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山初级中学 张月霞
教师在教学时,面对的是一群有着独特个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思维认知规律、情感内涵都带着强烈的个体色彩。所以新奇巧妙的导入方式,新颖别致的内容结构,富于魅力的语言表达,有效的情感沟通,不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语文课堂导入犹如乐师的琴音,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的导入任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状态等。因此,老师在设计导入语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你的表现非常感兴趣,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心,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随之集中了。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而重点和难点的如何体现,正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能在开始的导入语上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渗透进去,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卢沟桥烽火》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卢沟桥”三个字并简单介绍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然后在后面再“烽火”二字,问:“知道‘烽火’的意思吗?”紧接着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知道卢沟桥烽火的前因、经过和结果……用语不多,却画龙点睛,突出了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本课将要学习的要点和目标,效果不错的。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排内容时,很注意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在教新课时,在设计导入语时能兼顾前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能联系旧知识、挈领新内容,承上启下地导入新课,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新旧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例如《半截蜡烛》的第二课时,一个老师是这样过渡的:“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在德国军官顺手点燃了桌子这的半截蜡烛时,危险就一步步向母子逼近。而诺德夫人的努力又失败了。在这危难的关头,两个幼小的孩子有什么反应呢?他们俩又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这样的导入既小结了上一课的内容,又抛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新旧过渡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瑞士作家温克勒曾经这样说过:“开场白有两种作用:“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共鸣,二是顾名思义,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导入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它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可见,精彩又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不过独树一帜的导入设计能够发挥出出人意料的效果。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个优美的音乐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关键在于方法要直指学生内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导入法和间接导入法。
顾名思义,直接导入法就是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此方法的优势在于干净利落,能够为课堂提供更多的时间。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十分渴求的知识,根据导入的内容划分有多种方法。
1.教学目标导入法
把教学目标作为起点,整个课堂教学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从而引
导学生向目标靠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目标导入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氛围。此外,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课文标题导入法
通常情况下,课文的标题即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以课文标题来进行导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概括出文的中心思想。此方法可以进行分析标题导入和更换标题导入,对于一些比较直白或者是含蓄的课文题目可以选择分析标题导入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课文题目,可以选择更换标题导入法,让学生在更换题目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比较常用的还有课文内容导入法、人物介绍导入法和写作背景导入法。课文内容导入法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以精炼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物介绍导入法是教师对课文中的人物或者是课文的作者进行简要的介绍,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内容;写作背景导入法是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背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内容。
间接导入法是从侧面引入,比如引经据典、创设情境等,不直接提及新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动机和性格等。间接导入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典故传说导入法,中学生对于一些科学性较强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典故、传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典故的选择应与课文相关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设置疑问导入法,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设疑需要注意结合课文的重点,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一步一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提升教学质量。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和关键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它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与教学目标环环相扣,与教学方法前后呼应,给学生们带来引人入胜的意想不到之效果。语文教师要针对文本,精心设置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与知识性,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快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