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丽
摘 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的上课基本都是做游戏。到了小学阶段,小学老师依然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只不过游戏的时间变少了。初中的孩子依然爱玩,游戏教学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关键词:游戏;合作学习;课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49-2
老师们普遍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孩子们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上课的时候可以“玩”。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有其特殊性,就是有理论课和实践课,让信息技术老师感到头疼的是每当上理论课时,孩子们都是无精打采,坐如针毡,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种课则成了受罪,不可避免的是学生对上网玩网络游戏充满了欲望。
如果在枯燥乏味的课上使用一些小小的技巧,是不是会对课堂效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
一、什么是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法,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出一个无比轻松的学习情境,在互帮互助,以及适当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游戏教学法是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玩中学,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我也曾经为了某个课题难上而苦苦思索,偶然一个课间,我看到几个学生,背上贴着自己的名牌在校园的回廊里奔跑着、撕扯着,开心极了。原来是他们对浙江卫视的一档综艺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非常感兴趣,正模仿着“撕名牌”游戏。这个节目我是看过的,在哈哈一笑之余更是体会到导演组的用心,节目有意识地强调了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于是我就思考着,如果将这个游戏搬进课堂,平淡的理论课是不是能多一些激情呢?
二、游戏教学有什么好处?
1.集中注意力,让学生“乐学”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有了做游戏的想法,于是在课前,我就准备好一些小组名牌,走进课堂时发现有的孩子已经调整好状态,正襟危坐,而有的孩子还在东张西望,甚至有的还沉浸在下课的活动中,不能转过神来。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到机房一旦有机会,马上就玩网络游戏。此时,我亮出手中的“名牌”,大声地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撕名牌游戏,可想而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孩子们马上就会抖擞精神,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来,再不会有那种神情处于游离状态的学生,有的孩子甚至关上了正在“激烈战斗”中的网络游戏。当教师看到学生们个个眼睛放着光,用十分渴望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教师会被学生“乐学”的情绪感染,教师的热情也一下高涨了,感觉非常“乐教”。
游戏正是可以“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在这种情绪下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都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努力争取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这种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其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学”
英国杰出作家莎士比亚认为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初中学生我们依然可以把他们当做小孩子,他们对待游戏,就像我们对待工作一样认真负责。
游戏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命力。在学习乏味的理论知识时,孩子们竟然会感到心情愉悦,如果孩子在全神贯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学到知识,他们会不会感到其实学知识不是那么累,学习也可以是一种享受呢?教师感到孩子们充满灵气,定会心情舒畅,趁学生们沉浸在好玩的游戏中时,还能轻轻松松、水到渠成地教给了他们知识,是不是会感到事半功倍呢?此时,学生们“享学”,教师们“享教”,这样的课堂显得无比和谐。
3.激发竞争意识,让学生“竞学”
既然是游戏,当然必须有规则,我的游戏规则是——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和互相提问、回答,努力撕掉对方小组的名牌。所以在好玩的同时,也很“残酷”,游戏本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能留到最后的肯定是强者。在这个“剩者为王”的课堂上,充满了激烈竞争。为了能顽强地撑到最后,学生必须努力“奔跑”,一刻不得松懈。
4.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帮学”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倡导了很多年,团队合作在游戏中也显得十分重要,电视节目中的“撕名牌”环节,经常看到为了赢得胜利,会有人主动“结盟”,几人合作肯定好过单打独斗。
与电視节目的不同,我课堂上的名牌是“小组名牌”,学习小组内成员自然而然就会做到精诚合作。我们除了有个人积分还有小组积分,小组积分是个人积分的总和。每个小组都有提问其他小组的机会,也可以指明要某个同学来回答或演示,当被点到的学生在某个问题上被扣分的时候,小组名牌就会被撕掉,所以小组成员会为了组内荣誉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怎样进行游戏教学?
提到游戏,有人会担心课堂秩序会不会很混乱,当初在尝试游戏教学之前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游戏教学,寓教于乐,“乐”必须有它的规则,必须辅助于“教”。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必须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预见到游戏的可行性。课堂毕竟是课堂,是有严肃性的。
1.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游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设计。游戏都是有结果的,怎样才算完成了游戏,那就要看学习目标了。
游戏也要形式多样,比如我在讲一些简单概念时常常设计一些必答题、抢答题之类的,在上实践操作课就设计一些竞技比赛类游戏,这时可是“赚取”个人积分的好时机,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了;遇到教学的重点、难点就适当增加游戏难度,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作业量上,一个人来不及完成,此时需要小组内分工完成,就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必要时需要网络合作,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会欣喜地发现,有的小组内会发生争辩,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就非常深刻,团队合作的好处此时就显现出来了。
2.注意游戏时间的安排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设计游戏时,要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孩子没有很强的自控力,他们往往会玩得忘记了时间,教师必须帮孩子们控制好游戏时间。教师必须把握住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可以玩。
3.游戏也要“潮”
教师要善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如果你设计了一个游戏,但学生们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这个课就显得很无趣了,教师就显得尴尬了。只有学生们喜欢玩你设计的游戏,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设计好游戏,把控好游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网络教室的特点,还可以设计一些网络合作的小游戏。游戏让学生们一起前行,在共同奋进的道路上体会学习也是可以如此快乐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