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宇
(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 泸州 646000)
周围性面瘫作为医学诊室常见病症,由面神经非脓性炎症所致,无年龄段限制,临床症状为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和眼睑闭合障碍等,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该病临床治疗常以针灸治疗为主,辅助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1]。鉴于此,随机选取我院诊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诊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0.5±22.5)岁,13例左侧面瘫、17例右侧面瘫;干预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24)岁。16例左侧面瘫、14性右侧面瘫。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患侧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治疗:以常规针法进行取穴治疗,主要取穴曲池、双侧足三里,按照患者病情需要取人中、阳白和翳风等穴位,当对患者予以进针行针后,患者出现麻和胀感后需留针30 min,每日进行一次治疗,持续进行一周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如果患者留有疑问需要及时对其予以解答,保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予以预见性护理,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监测,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当天,对致病诱因、治疗机制、重要性予以阐述;指导患者正确面部功能锻炼与自主按摩;遵医嘱用药等[2]。
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由专门护理人员予以接待,通过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和性格等相关资料,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为了消减患者的恐惧情绪,使其认识到疾病相关规律,通过坚持进行治疗和保健,以达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的目的。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对患者和家属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在患者集体沟通和交流后,使其具有战胜疾病自信心。其次,康复训练。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按摩和功能锻炼,以此提升患者临床疗效,进而缩短其病程。而指推眼睑方法:利用食指指腹按照眼内眦到外眦顺序进行,保证力度的均匀,上下共五十次,最后轻揉眼皮,约20圈即可。指擦鼻翼方法:以平卧位的方式,按摩鼻翼两侧迎相穴,时间控制为2分钟;在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后,互补性抬眉和皱眉等动作的锻炼[3]。
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即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干预组患者痊愈时间、Portmanm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痊愈时间和Portmanm评分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痊愈时间、Portmanm评分(±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痊愈时间、Portmanm评分(±s)
组别 n 痊愈时间(d) Portmanm评分(分)常规组 30 18.3±7.3 7.1±4.0干预组 30 14.4±3.0 14.6±5.4 t 2.7065 6.1128 P 0.0089 0.0000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理论中认定该病和外感风寒侵蚀相关,致使阳明经和少阳经出现气血不和、经气失常和纵缓不收等问题,且科学起居护理在周围性面瘫诊疗、预防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同时,周围性面瘫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可于病发数小时内达至“巅峰”,既会增加患者生理痛苦,还会滋生患者心理负担,而针对该部分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尤为必要。该病早期治疗中,其效果相对较佳,即通过面部神经功能恢复的方式,借助针灸和减压术等多种治疗模式,对患者予以救治,而针灸治疗还具有疏通经络和血液循环改善、祛风散寒与气血调和等作用[4]。
综上,针灸治疗中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能够在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缩减痊愈时间,改善Portmanm评分,故存在推广价值。
[1] 袁 漪.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2):69-71.
[2] 姜 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7,30(12):158-159.
[3] 骆 梅.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679-679.
[4] 王 静.周围性面瘫患者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3,7(2):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