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小学低段儿童课堂注意力的策略

2018-03-02 19:14范尔欢张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注意力小学生

范尔欢+张捷

〔摘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毕业,普遍还个性单纯、爱玩、好动,喜欢有趣生动的语言、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形象化的事物。他们从一个以玩为主的环境突然转换到以学为主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低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这个适应的阶段就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对于低段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应以行为训练为主,指导他们如何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注意力;小学生;行为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4-0068-02

小学低段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毕业,普遍还个性单纯、爱玩、好动,喜欢有趣生动的语言、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形象化的事物。他们从一个以玩为主的环境突然转换到以学为主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低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这个适应的阶段就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以后想要再训练或者教育,就更难了。

在儿童心理学中,有研究表明12岁以下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名词的理解是有难度的。我也发现,当我和风细雨般地对学生说了一大段话,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学生却一脸茫然。显然他们并没有接收到我的信息,老师的话自然也就左耳进,右耳出了。另一方面,在对低段学生进行教育时,基本是教师在讲,缺乏师生间的沟通,学生也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这样的谈话就变成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因此,传统的说教在低段学生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

因此,对于低段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应以行为训练为主,指导他们如何集中注意力。少说教,多行动。

策略一: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精心设计培养注意力的课程模块

我们尝试把行为训练融入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将每个环节设置成一个个行为训练,使用指导、示范、反馈、实践这几个行为训练的方法。为了让我的学生的注意力有所改善,我设计了“我能集中注意力”,选取二年级学生为对象,上了一堂心育课。整堂课主要由四个行为训练组成,分为听和看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请表现优秀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方法,让其他学生模仿,在下一个活动中实践自己学到的方法。可以说,这堂课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有几个班级,一开始,学生比较自由散漫,课堂纪律不佳,一听到可以玩游戏,就注意力分散,没有听老师的要求,结果没有顺利完成游戏中的任务。经过一到两个行为训练,从指导、示范到实践。在最后第四个游戏活动时,学生知道如何去听、去看了,注意力明显有了改进。可见,心育课是训练团体注意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一个班级在上完一堂注意力的行为训练活动课后,立即性效果是显著的。下一节课的科任教师反映课堂纪律好了很多。但是过了几天,学生注意力又下降了,持续性效果不显著。系统上完注意力训练课的班级,持续性效果较为显著。

策略二:巧用小团体活动,创新开发培养注意力的活动

在心育课上,有个别学生无法和大家一起训练,改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的注意力明显较难集中,和其他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针对这些学生,我尝试在课后进行小团体的行为训练。

具体操作如下:每次挑选五六名学生,采取讲故事的行为训练法,选择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第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观察他们的行为,当有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干预。可以用眼神示意老师在关注他,或者直接表扬认真听的学生,还可以直接指出没有在听的学生,然后指导他们如何集中注意力。第二,故事讲完后,需要学生反馈。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只要是认真听了就能回答出来。回答正确的学生,要请他来示范刚才是怎么听的,让其他学生模仿他的行为,再来听一次。第三,采用激励制度,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适当地做出一些奖励,强化正面的行为。接受了几次小团体行为训练的学生,据科任教师反映,课堂注意力显著提高,并且在短时期内没有出现反复的情况。而且,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的倦怠情绪也得到了改善,积极性也提高了。

策略三:用心个别辅导,细化注意力训练过程

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很爱动的孩子,叫小丘。据家长反映,在上幼儿园的阶段,他上课就很难坐得住。从我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来分析,他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男生,这些多动的行为并不是叛逆的表现,而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当你要求他身体不能动时,他就会不自觉地扯动面部肌肉。另外,老師和家长一贯以来的批评导致他对疾风骤雨的批评有一种抵触的情绪;对和风细雨的激励,他也是无动于衷。因此,传统的教育方法对他的行为改变不能产生多大的作用。

针对小丘这样的低段学生,我采取了行为训练的方法,如听故事回答问题、舒尔特方格法、接球游戏、定点观察法等。我为小丘设计了一个系列的行为训练,时间暂定为一个学期。一方面,让他参加小团体辅导,模拟课堂的情景,训练他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需要家长配合老师,在家也进行行为训练。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意识地引导他,对他宽松不代表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不能绝对制止他动,但是不能让他过于频繁地乱动。

在行为训练的初期,采用故事法来训练小丘的注意力,帮助他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学会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每次行为训练,我准备一个大约5分钟长度的小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太多的理解,一听就会明白。故事结束后,提出相关的问题,来检测其刚才是否在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时时观察小丘的状态,当遇到其注意力开始转移的时候,及时作出引导。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可以延长故事的长度,增加问题的难度。

在家庭训练的指导中,我让家长每天抽出时间安排小丘做适当的运动锻炼,要求每次只能选择一项运动,不能三心二意,每次锻炼时间要在15分钟以上。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将小丘旺盛的精力通过适当的渠道宣泄,也可在运动中训练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项运动项目上。

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训练,科任教师们反映小丘的课堂表现有很大的进步,能一节课内不离位,并会举手发言。总体而言,小丘的注意力不仅有了提高,他的内在动机也加强了,对学习有了热情。同时家长反馈,他在家的表现也有进步,坚持做一项运动的时间在慢慢延长,之前没事就东摸摸西动动的现象少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最主要的任务是班级管理,其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经常采用的说教或者谈话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适用于各个年级段,比如低段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行为训练法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低段学生行为养成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帮助低段学生改进课堂注意力,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行为训练法可操作性比较强,是可以推广的。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百里路小学,温州,325000)

编辑/李益倩 终校/丁 尧endprint

猜你喜欢
注意力小学生
让注意力“飞”回来
“幸亏手机分散了家长的注意力”等十三则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我是小学生
两两相邻
阅读理解两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