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广平镇中心学校 李伟清
如今,中国很多的地方都是应试教育取代了素质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的产物。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1)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不顾孩子健康的教育,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2)无视孩子身体和心灵成长的规律,以知识灌溉代替一切教育。(3)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与想象力为代价。
《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为整个人类的教育描绘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图景,它告诉我们好的教育是温暖的、柔软的、感性的,而非冰冷的、坚硬的、理性的,正是这个图景撼动了全世界的人和人心。巴学园上课的方式与众不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内容。看似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可是就是这特别的教育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不至于产生孩子厌倦学习的说法。中国的应试教育很严重,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要完全施行像巴学园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太现实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珍视童心,凡事都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更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善待孩子的天真,珍视孩子的童心。
一个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看就会,因此家长以及老师就更应该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一个孩子,无论怎么样,都会有一点点的调皮,他们的调皮是他们童真童趣的表现。我们不能扼杀他们所拥有的童真童趣,对其要有耐心与爱心,要用适当的方法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校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里的人以及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们要从小教育儿童要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不要因为别人身体上有缺陷而取笑他远离他。对每个人,都要怀着关爱的心。老师与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做榜样。我们不能够因为小孩子还小就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懂,周围的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小孩的的成长。
环境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如果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稍稍不留神,没有给予孩子好的成长环境,那么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就极有可能会受到伤害。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儿童都是天真活泼的,他们蹦蹦跳跳,有着纯洁的语言,灿烂的笑容,多么可爱啊!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在过去的那些年代里,人们不太过于重视教育,因此不会逼着孩子从小就学这些学那些,上这个培训班上那个培训班,孩子没有太多的压力,开开心心快乐成长。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家长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也是越来越严重。孩子的教育固然很重要,可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子教育孩子是否真的好?小豆豆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她之所以能在巴学园快乐成长,和她父母那种有原则的宽容的爱以及校长和学校老师的友爱是分不开的。在巴学园里,虽然不像正规的学校一样上课,教育孩子,但是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却受到了孩子的的欢迎。巴学园的孩子不厌倦上学,他们喜欢上学,他们喜欢巴学园的老师,更是喜欢巴学园的校长。巴学园一些本质的东西,是值得老师和家长们学习和借鉴的。巴学园的校长对儿童的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我们要给予孩子自由、要对他们尊重、理解宽容,还他们一个孩子的天空。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还有一些孩子大大咧咧的。但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先尊重孩子,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与孩子之间缺少了沟通,就不能够真正的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就不能够知道他们到底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缺乏了沟通,尊重就无从说起了。当然,老师也应该给孩子做些必要的材料准备,引导孩子在自己的“理想乐园”里快乐生活、游戏。我觉得家长也应该学习小豆豆的妈妈,不要一味责怪孩子的不是,因为爱的方式不只是教育与管理,也不只是宽容与顺从,我们应该本着为孩子的出发点出发。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他的思想,有他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孩子的选择出发。我们要信赖孩子,只有信赖他们,他们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小豆豆有一次不小心将自己的钱包掉进了学校的厕所里,于是她就用一个长把勺子到便池中舀。当校长看到她舀出了一堆小山时,不仅没有骂她,反而像好朋友似地说:“找到了吗?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部放回去啊。”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在中国,一般大人看到有孩子在无知地做危险的事情,都会说“你在干什么蠢事呢”或者“太危险了,快停下”,但像小林先生这样,对孩子做的事不生气,很信任她,把她当做一个有人格的人来尊重,只说一句“弄完以后要全部放回去”的人,恐怕整个中国也找不到几个呢。用独特的信赖来教育孩子,不也是给孩子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吗?
关爱孩子就是要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孩子接受一样新的事物需要时间,家长和老师不要不耐烦,不要把他们逼到死角,逼着孩子去学习只会把教育弄得更糟。家长以及老师在教育孩子给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从自身出发。大人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经验是很丰富,但是要明白每个人的成长时期不一样,所成长的环境也会不一样,不能把自己的自身经验硬套在孩子的身上。大人们要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学会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孩子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