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树国
当前经济形势下,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背景,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众多职业学校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情况,针对目前比较敏感的学生就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面的问题,对我校目前在此领域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自模式存在的利弊。文章最后对我校在校企合作、产教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开始我们单一实行大多中职院校的“2+1”模式,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时感觉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仅有的一些实训也单调重复,顶岗实习时也只是一些长时间的体力活,接触不到技术。学生大多感觉三年的学习没有显著成效。
学校在寒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安排一个老师负责学生的所有事宜。学生对于长时间劳累、单调重复的工作表现得极为没有耐心和毅力,少数擅自离岗。老师是巡回式松散型管理,多是关注学生的安全,并不教学生学习技术。
企业在学校设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奖学金,该奖学金只奖励与企业同专业的学生。每年根据学生在校的成绩及表现对最后所得综合学分高的予以奖励,获奖者可以直接进厂实习与就业。但学生也只能到第三年才能进厂实践学习,效果有限。
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学生全部到该企业就业。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较少参与教学,学习场地也只是学校,不能真正地做到产教结合。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就业的大好形势,我校在原有的一些校企合作协议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采取了一些新的改进举措:
在教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融入各个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定期将企业领导请进校或者学生进入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制度、未来发展规划等,对对口与非对口工作的企业都有所了解,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委托培养企业的感情,更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学校不定期地了解合作企业对培养人才技术方面的新意见,与企业及时对接,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保障。
为适应企业对员工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文化课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进厂观看员工的工作环境及礼仪,平日加强礼仪训练。在学校平日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在母校时我以学校为荣,走出去要让母校以我为荣”的荣辱观思想,每学期都将一些企业认可的学生请回来,为在校学生教授职业生涯的成功经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母校以我为荣”,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和企业合作中,不以协议规定的合作时限为结束,和企业签订员工培养的长期计划。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只是他们学习生涯的开始,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对员工的长期技能培养。我校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对每届毕业生采取长期的就业指导,以及技能培养优惠,鼓励毕业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定期回母校继续学习,以适应不断提高的技能水平要求。在回校学习过程中,多组织其与在校学生的交流活动,让未就业的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的挑战与要求。
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等能力,师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老师的选拔和培养。无论是基础课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学校都安排和鼓励老师下厂实践学习,真正地到实际生产岗位上工作,熟悉企业文化和运行,与企业技术员一起合作调研,也为企业的技术研究注入新的血液。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了具有真才实干的学生人才。同一味的校内学习相比,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了很多,积极性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就业率和满意度增高。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生共同解决生产问题,学习生产技术,无形中锻炼了协作能力,也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校企合作,扩充了学校师资队伍,企业师傅也成为了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提高了本校老师的实际生产业务能力。
在校企合作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和企业师傅在教学生过程中有些懈怠,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平台,可以聚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名师讲学、开放优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职业技能点评、仿真实训资源等,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交流,向学校老师、企业师傅反应学习问题,老师、企业技术员也可以为学生答疑。
部分专业如文科专业,包括市场营销等都可以较好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让学生融进企业,接触销售市场。我校有待加快这些专业的校企合作进度。
我校专业类别多,而校企合作开展的有限,可以与本县各行各业联系,努力开展可以实行的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实现本地就业。
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可以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各种模式的利弊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任职人员,在做好自我教学的同时,参与到这种模式创新的探索中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将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