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敏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说课是我国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教研活动,医学教育工作者往往没有师范生的专业基础,所以将说课运用于医学教学实践,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一些教学上的不足,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1]。本文立足免疫学检验的理论教学实践,对“补体系统”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说课设计,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免疫学检验课程标准、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及岗位能力需要,确立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补体的概念、生物学作用,熟记并理解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参与成分、激活过程,区别补体的3条激活途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及整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团队意识。教学重点为补体的概念、补体的生物学作用、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教学难点为补体的激活过程。
以2015级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精力充沛,喜欢新鲜事物,部分学生性格较内向;他们已学过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免疫概念、免疫系统组成、抗原、抗体等免疫学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积累;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利用移动设备收集信息能力。但学生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而且免疫学检验知识繁杂、抽象难懂,学生学习时存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重点突出,适当运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难点[2]。
所用教材是林逢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免疫学检验》第4版。该教材是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能很好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其中的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教材包括“免疫学基础”“免疫检验技术”和“临床免疫及检验”3个篇章。本次授课内容为第一篇章“免疫学基础”中第六章“补体系统”。本章有5节内容,本次说课内容为前3节内容。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抽象难懂,尤其是补体的激活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难点。因此,笔者根据岗位需求,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将补体激活途径中的MBL和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作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
此次课采用问题教学策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3]。课前,教师把自制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供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练习题。课上,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系列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判断学生预习效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此次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复习导入、课堂新授、课堂总结与评价4个部分。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系列微课,并将微课和配套学案上传到班级QQ群,作为学生预习资料。学生在班级QQ群下载预习资料,了解本章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将班级48名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并在班级QQ群内公布分组情况,制定组长职责并要求每个小组在网上搜集各类补体相关的检验单,引导学生了解这堂课的意义。
教师提问: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哪些?抗体具有什么生物学作用?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判断其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利用教具,如将皮球比作细菌等抗原,Y型树杈比作抗体,采用类比法模拟抗原抗体的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5.3.1 补体概念 问题一:你们知道博尔德特是谁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利用PPT讲解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尔德特通过实验发现补体的历史,答疑解惑,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检验单,利用教具展示多米诺骨牌效应,解释补体的概念,然后动手用积木模拟补体被活化现象。
设计思路:增加了教材中没有的补体被发现的历史,学生通过这段历史加深对免疫学检验知识的了解,学习科学家为了人类医学事业不断奉献的精神。学生通过收集并观察检验单,发现检验单来源于免疫检验报告单,加深对补体是一种免疫学分子的印象。用积木类比补体,化抽象为具体,模拟正常情况下补体没有活性,一旦被激活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发挥强大生物学作用的现象。这种类比学习法能锻炼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小组讨论法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获得进步。
5.3.2 补体的组成及命名 问题二:检验单上哪个成分是补体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利用PPT讲解补体的组成及命名,并要求学生记录到书上。
5.3.3 补体的激活途径 问题三:哪些途径可以使“沉睡”中的补体“苏醒”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利用PPT讲解什么是补体的激活、激活途径有哪些、各途径的异同点。利用多媒体展示3D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自编情景剧来展示经典激活途径的过程。学生认真观看PPT,听教师讲解,积极进行组内讨论,并完成情景剧表演。
设计思路: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抽象难懂,可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展示3D动画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编情景剧的方式,加深对补体激活的认识,锻炼信息转化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情景剧表演,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3.4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问题四:除了溶解细菌外,补体被激活后还有哪些作用呢?教师利用PPT、图片、视频讲解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组织学生利用抗原(皮球)、抗体(Y型树杈)、补体(积木)模型,模拟补体通过经典途径被激活后的溶细胞效应。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认真听讲,观看图片、视频,观察检验单,积极进行组间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用模型模拟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现象。
设计思路:利用皮球模拟抗原,指导学生思考,如果皮球代表细菌,则补体激活后会起到杀菌作用,参与机体抗感染免疫;如果皮球是红细胞或自身细胞,则补体被激活后会引起溶血或破坏自身细胞,引发疾病。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免疫具有两面性的认识,也为超敏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观察检验单,可以发现机体的补体含量有正常值,一般条件下波动很小,说明补体含量的变化和一些免疫疾病的发生有关。
教师通过板书,总结本次课内容,强调教学重难点;通过PPT展示自编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将其纳入本课程评价体系,每组选出一名优秀组员,班级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课后,学生给教师提出建议。
设计思路:编写口诀,通过口诀把抗原、抗体、补体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记忆。开展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生生间感情。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以便下一环节教学的开展。
在本单元教学中,利用了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其中环境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手机等移动设备与各种教具,信息资源包括教材、学案、检验单、视频、微课、动画等,这些资源的整合为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
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4]。教师要提前制作本单元微课,供学生课前预习,微课内容要适应教材安排和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基础。
PBL教学法的应用,既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师生互动。
免疫学检验知识抽象、难懂,可利用教具,化抽象为具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免疫学检验基本知识,利用3D动画展示补体的激活过程,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情景剧表演,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组织能力,通过编写口诀,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当然,本次课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情景剧表演过程中未能对每组学生进行一一点评、信息化手段欠缺、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较低等,如何调动不善于交流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以后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5]。研究表明,说课是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6],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钻研说课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