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2018-03-03 11:22:13陈丽霞王丽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神经病神经内科研究生

陈丽霞,王丽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随着医学的发展,测序技术突飞猛进,以基因组学测序为主的精准医疗技术应用广泛[1],不仅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也对神经内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精准医学涉及生物统计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等,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对欠缺的知识[3],因此,开展精准医学教育,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医学人才。

1 精准医学与大数据

1.1 精准医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生物信息系统与医疗行业紧密结合,医学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系统等产生的大数据成为精准医疗最初的数据资源[4]。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前沿科学技术和蛋白质组、基因组等组学技术,对疾病与健康群体进行基因测序及生物标记物的分析、验证、应用,精准地找到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靶点,进而实现临床转换,为患者提供分子化、个体化治疗[5]。

1.2 大数据时代下的精准医疗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对基因的深入研究,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非编码RNA等数据库资源越来越丰富。例如,Keshava等建立的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的数据库,从分子层面揭示了疾病分子学水平的相互作用关系[6];人类癌症图谱TCGA数据库提供了人类相关癌症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据,为进一步靶向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方向[7];Drugbank数据库是包含大量生物药物的数据库,提供了药物的代谢产物、作用靶点、转运体以及药物作用通路,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8]。

2 精准医疗在神经病学领域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复杂,因此从分子层面剖析疾病的发病机制对于个体精准化治疗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目前,许多对神经系统疾病预防、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已经从细胞层面转向分子层面。例如,Punga等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发现3个特异性表达的 miRNA:miR-150-5p、miR-21-5p、miR-27a-3p,功能分析发现这3个miRNA调控免疫细胞的应答,并且可以作为检测MG的AChR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为检测及诊断疾病提供了新的生物学指标[9,10]。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与临床实践,使分子标志物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诊断、预后的重要工具,开启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新篇章,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所带来的大量数据成为临床精准治疗的重要依据,而精准医疗理念势必带来神经病学领域的变革。因此,培养医生及医学生精准医疗理念至关重要,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必然要发生相应变化。

3 精准医疗与神经病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目前,生物信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院校在本科教育阶段未设置独立的精准医疗相关课程,使得新入学的神经病学研究生相关知识薄弱,缺乏对神经病学最新科研成果的认识[11]。虽然在研究生阶段,神经系统疾病与免疫、受体及细胞调控、医学统计学等为选修课程,但依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教学,使得研究生难以理解并掌握神经病学整体概况及前沿进展。同时,精准医疗理念并未渗透到研究生公共科目设置中,学生只能通过导师指导、自主学习相关文献形成。进入科研及临床训练阶段,受限于所在院校神经病学专业的发展,研究生多集中对所研究课题进行学习,缺少探索及创新精神。同时,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分离,使初步接触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生难以全面掌握神经系统疾病与精准医疗理念[12]。

4 精准医疗在神经病学研究生教育中的意义

4.1 对研究生能力的提升作用

精准医疗的核心在于临床研究与基础科研互相转化。研究生熟悉神经病学相关基础知识及临床科研最新进展,有助于实践并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精准医疗。例如,对于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基础研究来解答,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结果。这需要神经内科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科研探索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同时具有基本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研究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治有更深刻的理解。

4.2 神经内科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进

在当前神经内科研究生教育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融入神经系统疾病精准医疗相关研究进展,使学生不仅掌握神经病学基础知识,还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前沿内容,为后续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精准医疗领域优秀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学生精准医疗理念培养。同时开设文献信息检索、生物信息学、统计学应用、数据分析工具应用等课程,培养学生知识获取、总结、归纳能力,为未来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临床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是神经病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掌握传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建立患者数据库,包括疾病编码基因库及临床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在科研过程中,研究生需要阅读大量高质量的文献,提炼、总结研究设计方案及方法,通过定期进行实验室报告、文献抄读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对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专业课程设置、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结合精准医疗的要求,对传统神经内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进。总之,要开展更加系统、全面、规范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精准医疗理念的创新型人才,从而实现分子化、个体化、精准化诊治,为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为临床药物研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Guerreiro R,Bras J,Hardy J,et al.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iques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redefining clinical and molecular associations[J].Human Molecular Genetics,2014,23(1):47-53.

[2]黎洁洁,王伊龙,赵性泉,等.精准医疗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在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卒中杂志,2017(8):765-767.

[3]郑华光,王伊龙,李姝雅,等.精准医疗与脑血管病: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卒中杂志,2016(7):604-606.

[4]任思冲,周海琴,彭萍.大数据挖掘促进精准医学发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3):3499-3501.

[5]李文磊,杨露绮,林栋栋,等.精准医疗时代的兴起[J].北京医学,2015(12):1204-1206.

[6]Keshava Prasad,Goel R,Kandasamy K,et al.Human protein reference database[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9(37):767-772.

[7]Tomczak K,Czerwinska P,Wiznerowicz M.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an immeasurable source of knowledge[J].Contemporary Oncology,2015,19(1):68-77.

[8]Law V,Knox C,Djoumbou Y,et al.DrugBank 4.0:shedding new light on drug metabolism[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4(42):1091-1097.

[9]Punga A R,Andersson M,Alimohammadi M,et al.Disease specific signature of circulating miR-150-5p and miR-21-5p in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5,356(1-2):90-96.

[10]Punga T,Le Panse R,Andersson M,et al.Circulating miRNAs in myasthenia gravis:miR-150-5p as a new potential biomarker[J].Annals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Neurology,2014,1(1):49-58.

[11]笪宇威,王敏,卢岩,等.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8):5568-5570,5510.

[12]牛海晨,张强.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育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点探讨[J].时代教育,2015(17):161.

猜你喜欢
神经病神经内科研究生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汽车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51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