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海光
航拍梅大高速,似巨龙从山村呼啸而去 袁群华 摄
前些日子,我收到在老家大埔县三河镇工作的乡亲寄给我的一本画册。画册名叫《三河坝》,很精美,我几乎是伴着惊叹和感慨一口气翻阅完,继而又像被一股电流袭击全身,温暖而兴奋。没想到,多年未细细辨认的家乡,已出落成这般模样,惹得四方游客迷醉。好多前几年泥泞不堪的乡道都已硬底化,美丽乡村景象比比皆是,那条老区人民吃尽苦头的山区公路如今化身为高速公路,如一条苍龙穿越大山,飞出山旮旯……
梅州大埔县,这个粤东北山城,古称万川县,是典型的山中山小城,它不仅是广东省最早被中央认定的中央苏区县,也是广东省最早创建中央党组织的县份之一。这片红色土地,在我的老家,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三河镇筑起了一座革命的丰碑。1927年10月,威震中外、彪炳史册的三河坝战役在此打响,一条红色的光明之路从山旮旯开始延伸至点着星星之火的巍巍井冈……
记事起,回一次老家,不亚于一次长征。当年在东莞虎门南海舰队服役的父亲,回一次老家要两天两夜。我工作后,每次从梅州市区回一次老家,100公里的路程,起初也要坐上4个小时的车。那路况不亚于“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描述,汽车驶在又窄又弯的泥沙公路上,不知多少回,我连胆水都吐出来了。后来,谈了女朋友后,把她这位城里姑娘带回家,一路颠簸把她整得花容失色,她拽着我不断问:到了吗?到了吗?怎么那么远?一脸埋怨的神情,呵呵,就差没说出“我好后悔”那句了。更堵心的是,每当逢年过节回老家三河镇的石背坑村,那条沿河而修的羊肠小道,每逢下雨,全是淤泥,深一脚浅一脚的。走时还要一边小心一旁的河岸,一旁还要留意不时有山石滚落的山体,全身泥泞还得走上一个小时。典型的“现代农夫”,但回家的感觉依然很幸福。
老家是鱼米之乡,梅江、汀江和梅潭河三水交汇于此,因水上运输发达,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三河古街就建于河岸旁,一条几百米的狭长街道,均是旧时商铺。我上小学时,天天从这经过,日杂、水产、五金、衣服、照相店等一应俱全,而今斑驳的黄泥墙上依稀可见店铺招牌,可真切感受当年商贸之繁华。以后,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迁移,加之老街常年受洪水淹的情况,老街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今,它更像一位时光老人,静静站在那,任凭摄影家对它不同艺术角度的摆拍。而为什么要说老街,是因为我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要坐船到对岸老街附近那的镇中心小学上学,那条水上的路,那段日迎晨光、夜披晚霞的日子,虽无比艰辛,却终生铭记。而今,这段历史随着几年前一条跨江大桥三河朱德纪念大桥的通车而彻底改变。
而在此之前,因为路的限制和运输问题,家乡的很多水产品及土特产要拿到县城卖,都是由老家的乡亲们肩挑手提,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走山路,到了镇上,再换上一辆寄放在那的自行车,载着这些货骑上一个小时坎坷不平的公路到县城的集市里,趁早卖得一个好价钱,再换购些日用品带回家,若回来早的话,还要下地忙农活。而那条上面所说的河排路,是老家人的苦涩记忆,因为路小又险,也曾发生过多起乡亲连人带货跌落河中的事。万幸的是老家的男女老幼,都熟悉水性,货丢了,人平安。
出行如此难的路,家乡人难道不想改变吗?说到改变这条路,是老家几代人的痛,也是梦想。一些包括父亲在内的外出工作的乡贤,都曾通过多种途径修缮这条路,无奈要彻底改变这条路,工程难度不仅大,而且资金也是大问题,县里财政紧张也拿不出这项开支。毋庸置疑,老家的山水是至美的,两岸人家,中间因建电站而蓄积而成的水库,让一个小山村衬在湖光山色之中,翠竹婆娑,掩映在碧波中,山鸟在水面上来回飞舞,瞬间又箭一般飞进竹林中。两岸坡地上,是乡亲们耕种的菜地,摘菜时,头戴竹笠,撑上竹排,唱上几句山歌,惬意无比,诗情画意山水间。尽管如此,还是因为路难行,导致小山村的美丽风景一直关在大山鲜为人知。
2010年8月,从梅州市区连通老家大埔县三河镇的梅大高速公路开始开工建设,这条让人魂牵梦绕的山区高速公路,点燃了家乡人民的梦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后,老家的乡亲也坐不住了,大家纷纷商讨,若高速路都延伸到家门口了,老家那条几公里长的河排路和羊肠小道如不改变,回家的路还是喜忧参半啊。
路路畅通 曾焕雄 摄
后经过镇政府的牵头和扶贫工作组的帮扶加上外出乡贤的动议,乡亲们动起来了,从发出倡议到成立修路筹备组到筹资到施工,从2012年到2016年间,家乡那条河排路和羊肠小道分两期,实行路基扩大工程和水泥硬底化建设两个步骤。乡亲们内外同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开凿河排,整修路面,水泥硬底,工程终于在2014年底全面竣工。那一天,整个小村像节日一样,洋溢着喜庆气氛,不少村中老人更是喜极而泣,坦言一辈子不曾走出大山,这回要好好出去看看。父母更是第一时间赶回老家,特意用一张“剪刀手”的合照纪念一次乡路新貌的幸福时刻。
更为喜人的时刻还在后面,随着省市县重点工程粤电大埔县三河火力发电厂落户三河并开工建设,并于2016年上半年建成并投产。它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绿色环保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它的建成将大力推动大埔及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河镇也将成为重要的电力能源产业基地。更振奋人心的是,由于电厂工程需要,其次是便民之需,项目部从梅大高速的三河出口处,又修建了一座大桥,直通老家石背坑村口,这让村民出行世代得走河排路的历史一朝终结。
家乡路的变化,感觉真的像奇幻的魔术。这五年,关于家乡路的新闻接二连三传来,一次次让人欣喜。2014年12月31日,注定是一个让整个家乡人民终生铭记的日子。梅大高速公路历经建设者们4年的艰苦奋斗,二期工程由梅州市区三角镇至三河段出口全面建成通车,也是沟通广东和福建的重要交通枢纽。我清楚地记得,2015年新年第一天,天气晴好,我开车载着家人,迫不及待地驶上了这条梦想中的回家路。小车驶在崭新的柏油路面上,两岸的青山苍翠欲滴,一个个熟悉的村庄和小镇不断出现在眼前,我们在一路欢呼中行进。要知道,全长61公里的梅大高速公路,总里程虽不长,但修建难度巨大,60%以上都是桥梁和隧道,高速公路横架在一道道山梁上,如呼之欲出的苍龙,又如一弯云彩的腰带,让我感叹,怎一个美字了得!老父亲摇下车窗,我从后视镜里看见他,深情地望着窗外,老泪纵横,真是一条回家路,一生割不断的情。从市区到镇里再到石背坑村老家,从之前的两个小时车程,现在只需35分钟,这能不叫人欢欣不叫人鼓舞吗?去年,“厉害了我的国”走红华夏,走在这条回乡的大道上,厉害了我的国,就像一本伴我回家的书,温暖无比。
合上《三河坝》画册,家乡那一条条美如彩虹的路依然浮现在眼前,不由让我想起那首歌中的歌词: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