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迎
汽车取代了人力车,却制造了司机这个新职业。许多乐观的人士都满怀信心地说,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岗位,任何新技术都会创造新职业。可是,新职业是什么呢?没有人能说清楚。
以往所有的技术,都是机器帮助人做某些事,而人工智能是全面代替人做事,并且可以做人做不了的事。有了汽车,人不拉车了,却可以开车。有了自动驾驶汽车,人只是乘车,连汽车生产都是智慧机器的事,所以,工作岗位极可能是有减无增的。有关研究认为,社会现有的工作,再过十年,有80%以上都将是人工智能的领地。那么,新职业又会从何处产生呢?大概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新需求。
科学技术进步的功能之一,就是催生人们的新需求,从而产生新行业与新职业。我们还是可以依据以往的经验再加上一些想象,找到新行业、新职业的蛛丝马迹。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当下无用的玩艺,一般就是新行业、新职业的“前世”,而这些无用的玩艺,又是从实用与功利中脱离出来的。你看,唱歌与跳舞,原本是巫术、祭祀的一种仪式,是很严肃的事。后来才从巫术、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娱乐活动,然后又成为一种艺术活动。再后来,又发展为一种行业、一种职业。说书唱戏,写诗作画,体育杂耍等等,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历程。
这些东西都曾经在主流价值之中,以后又被排斥在主流价值之外。再然后,伴随着科技进步的脚步,又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成气候,渐渐演变成为令年轻人最向往的行业与最追捧的职业。再比如,打电子游戏,也是从实用性的电子技术中产生,演变成纯是玩儿的游戏,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行业、一种职业,并且又衍生出电子竞技运动项目。
?随着机器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人类从事的工作日益由“硬到软”变化,由“实向虚”发展,这就是规律与趋势。
看看哈利·波特及其衍生品,你就发现,知识产品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越了物质产品的魅力。或者说,任何物质产品都必须转化为知识产品,摇身一变为超级IP,才可能成就为现象级产品。
看看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厂,干“硬活”的是智能机器,人干的都是创意、策划、设计、管理之类的“软”活。这就是制造类企业未来的影子。新需求必然成为不可阻挡的洪流。这些洪流从哪里发源又流向何处呢?
一股洪流来自人的生理需求。在摆脱了劳动必需性的束缚之后,人的生理需求将更富有野性,也更具多样性。比如体育,人们现在是观赏为主,参与为辅,将来是参与为主,觀赏为辅;人们现在主要运动在人工场所,将来主要运动在自然环境;人们现在的运动侧重表演性,将来的运动更具野性;人们现在的运动主要是追求健康,将来则追求健康健壮与健美的统一,或者说运动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必然催生出许多新行业与新职业。以此类推,围绕人的感官体验感官娱乐,也可以导出许多新行当与新职业。
一股洪流来自人的情感需求。情感会成为一种“产品”吗?也许很多人难以认同。当工作失去了对时间的支配权,就需要情感来填补这个权力真空。服务于人的情感交流、情感“保健”、情感关怀的新空间、新内容、新形式都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情感服务也将成为一个专业、一个行业、一种职业,并同时带动形成许多新的产业生态。各种有形与无形的情感类“产品”将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真情实感,并大大减少人们的情何以堪!过去,人们多以情感为掩护,让功利成功突围;将来,人们以“产品”为武装,让情感胜利会师。
一股洪流来自人们的精神需求。人工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人类的一个又一个阵地,精神领域将成为人类最后的堡垒,人类将专心致志地经营这块宝贵的领地。文化艺术领域将由小众的世界变成大众的天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