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月
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工会该做什么?
我们需要建立一门“工会管道学”。
导师列宁曾比喻说,党是“发动机”,工会是“传动装置”,工会的使命就是在党与职工之间互传动能。后人据此把工会比喻成“桥梁”和“纽带”。直到今天,这两个比喻依然被千百次重复使用。
而我,想用一个新的比喻来说明工会,这就是——“管道”。
因为自然工程上的“管道学”,用于工会分析,既惟妙惟肖,又合情合理。
回顾工会过去5年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通过工会这个“管道”,党作为“发动机”凝聚了职工群众的洪荒之力。那么下一步,从“工会管道学”来看,需要这样做:
一是“管道要多”。大兴“11·18”火灾发生后,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发现,有些企业用大量的易燃材料改建或扩建员工宿舍,有的工厂把厂房改成公寓出租,几百人住在一间狭小的厂房里,屋里屋外私拉的电线密得像蜘蛛网;有些快递收发点里快递摞得两层楼高,屋里的插座一用就冒火星,不少快递员就住在里面。“工会的管道”,联接了这些企业和工人吗?
众建管道,把所有工人吸纳进来,特别是在那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劳动力市场,工会的管道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管径要大”。工程学上的管道,其输送介质五花八门,给排水、热力、燃气、燃油、酸碱、制冷管道等。社会领域,职工的冷暖喜忧、职场内外、疾病与健康、家庭与工作、收入与支出、奉老与育婴、读书与进修、离乡与出国、生理与心理、恋爱与婚姻、运动与减肥等,无不构成职工对美好生活的N维向往,其中与劳动关系有的关系密切,有的表面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却息息相关。当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会连吸烟都纳入维权领域的时候,我们的工会应扩大维权的“管径”,既要输送劳动权益和劳动政策,也要输送与职工个人幸福密切相关的介质。
三是“管件要精”。工程上的管道,不仅仅包括线状的管道,还包括很多管件乃至动力装置,如压缩机、鼓风机、阀门等,这是管道质量的关键。工会所有部门,都是工会管道的管件和动力装置。比如,工会宣传部更像鼓风机,维权中心更像压缩机,劳动仲裁庭更像阀门。这些装置需要的是“精工”,也就是工会的专业化。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就是要打磨这些管件,就是让所有动力装置实现世界一流。
四是“管境要好”。管境,就是管道的敷设环境。管道的通行、支承、坡度以及保温、防腐等都需要技巧。工会管道的敷设,需要好的环境,也需要常常“保养维修”。有的管道,可以直接利用“坡度”和势能优势,比如把好政策直接输送到工人中;而下情上达的职工民意民愿,需要工会建设自己的“泵站”,并通过自己的加工处理,让宏观决策更有利于工人群体。另外,所有有效的管道,工会都需要“保养”“维修”,这牵扯到工会自身的改革。
五是“管材要透”。现在工程上的管道材料,不少都改成了透明的。工會的管道也应该透明。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协商不仅仅是工会依法“约束”企业和资本的维权工具,它也应该成为工会透明玻璃式的自我呈现。比如工会经费的管道,其全部流程包括地税代收等应该更透明一些。“娘家人”的一切,职工都应该了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会,更多的是“传动装置”。其他制度下,比如资本主义工会,更多的是“谈判工具”。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工会的“传动装置”功能发挥得很好,只是要根据新时代矛盾的变化,调整“管道建设”思路,而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的磨砺中,我们工会的“谈判功能”也有了明显增强。这就是说,我们工会的成就和经验,是批判地吸纳了世界工人运动史上的智慧和经验。
这就是我们工会的制度自信。我们需要建设更多更好更现代化的“工会管道”。有了这些管道,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自然会浮出水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