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日本有位江本胜,科研成果惊煞人。
都说清水无生命,他证水滴懂感情。
就在笑笑落笔写这篇文章时,电脑屏幕上跳出一条新闻:一个杭州小伙来到医院,要求医生取出几年前一个泰国“大师”埋在他身上的12个“护身符”。
医生将这12个“护身符”取出来一看,是12条柔软的铜丝,再有涵养的人,面对这样的12个“护身符”都不得不哑然失笑。
当年这个小伙子却信了,估计还花了不少钱,才求得泰国“大师”将铜丝埋在身体之中。能让人相信,一定是行骗者说出了某些道理,如同我们身边经历的那些伪科学。
在这篇文章中,笑笑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著名的、让无数人坚信不疑的伪科学。
水知道人说了谎
几年前,一个叫江本胜的日本人在全球范围名声大噪。原因是,他发现,即使是水,也会根据外界的信息来辨别美丑善恶。例如,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呈现出一种华丽的美;而听到骂人的词汇,水会结晶成难看的、不规则的形状。
这个“发现”被江本胜写成一本书,名叫《水知道答案》。此书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出版,在中国也成为畅销书。
与此书相配套,江本胜还将他的实验做成视频播放。江本人还被全世界许多地方邀请去作报告,报告主题是:世间万物都是可以沟通的,人类的想法决定着周围的环境。
这个主题十分忽悠人。这是因为,人类的本性就存有沟通的意愿和善良的动机。所以,江本胜的“实验”发现一出来,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同。江本胜的概念迷惑了许多人,《水知道答案》这本书也成为了中国当年科普类畅销读物。
就在读者们还在津津乐道此事的时候,一些科学家很快指出了江本胜的“发现”不可信。理由是,江本胜直到今天也没有将他的文章发表在科学刊物上,没有人知道他的研究细节,也就无法证伪。科学家们说,如果一个人的实验不愿意接受科学检验,就连“研究”也算不上。还有人指出,江的结论很可能是小样本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他只是选择了一些对自己的结论有利的小样本放在了书里,不明真相的人,只看到了這些小样本的结论,就会天真地相信了他的答案。
什么是小样本?
举个例子。有一天,笑笑穿一件红色衣服去考试,结果这门功课考了“优”,第二次,笑笑又穿这件衣服考试 ,成绩依然是“优”,于是笑笑就认为,这件红衣服,与考试成绩的“优”之间有绝对正相关。这是统计学上的概念,也就是说,笑笑会由此得出结论:只要穿这件红衣服,成绩就会得“优”。
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了漏洞。因为,笑笑只是用了两个样本,就得出一个正相关结论,显然不够科学。按照心理统计的概念,笑笑至少要有30次这样的大样本实验,才能得出结论。也就是说,每个实验,样本要足够大,而且不能选择性公开。
再说江本胜,即使他的样本没有公布,实验细节没有公开,时间长了,人们还是慢慢看出了问题,因为,当他的《水知道答案》畅销的时候,江开始做生意赚钱。他的公司开始出售一种“高能水”。销售人员称这种水有着最完美的结晶体,可以延缓衰老,治愈病症。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江本胜是为自己的商业目的精心设计了一个谎言。而水知道的答案,竟然是人设下的骗局,这个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轮子永远转下去
在这个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只要言辞犀利、观点独到好像都可以称之为“专家”,好像这个名头和学识、专业的关系越来越远。其实这“专家”和“砖家”之间,科学性才是检验其言论真伪的关键。可不能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伪科学家,迷了追求真理的双眼。
大约在280多年前,有位叫奥尔菲留斯的德国博士声称发明了“永动机”,也就是一个永远能保持转动的轮子。
1717年,对科学有着特殊兴趣的波兰国王把这位博士请到了他的国家,并派了一名州长鉴定永动机的真伪。
这位州长为奥尔菲留斯创造了让机器“永动”的条件,即把安装机器的房子与四周隔离开。当机器安装完毕开始转动后,州长亲自锁门离开,并派了两个卫兵看守,此间谁也不许进入。
两周后,州长亲自开锁启封,进去一看,轮子还在动,州长大为惊奇。于是再次加封上锁离开,40天之后再看,轮子还在转。再观察两个月后,州长彻底服气了,于是就给博士颁发了“永动机”鉴定证书。
从此后,这位叫奥尔菲留斯的博士名声大噪,他带着自己发明的有波兰州长认证的证书四处展览自己的机器。观看的人买票参观,博士赚了许多钱,还得到过许多大人物的接见,舆论界也纷纷赞扬。
但科学家们还是不相信,因为这永远能转动的机器毕竟违背常识。明明有许多人亲眼看到了机器的“永动”,这事儿就怪了?
后来,欧洲的科学家们实在找不出破绽,便悬赏1000马克给揭穿骗局的人。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揭穿这事儿的竟然是博士的女仆。女仆说,在波兰那间安放“永动机”的房子里面,修了一个夹层,只要有人在夹层里牵动绳子,轮子就会转。轮子不是永动的,是人动的,自己就是那个牵着绳子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女仆得到了1000马克的悬赏,人们知道的是,后来物质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永动机的幻想永远破灭。
呵呵,原来发明这个“永动机”的博士竟也同样是骗钱的动机。
说起“永动机”,据说当年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黄维,对它非常痴迷,即使是被俘之后,黄维在监狱里还在研究“永动机”。后来中央政府专门拨了一笔款支持他去搞这个研究。人们当时还很纳闷,这个早被证明是骗局的机器,政府怎么会支持去做研究?
后来,黄维对此评论说,虽然永动机没有成功,但他通过这件事情了解了共产党的干部。这才是政府支持他去做此无望研究的真正目的。
这是个关于“永动机”的小插曲,从这个小插曲可以看到,当年政府为了争取像黄维这样的高级将领,确实是付出了许多代价。endprint
颅由心生吗
1796年,德国解剖学家加尔提出了颅相学的概念。
所谓“颅相学”,是指大脑的某个区域都对应人的心理功能。这个区域长的样子不同,人的能力与性格也就不同。也就是说,人的颅骨与性格是相关的,通过测量人的颅骨就能判定这个人的个性与人格。
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说法也是有的。比如,我们看《三国演义》,其中讲到一个脑后有反骨的魏延。由于他脑后的那块骨头显而易见,尽管他有勇有谋,但始终不算得志。
加尔对人类头颅的骨头分为26个骨突,并分别编了号。把这些号对应的人格特质都作了说明,比如,可能1号骨突代表天生有破坏性,2号可能是個多情种,3号会是吝啬鬼等等。
这个颅相学有一段时间在欧洲非常流行,不亚于现在流行的星相学。加尔的学生们对此不遗余力地传播,连大名鼎鼎的黑格尔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他的《精神现象学》一书,还专门论述了颅相学对于人类精神现象的重要意义。
相比我们前面谈到的两个伪科学,颅相学在创立之初是被精神病专家和生物学家接受的。因为,相比于其他心灵方面的哲学与心理学,颅相学容易掌握,也更有实用价值。
颅相学的大力传播,是在美国开始的。在加尔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做施普茨海姆的博士,他在1832年访问美国时受到了热烈欢迎,并在美国最有名的两所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发表了演说,大力宣传这一学说,并且得到了美国精神病学的认可。施普茨海姆博士所到之处,医学界的官员和科学家都相随为证。从此后,颅相学在精神病学术界以及在心理应用领域得到了发扬。
它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非常大。加尔的拥护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脑结构出了问题,而一些人所以优秀,也是因为脑结构与其他人有所不同。
其实,这一论述直到现在还在影响心理学,心理学的脑神经科学与之仍有渊源。
和所有的科学一样,当一个新发现被公布出来,总会有科学家去证伪。当颅相学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时候,法国一位叫做弗卢龙的科学家发现了它的漏洞。他拿鸡和鸽子进行了实验,切除了它们大脑的一部分,观察它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这些禽类功能的丧失与切除的部位完全没有关系,只与切除的大小有关。这与颅相学的观点恰恰相反。
从那以后,颅相学彻底失声。人们由此认为,所谓颅相学,可能也是伪科学。不过颅相学到底是不是伪科学,笑笑本人还持怀疑态度。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脑神经至少与人的人格特质和性格有着绝对的关系。
说到这里,笑笑也简单地说一说到底怎么分辨伪科学与真正的科学。周有光先生说,伪科学有三个特点:
一是违背“公理”。公理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不须再作证明的命题。例如“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父子有血缘关系”等。
二是违反“常识”。常识是通识,符合逻辑,正常人共同承认的认识。例如“人皆有死”“地球绕着太阳转”等。
三是不顾“事实”。事实是人人都能感受到,全社会都能看得到的事物。如“长江在中国”“苹果长在树上”等。
笑笑还加一条 ,就是看公布“发现”的人的动机。如果这些发明人玩命地拿他的“发现”去为个人圈钱,这个“发现”就先打个问号。这也是笑笑不太相信颅相学是伪科学的理由之一。
这正是:
科学研究要严谨,
证实证伪不可轻。
骗子虽会露原形,
有违常识需小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