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琼
(云南省大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0)
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大大提高了医疗水平,由此也让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效果更佳,减轻了妊娠女性在手术中的痛苦,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因而也被广泛应用于多家医院。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孕妇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紧张、害怕与焦躁等,严重影响临床效果与孕妇的预后。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分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无痛人流术孕妇为研究对象,均经B超检测确诊为早孕,精神病、心血管病、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孕妇予以排除,且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9.2 2.2)岁,孕龄41~60d,平均孕龄(51.2 4.8)d;观察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9.4 2.3)岁,孕龄40~61d,平均孕龄(51.5 4.6)d。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做好包括术前检查、禁食6 h、禁饮4 h和术前注意事项等在内的术前准备工作,并不开展其他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术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同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引导其充分认识到无痛人流方法的临床价值,并将主治医师个人情况和手术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将成功案例告知他们,使之对手术充满信心;另外,护理人员应联合家属一起对患者进行鼓励,用心关爱患者,创建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把家人的关怀与鼓励传递给孕妇,让其痊愈的自信不断增强。
1.2.2 同孕妇积极交流,对其内心想法和顾虑进行分析,从专业角度解答他们所关心的如术后护理、隐私保护等问题,保证其放心接受治疗[1]。
1.2.3 对孕妇进行流产后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使之对术后的身体情况有所了解,并按照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护理宣教,让孕妇的心理负担减轻。
1.2.4 为孕妇营造舒适、愉快的治疗氛围,在病房内、走廊与观察室内摆满各种绿色植物,并将温馨的祝福标语悬挂于墙壁上,对孕妇的心理状态予以改善,使之不必过于紧张。同时,针对部分孕妇无法自行排解复性情绪的,可为其安排专业放松训练,继而在第一时间将消极情绪宣泄出来,给予孕妇尽可能多的安慰和呵护。
1.2.5 正式开始手术前,护理人员可结合孕妇性格喜好和她们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又或是播放一些轻音乐,将其对手术的注意力分散,由此使之因即将手术而产生的焦虑情绪(焦虑、紧张等)得到有效缓解。
两组孕妇接受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对其护理总满意率进行观察;并对两组孕妇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展开观察比较。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2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为80%;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6例、12例、2例,总满意率为93.3%。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术中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孕妇术中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h) 出血量(mL)对照组 30 3.67 0.51 41.24 0.88观察组 30 2.13 0.47 30.54 0.55
人流手术会严重伤害到女性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其中又以未婚先孕的年轻女性受到的伤害最大,其占到的比例在50%以上。大多数孕妇选择无痛人流手术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意外怀孕,还有一些则是受工作与家庭因素的影响,但就情感上来说,已伤害到了孕妇的心理。现阶段,诸如微创、恢复快等要求无痛人流术均已可实现,但还是对孕妇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应激反应,且同时包括生理与心理上的,严重影响到了术后康复效果,以致于发生人流综合征的情况,因此将术前心理干预用于人流手术前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现代护理模式而言,心理干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仅可采用交流沟通方式,而且还可以精心布置环境,让孕妇放松心情,消除其术前不良心理为其主要目的,让她们在接受手术时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且能够有效预防不良情绪的出现,强化手术效果[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前,可显著改善孕妇的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孕妇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徐金芳.无痛人流术术前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5):29-30.
[2] 万 颖.探讨无痛人流术术前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3):24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