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源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2018-03-03 19:09郑春霞杨先武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旅游发展

郑春霞 杨先武

[提要] 生态旅游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产物,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淮河源地区旅游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展示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通过对淮河源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找出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挑战,并提出淮河源生态旅游发展措施。

关键词:淮河源;自然生态;SWOT;旅游发展

项目来源: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6A170015);信阳师范学院校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 文獻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5日

淮河源地区是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区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立项研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地区。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潜力不足,在河南省内属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有在经济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才能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淮河源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淮河源的重要名片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研究区概况

淮河源位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交汇处,南接大别山麓,北处淮河上游,主要包括河南省信阳地区的全部10个县区和南阳市的桐柏县。淮河源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8~115°55,北纬31°18~32°41。地势由南向北依次降低,淮河源域内气候变化极大,大体上可以以淮河干流河床为界,南部为北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北部为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总体上呈典型的过渡性季风气候特征。区域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约为1,260mm,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82亿m3,地下水在15亿m3左右。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9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8.4亿m3,辖区内的主要河流为淮河,小的支流有浉河、灌河、潢河、史河、竹竿河、白露河等。淮河源总人口约为940万人,市区及城镇人口284.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54万人,淮河源的城镇化率达到43%,人口密度为475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5.92‰。

二、淮河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SWOT分析

(一)淮河源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S)

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大别、桐柏二山绵延于淮河源域,发源于山区的河溪汇聚于多处湖泊水库,山水自然风光是淮河源的风景资源主体。此外还有丰富的森林植被、优质的温泉、革命圣地、名人胜迹、历史名寺、久负盛名的茶叶等多种风景旅游资源。截至目前,淮河源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淮河源的整体森林覆盖率超过35%,空气质量优越,特别是桐柏山、鸡公山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是目前国内已有检测记录中的最高值。目前已经开发了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多个地方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山水秘境探寻、生态茶园体验、健康休闲疗养等多种特色旅游项目。

2、城市旅游状况优越。淮河源地区的信阳市是全国闻名的优秀旅游城市,连续多年当选中国宜居城市,城市卫生状况良好,饮食文化南北包容,有着良好的旅游基础。淮河源有包含6个4A级景区、16个3A级景区在内的28个A级以上景区。近年来,淮河源重点培育了桐柏山、鸡公山、南湾湖、黄柏山、灵山寺、金刚台、汤泉池等一系列具有淮河源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还发展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村落,如平桥区的郝堂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浉河区的睡仙桥村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罗山县的灵山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新县西河古村入选第14届中国景观村落等。

3、区域交通优势明显。淮河源位于中国交通网的中心位置,南北距郑州、武汉均在2小时车程内,东西离合肥、西安3小时车程,淮河源地区也是全国公路通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8小时内可以到达全国144个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京广高铁、京九铁路、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107国道、106国道与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在境内交叉通过;明港机场计划2018年正式通航,潢川物流机场也在积极筹建中;同时,淮河航运逐步恢复使用,淮滨航运码头可直达出海口。淮河源处于中原经济区、大别山经济发展区、武汉、皖江等多个经济圈和城市带的结合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包括旅游投资在内的众多外来大型企业投资。

(二)淮河源自然生态旅游的劣势(W)

1、经济基础薄弱,部分地方认识不足。淮河源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中处于较低的位置,虽然近几年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全区经济总量的不足,限制了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资金的短板造成了旅游景区设施陈旧落后、游客接待能力下降、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目前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淮河源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些地方对于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情况缺乏了解,对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认识不清,缺乏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制定的相关旅游规划往往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一些提升旅游发展与建设的政策、规定、措施与实际脱节,难以落地实施,招商引资困难重重。目前,淮河源的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还很小,市场竞争力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离成为淮河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还有一段距离。

2、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开发水平偏低。淮河源有着闻名遐迩的宜居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声名远播的名山大河,但旅游业的发展却一直处在观光性旅游的原始旅游产品阶段。没有对全区范围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管理与组织规划,缺乏亮点旅游产品、没有龙头旅游企业,未能形成一批有淮河源特色且具有一定国内外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旅游项目。淮河源的旅游产品与独特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相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5A级旅游景区,其他的景区中,只有鸡公山和南湾湖具有一定的国内影响力与知名度。造成淮河源旅游这一尴尬现象,既有旅游景区开发时间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宣传力度不足的原因。endprint

3、旅游基础设置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目前,淮河源尚未建成覆盖全区的游客咨询与集散中心,没有统一的游客管理与调配系统。缺乏具有淮河源特色的旅游休闲商业街、商业区,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标识系统不完整,缺乏特色旅游道路,主要交通干线到景区之间的连接道路质量等级不够、通达性不足。目前,城市的旅游酒店数量不足、档次不高、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待改进,缺乏特色旅游客栈。旅行社等涉旅企业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缺少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特别是高级管理、规划、策划方面的人才缺乏。淮河源的旅游从业人员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全面规范的知识体系。

(三)自然生態旅游发展的机遇(O)

1、国家相关自然生态旅游政策的支持。国家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意见》、《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份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给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法规依据,全社会对发展生态旅游重要性的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国家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大别山地区重点建设投资生态旅游业,争取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而淮河源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区域,在已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更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顺应国家发展大势,积极把握这一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淮河源的信阳市也是中国古代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计划也给淮河源地区带来了发展与中西亚之间国际旅游业的良好机遇。

2、区域生态优势进一步显现。伴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人民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度假成了人们最主要的旅游方式。淮河源地区良好的居住环境、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都成为了稀缺性的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在全国的吸引力也随之不断增强。淮河源地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地区和联合国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及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点区域,这些重要功能区划的确定都进一步强化了淮河源的生态地位。同时,淮河源的地方政府近年来通过强力推进市场化营销和重要节庆宣传,使得淮河源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塑造了区域旅游品牌。坚持以北方客源市场为突破口,每年沿京广高铁沿线进行淮河源旅游产品及线路的推介,先后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城市形象宣传片。开行北京至淮河源地区的旅游专列,实施北京至广州的高铁冠名等宣传活动。一系列市场营销推广活动,较好地宣传了桐柏山、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鄂豫皖红色苏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叫响了休闲茶都、苏区首府、中原侨乡等独特名片。

(四)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T)

1、周边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淮河源地区在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上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周边城市对旅游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淮河源地区面临着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和竞争的白热化。近年来,焦作云台山、洛阳老君山、伏牛山、平顶山石人山、驻马店嵖岈山等景区无论是在广告还是景区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上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景区在全国的影响力已经超过鸡公山。除了省内的竞争外,淮河源地区还要面临着周边城市如孝感、六安、阜阳、随州、荆门、襄阳等城市竞争,区域竞争形势非常激烈;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还要面对传统的旅游方式的挑战,行业之间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竞争。

2、生态旅游资源粗放发展。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相互交流的机制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和自觉性,不能使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淮河源区域内和桐柏县归属南阳市管辖,这就导致了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往往难以与信阳市相协调。地区内部各个景区之间缺少沟通,景区内的游览项目设置基本相同、缺乏特色,景区的开发、经营混乱,景区管理与服务不到位,不能根据游客数量灵活调配各种资源。产品的营销手段落后、原始,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营销效果差。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品位不高,属于粗放式经营管理,对于游客的体验和感受缺乏足够的考虑,很难吸引游客长时间留下,难以带动餐饮、酒店、服务等旅游周边产品的发展。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淮河源地区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

三、淮河源自然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一)区域内协调发展。整合淮河源地区范围内的所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协调好信阳市与桐柏县的关系,突出以鸡公山和桐柏山为龙头,建立全地区范围内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统一协调发展战略。大力挖掘鸡公山的人文历史资源,把鸡公山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争取重现民国时期的万国建筑园风采。以鸡公山为龙头,联合周边的灵山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以鸡公山、南湾湖为核心,打造山、水、城市生态体验旅游;以桐柏山、大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结合商城县的秀美风光,发展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要积极挖掘各区县自身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不盲目跟风、一味模仿,争取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二)建立健全资源保护体系。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加强对各类保护区的分级保护,旅游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根据各类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明确区分可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对于禁止开发区域严禁一切人类活动;对于限制开发区域,要根据具体保护对象的情况,科学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限制游客数量,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线,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旅游方案。在景区的建设期间与建成后投入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各项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高标准使用各项环保材料,制定严格的景区废物回收制度,在自然生态景区内不留下任何污染物。

(三)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是景区管理与服务的核心力量,也是提高景区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加强建设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各种载体,有序创建景点自助解说与生态保护宣传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解说牌、专题折页、路边展示、解说步道、体验设施、小型教育场馆、新媒体等载体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解说水平和活动策划能力,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解说词,鼓励提供多语种服务。推广有助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先进技术,加强虚拟现实、三维景区仿真等新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探索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优化旅游体验。促进移动互联网与生态旅游融合,通过移动终端、门户网站、计算机应用程序促进旅游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生态旅游产品服务质量。

通过对淮河源自然生态旅游的分析,详细剖解当前淮河源地区发展自然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各种威胁与挑战,针对淮河源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城市环境优越等特点,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期望能为淮河源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全胜,席建超.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7.

[2]杨慧,石丹.生态旅游资源分区开发的案例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经济纵横,2017.6.

[3]姚瑶.包头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周媛.论国外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7.13.

[5]陶慧,刘家明,虞虎等.旅游城镇化地区的空间重构模式——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7.36.6.

[6]李茜,张孝德.生态旅游管理中环境政策工具的应用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41.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旅游发展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