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东县石滩中学 冯 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大量中青年人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乡,由此在农村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那些父母双双外出的家庭,由于祖父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不能予以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中,留在家里的一方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欠发达的农村家庭,他们父母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农民心中存在一种原始的观念:“只要子女身体好,健康成长,照样可以打工挣钱。”
首先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对留守儿童有偏见,大多数教师认为:父母在外的留守子女教育起来更困难。很多教师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交流,对孩子的状况不明确,教育难度大。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读五、六年级后,由于监护人缺乏监管,周末大多在网吧和游戏厅度过,他们缺乏关注和关爱。另外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留守儿童不能象城区孩子一样可以参加培养自身特长兴趣班的学习,也无法和父母一起参加亲情活动等等,这些严重削弱了社会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1.性格极端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性格封闭;性格偏执;性格孤僻;性格暴躁。
2.情感的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的严重缺失。感情的缺失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以下三方面的负面情绪:
(1)焦虑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留守儿童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烦躁不安、非常容易激动,在有问题的情况下,不善于与老人、教师进行沟通,情绪无法得到排解,最终形成焦虑的性格。
(2)抑郁
长期缺乏情感的交流,让留守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不善于沟通,很难融入同龄儿童的集体中,变得难交往、难交流。
(3)自卑
随着留守儿童年岁的增长,对事物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逐渐形成。看到其他家长对同龄儿童的呵护,很难正确理解。在憎恨自己父母对于自己情感呵护不足的同时,产生自卑心理。
近几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有力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却未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没有制定优惠政策,使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就近入学。此外,对于偏远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够,很多留守儿童采取走读入学。同时,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也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
希望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机制,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创造条件在农村兴建“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建设“爱心活吧”“爱心书屋”“爱心聊天室”等关爱场所,为留守儿童免费开放,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相关释疑解答活动,聘请专业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袋。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
第二,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关注他们,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1)感受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的爱心 。(2)挖掘儿童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把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4)开通家校通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平时的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帮助这些特殊的农村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让他们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完美无缺。相反,经受挫折和磨难洗礼后取得的成功,才具有更高更深远的价值。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搏击人生的远大理想、勇气和坚韧的意志。
总之,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教育合力。教育不是单方面做好就行了,而是一个施教的过程。因此,多方参与,共同行动,形成社会引导、学校管理、家庭配合的有效教育网络,是加强对留守儿童成长管理的关键。社会方面,以政府为龙头发挥宣传引领、经费保障的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强有力的活动场所保证。学校方面,以班主任为核心,构建留守儿童团队,集思广益,积累教育管理经验,为留守儿童教育发展提供知识、爱心呵护和安全保障。家庭方面,以监护人或代养人为负责人,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保障,同时给予亲情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与安全,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不会是孤独的群体,才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共享教育成果、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