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强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公益活动正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相信不少人会时常在朋友圈遇到大病救助案例,“我想活下去”“请救救我”等朴实的语言直抵你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爱心。互联网公益平台近两年的迅猛发展,也为当今社会的普通人提供了做慈善的方式。
多家互联网公益平台参与人数过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自当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更是对互联网公益平台做出了明确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根据民政部2016年8月31日在其官网公布的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记者浏览发现,截至目前,腾讯公益历史善款总额超过33亿元,历史爱心总人次达1.5亿;蚂蚁金服公益捐款总额近11亿元;轻松筹注册人数1.95亿人,总项目数有247万多个;联劝网累计筹款也已超过4500万元。
为了使互联网公益平台规范运行,民政部还自2017年8月1日起实施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指导平台依法依规开展具体工作、细化事中事后监管。
2018年1月5日,民政部发布了《遴选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通知》,明确提出,“平台能够提供进行远程访问的募捐信息发布、查询、管理等模拟页面,能够满足电脑、平板特别是手机终端的测评要求。”
由此可见,监管部门越发看重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发展,这也是大势所趋。
筹款百亿元后如何解决信任难题?
2018年1月23日,轻松筹发布的《公益白皮书》显示,经过3年的发展,该平台现已为160万被大病拖累的家庭筹集了近200亿元的善款。轻松筹“大病借助”模式,将社交网络的强关系运用到大病筹款中,帮助众多病患在第一时间解决了医疗资金等问题。
不过,这一模式也遭到过质疑。比如,有媒体发现,轻松筹在审核项目上线过程中,并不会向求助人所在医院或者主治医生核实,并且求助人的眾筹金额可以由求助人自行设定,甚至可以随时修改。另外,网上如何利用轻松筹发家致富的帖子竟然也有一些。
2017年2月16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约谈了轻松筹平台相关人员,就其存在个人求助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对信息真实客观和完整性甄别不够等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做好信息审核和风险防范工作。
为了解决互联网公益的信任难题,轻松筹称,目前正利用区块链技术,使全部筹款数据公开。轻松筹还与公安验证系统、医疗系统等多个系统有信息对接,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用户需求画像,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保障。
公益与商业冲突吗?
除了信任难题,如何实现互联网平台在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平衡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公开信息显示,轻松筹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多轮投资,而资本总是逐利的,有投资就要有一定的回报,互联网公益平台也就因此会有商业需求。
水滴筹一直坚持大病筹款0手续费,轻松筹也在2017年宣布对个人求助实行0手续费。而对于此前2%的平台服务费,有轻松筹相关人士解释称,手续费中有一半是用于第三方支付(主要是微信)的费用,剩余的1%才是“轻松筹”的真正收入,这部分收入被用于维持公司的运营基础成本。
有业内分析认为,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做公益事业,一方面又对公益行为收取服务费,似乎陷入了公益与商业相互冲突的悖论之中。可是,互联网平台如果没有一定收入,那自身的发展可能又会出现危机,以致公益事业无法持续下去。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谈道,在一个商业社会,无论干什么,要完全脱离商业是不可能的,关键要看目的是什么。公益和商业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可以用商业的手段去实现公益的目的。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其《公益向右商业向左》一书中表示,公益与商业的边界渐趋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会殊途而归。当两者交集于社会企业时,公益和商业已经浑然一体,成为一边赚钱一边为社会谋福利的新模式。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日前则就“无公益不商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公益与商业是融合的,未来经济都是“善”的,“善”“公益”将成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商业与公益不仅不会背道而驰,反而会“相向而行”“合二为一”。
编辑:牛绮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