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技术在多动症儿童注意力训练上的应用

2018-03-02 19:05李怡马阳阳马文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4期

李怡+马阳阳+马文伯

〔摘要〕意象对话技术作为一项本土化的心理技术,在心理干预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对青少年儿童的干预也有很大的优势。儿童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更容易进入画面中,通过对多动症儿童进行长期的意象对话训练,要求儿童将注意力放在整个意象画面中,不断地增加其内容的丰富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水平。

〔关键词〕意象对话;多动症儿童;注意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4-0041-03

多动症作为儿童期的多发症,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儿童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吸收课堂上的知识,自然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出现跟不上的情况,难以建立学业成就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小学时期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初高中的学习任务重且难度大,如果在小学的时候能够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品质,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地排除干扰,事半功倍。小学时期还是孩子贪玩的时期,采用有趣的方法来训练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会增加孩子的兴趣,减少阻抗行为。意象对话技术通过呈现意象图式的方法来与孩子交流,儿童内视觉的丰富性使其更容易呈现自己的意象,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可以将意象对话技术运用于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中,从而增强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一、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基础

意象对话是一种本土心理学技术,它是由朱建军教授在结合哲学的现象学思想,心理学的精神分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和东方文化思想易、道、佛的基础上创立的[1]。朱建军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倍加推崇,意象对话和荣格的主动想象技术有些类似。在荣格的主动想象技术中要求来访者进行一些自由联想,由咨询师对来访者想象的内容进行解释。但是在意象对话中,是要求咨询师也参与到来访者的意象中,不需要解释,双方通过意象直接对话,从而达到心理干预的目的[2]。

在意象对话中所提到的意象(又称表象、心象)是指在没有客观对象在眼前时,头脑中产生的心理形象。意象可以直接或者用象征性的方式反映人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理活动[3]。意象对话不需要对来访者解释,但是咨询师可以通过来访者所呈现的意象对其心理状态有个基本的解读,进而引导来访者对自己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改变来访者的心理状态。

二、多动症儿童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儿童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儿童时期为多发期。症状一般在7岁之前表现出来,8~10岁为发病高峰期,且男孩多于女孩[4]。一般表现是有许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冲动型动作,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困难和一些行为问题。

目前对儿童多动症成因尚未有明确的解释,但多认为是多因素造成的。一般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方面是生理原因:比如说遗传因素和脑组织损伤等。如果父母亲有多动的行为表现,可能就会通过基因遗传来影响孩子的气质类型。如果是胆汁质类型的孩子,就容易表现出冲动型行为等类似多动症的一些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因素:孩子的气质类型虽然是遗传造成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气质类型,甚至使之發生变化。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耐心,尊重孩子天性的发展,那么孩子的一些多动的表现可以有所减弱,或者转化为创造性行为。

在以往的文献中,意象对话技术多用于治疗神经症等,并未发现有关于多动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方面的应用。笔者多年来从事注意力训练的相关工作,最初尝试用冥想来进行训练,冥想一般由训练师引导的特点使受训者多处于被动注意的阶段,而多动症儿童典型的注意表现是:被动注意少,主动注意更少且较难控制。所以在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方面需要引导儿童较多地进行主动注意,并增加其控制能力。基于此,笔者尝试用意象对话的方式来训练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同时结合其他训练项目,效果较好。

三、意象对话技术在多动症儿童注意力训练中的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4~8周)

多动症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开始阶段的训练比较艰难。在前一两次的训练中,多动症儿童在经过放松训练之后仍需要两到三分钟的时间才能进入意象画面,画面控制较为困难,有时会出现闪现闪离的状态,基本无画面细节,比如像门窗的颜色、家具的摆放细节大多会丢失。当咨询师引导其想象出现一个房子的时候,往往出现不了,这时候需要做一些冥想等辅助性练习,练习项目一般内容简单、趣味性强且让人感觉舒适,由咨询师做引导,目的是让难以进入的儿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进而慢慢过渡到意象内容的主动想象中来。

有些多动症儿童可以在引导下进入房子的意象中,画面呈固定状态,没有动态反应,有的甚至会出现画面细节丢失,在语言描述中出现错乱,颠三倒四及一些不合理和超自然现象。比如:老鹰蹲在门口、房子呈带鱼状等。多动症儿童初始进入意象时,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可能会出现手指抽动、手心出汗、面目潮红等,有时会伴随着大汗淋漓的现象(在咨询之前应适当地补充水分,以免由于大汗而出现脱水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5]。集中性是注意力一大特点,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和意识在一定方向的强度或紧张度,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力也就越集中。所以当儿童精神高度集中,出现植物神经紊乱时,应及时停止意象对话,补充水分,暂时休息,以缓解因为高度紧张而出现的应激症状。

(二)巩固阶段(20~24周)

多动症儿童经过初始阶段的训练,注意力能够得到改善,一般都能在意象对话开始1分钟内进入设定画面,但对画面的控制力较差,不能在整个意象对话中有效对画面进行控制。画面闪现闪离的现象减少,画面开始出现一些细节,儿童也可以关注到门窗的颜色和大小等。

虽然儿童有时候仍会出现手心出汗、手指抽动的现象,但症状较初始阶段有所减轻,也并不需要及时地补充一些水分。儿童开始适应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并表现出一定的控制力,注意力集中时的强度和紧张度并不会给儿童造成太大的压力。endprint

多动症儿童在语言的叙述方面也有所进步,有一定的逻辑性、连贯性和丰富性。而且能较多地感受到其他的感觉,比如内听觉变得丰富,能够将意象中的风声、雨声之类的大自然的声音表达出来,但是对内触觉和温度的感受会稍显迟钝,不太容易感受到肌肤与环境作用产生的挤压感以及温度的变化,比如雨打到身上、温暖的沙滩等,对自己感觉和情绪的描述也比较简单。辅助训练的难度随之增加,可以做一些数字倒叙和语言复述的训练。

(三)加强阶段(8~16周)

多动症儿童经过近半年的巩固阶段的训练,已经可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顺利地进入意象对话中,意象画面流畅且符合逻辑,各个物体摆放合理,且会增加更多的细节,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丰富。儿童在意象中的感受更为细致、具体,内视觉、内听觉和内触觉更加丰富,可以完整地描述出内心的愉悦感,不再出现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多动症儿童可以较长时间地控制画面,增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被无关事物吸引发生注意转移的情况减少,能够增加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在这一阶段还要增加辅助训练的难度和时长,全方位巩固和加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四、意象对话在多动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意象的选择

由于意象对话是以内视觉的方式呈现画面,因此要求有较高的精神集中程度。一般对于多动症儿童,在训练中应该多做感知觉丰富的画面,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在视觉方面注重色彩的丰富性,比如:蔚蓝的太空、湛蓝的大海和绿油油的草地。在听觉和触觉方面可以重现不同的大自然的声音以及触感,有声音(比如海鸥的鸣叫声),有温度的变化(比如太阳照在后背上,变得暖暖的),还要有内心的感受(比如内心很愉悦)。

在开始阶段,可以选择多动症儿童熟悉的环境作为意象对话初始画面来引导。笔者曾用多动症儿童熟悉的环境进行引导,发现他们的接受度较高,能够取得较快的进步。多数多动症儿童在初始阶段能接受熟悉的场景,比如家或学校。

(二)先进行放松训练

要求儿童以舒适的姿势坐好,把双手放到桌子上,闭上双眼,根据指导语有顺序地放松全身。首先是深呼吸,要求儿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吐气,做几个深呼吸之后让儿童平静下来,注意力放在当下。接着放松头皮,感受原来紧绷的头皮慢慢放松下来,然后眉毛放松……从上到下每一处都要放松。

放松的过程要根据儿童的注意力的程度,要紧跟儿童的节奏,不可过快,也不可过慢。过快会导致儿童难以跟上训练师的节奏,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及挫败感;过慢容易导致儿童的注意力分散,再次集中困难。

(三)训练过程提示

(1)切不可时间过长,一般都在5~10分钟,时间过长儿童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2)可配合其他项目一起进行,效果会更加明显。

(3)开始时,应先告诉被训练者规则,不可以脱离画面,除训练师要求的动作之外,不可以有多余的动作。

(4)训练环境应保持安静,训练过程中任何人不得进入或者离开。

(5)所有意象对话引导画面均为一次性,不得重复。

五、咨访关系的重要性

对多动症儿童的训练过程相当于咨询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尤为重要。冥想和意象对话的过程都需要儿童进行放松,如果没有建立好咨访关系,就会增加儿童对环境的不安全感,进而增加多动症儿童进入意象对话的难度,影响整体进程。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还可以增加家长和儿童对训练师能力的信任,提高儿童训练的信心。由于每个人所呈现的意象的主观性,所以很难检测到儿童是否正确地描述了自己的意象,还是故意编造。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咨询关系还能使儿童更好地配合,如实地描述自己的意象,使儿童对训练师保持开放的态度。

意象对话技术用于心理干预的实践比较多,所以在用意象对话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发现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状态,适时地做一些干预。意象对话相比单纯的做题训练,有一定的趣味性,增加了多动症儿童参与的积极性。

每个多动症儿童的症状表现不同,在多动程度上又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根据每个多动症儿童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设计好引导画面和引导词,使多动症儿童接受训练时无抵触感,训练中认真对待训练的每个指令。但是单纯的意象对话技术在对多动症儿童进行干预的时候效果有限,最好加入其他的训练共同进行,随着被训练者接受能力的增加,不断地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多样性。因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意象对话技术的应用,所以并未对其他训练项目做详细的叙述。

参考文献

[1]雷秀雅. 心理咨询与治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何鸿静. 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治疗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3.

[3]朱建军,孙新兰. 意象对话技术[J]. 中国心理卫生雜志,1998(5):316-317.

[4]李博,李文才,LIBo等.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措施[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20-23.

[5]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第4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1.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临汾,041004;2.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城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州,450000)

编辑/李益倩 终校/丁 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