件名人轶事恐怕知道的人不会多,读来能给人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这则素材用在此处非常贴切。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件小事,却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华盛顿的做法极具智慧,更恰如其分地论证了“希望对于成功的作用不言而喻,而预测,就给了我们这份希望”。在议论文写作时,小事不小,关键看考生们如何灵活运用。

素材点击:“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伊曼努尔·康德墓碑铭文,几个世纪以来成为人们对自己最诗意、最透彻的警醒。

对于高中生来说,康德的哲学思想庞杂抽象、遥不可及,但康德的生活经历其实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贫寒家境耽误了学业,却始终没有放弃理想;生活十分规律,以至于当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经过时来对表;教育上,他认为应重视儿童天性;康德去世,柯尼斯堡的居民排着长队瞻仰这个城市最伟大的儿子……

康德一生深居简出,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每天的生活不外乎就是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的学者生活。每天下午3点半,康德先生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1762年夏天,康德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时,深为所动,爱不释手,竟违约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废寝忘食地细心研读了一个星期。

片段速写:“人不痴,不成事”。为一本书而违背自己原本刻板的生活常规,由此可以看出康德对学问的痴迷程度,这恐怕也是他成为一代哲学大师的最主要原因吧。康德终生未娶,一生沉迷在对真理的探索中,徜徉在对思想的追问中。这看似苦行僧式的极简生活,却恰好是康德自认为的“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我满足”。现代社会人人都追逐成功,但许多人只盯着成功的果实,想要摘取却不愿意在过程中辛勤地耕种与经营,其实真正的热爱不会让追逐的过程渗出苦味。倘若赤诚在心中,热爱在骨子里,坚持在行动中,结果在手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名人金句

高考在线: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出生于音乐世家。她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选择音乐。但那只是‘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我认为,她的观点正是我们需要并学习的,因为人生不能总是在预测中度过。

不得不说,生活总是以不可逆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一切都没有“如果”,选择就选择了。

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做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在一次次预测中花费时间,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吗?

(上海一考生《生活没有“如果”》)

名师点评:和很多同学追求辞藻华丽、或内涵深邃的金句比起来,片段引用的这个句子显得相当朴实,但就是这句简约的话语,配上“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的介绍,风轻云淡的话语背后,隐藏的是“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这句话的分量。

素材点击:黑泽明在《剑穿心》中有一句很有力量也耐人寻味的话:“你锋芒毕露,这是你的弱点,你像把无鞘刀,锋利,但好刀应在刀鞘里。”这则名言关乎做人的智慧,尤其是有才气有性格的人应该如何在这世界安身立命,处理好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相信这也应该是大师黑泽明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对于生活领悟后的肺腑之言。

26岁从影,高产的黑泽明一生导演了3部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了68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他被叫做“电影天皇”,因为他暴躁的脾气和顽固的性格,这个绰号是彻头彻尾的讽刺,可是后来,它变成一种无比荣耀的赞美。凭借着《七武士》《乱》《影子武士》等,黑泽明成为第一个打破欧美电影垄断的导演,享有国际声誉。被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称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的黑泽明,用恢宏的气势、浓郁的色彩、针锋相对的对峙与冲突、别具一格的影像造型,向观众展示了人生的痛楚、疯狂、欲望、毁灭、欢乐、解脱、温情、迷惘等种种景象,深刻无情地解剖和展示了人类灵魂。虽然,电影日益娱乐化和快餐化,已经不再纯粹。但是,黑泽明永远在那里,他就是一把在刀鞘里的好刀。

片段速写: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往往总是太多浮夸而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他们或许才华过人,但更多的是才疏学浅,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是自己的优点,他们大多会添油加醋地将它无限放大。他们觉得那耀眼到刺人的光芒可以将他们的形象变得完美无比,遮盖自身所有的不足。殊不知,这只能令他们的短处凸显得更厉害、更丑陋。日本電影天皇黑泽明曾经说过:“你锋芒毕露,这是你的弱点,你像把无鞘刀,锋利,但好刀应在刀鞘里。”须知静水流深。张大猩红的嘴巴大肆宣扬炫耀着自己,让浮夸的尘埃落满内心,赢得了一时的关注,却注定收获不了永恒的成就,实在不是睿智之举。

编辑/李跃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泽明康德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黑泽明的战争创伤——电影《八月狂想曲》主题探析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西方的黑泽明
东方人忘了黑泽明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