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武昌区白沙洲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症,多发于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如若未及时治疗,对患儿的肝脏功能、神经、智力等方面均未造成严重伤害,影响患儿正常发育。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但效果差强人意[1]。本次研究主要以2014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探讨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5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1~26天,平均年龄(10.35±1.36)天;对照组64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2~28天,平均年龄(11.26±1.83)天。其中73例为足月儿,38例为早产儿,18例为过期产儿。两组患儿经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如肝酶诱导剂,口服苯巴比妥(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219),按体重5~8 mg/kg•次,每日分3次口服;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注射抗生素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合理喂养、注重保暖防寒、密切病情看护、适当补充营养、预防并发症等。
实验组采用抚触护理措施,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抚触护理的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温度在25℃左右,护理人员双手保持温暖、剪短指甲,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抚触开始后,要注意保持动作轻柔,随着舒缓的音乐有规律的依次抚触患儿前额、下颚、头、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臀部等部位。3次/d,15~20 min/次,持续重复上述动作。时间上,最好将付出护理与患儿喂养或洗浴同时进行,避免打扰患儿休息。当患儿出现不适反应,要及时停止抚触并请医生查看[2]。
(1)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治愈:患儿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等症状消失,血中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等症状几乎消失,血中胆红素水平接近正常;无效:患儿各症状无变化,血中胆红素水平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2)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高烧、皮疹、腹泻、其它。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居高不下而导致,该疾病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患儿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动消退,对患儿影响不大,但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常,且不会自动消退,对患儿的成长影响甚大,因此,应及早进行治疗,以防对患儿造成生命威胁[4-5]。
实施抚触护理能够促进患儿及早排便,刺激中枢神经,增强肠胃功能,维持代谢正常,减少胆红素循环入血。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5.94%;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抚触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抚触护理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护理有效性,同时也能够预防高烧、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锦 香,彭 萍,周培华.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14):3157-3158.
[2] 刘 霞.新生儿黄疸178例中医抚触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89-90.
[3] 黄剑凤.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5,(6):129-131.
[4] 周柏洁.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大东方,2015,(12):283-283.
[5] 顾 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