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不可忽视 “整理运动”

2018-03-01 00:26钱卫东
江西教育A 2018年12期
关键词:惩戒整理师生

钱卫东

适度惩戒,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但是,即使是正常的惩戒,也时常险象环生,甚至导致悲剧性结局——多次不写作业挨严厉批评,经常迟到被“罚写”检讨,打架后不仅情绪激动而且被“面壁思过”,上课偷玩的手机被当场收走,因作弊被提前终止考试……竟然都可以成为学生自残、离校(离家)出走、飞身跳楼的前缀。

在险象和悲剧的背后,我们除质疑学生个体的心理品质问题以外,很有必要检讨教育惩戒行为本身的不良因素。

[惩戒造成的情绪和心理影响]

教育惩戒,通常会给当事人造成这样的情绪和心理影响:羞愧——众目睽睽之下丢脸,太难为情;内疚——惹老师生气,也让爸妈伤心;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就不那样干了;害怕——太难过了,惹不起躲得起;坦然——自己做错了自己承担,但今后我完全能避免。这些情绪和心理活动,起着实现惩戒目的的桥梁作用。

遗憾的是,在实施惩戒时,学生往往从其中感知或者理解出另外一些信息,产生出另一类情绪和心理影响:懊恼——都怪自己不小心,又被老师捉住了;委屈——那么多同学如此,偏偏只罚我;失望——小题大做,借机下狠手糟践我;愤慨——老是盯着我,跟我过不去,到底要怎么样;崩溃——如此蔑视我,不把我当人,我怎么过得下去……

这些消极情绪,引出消极思维:老师讨厌我、恨我!结果必然造成师生心理隔阂,关系紧张,教育的“场”被完全破坏。

更糟糕的情况是,对心智远未成熟的小孩子,在惩戒激起他们激烈的情绪反应之后,又弃置一旁,置之不理。孩子在消极情绪的巅峰中,继续胡乱猜测,很容易丧失对局势的预知力和控制感,使之陷入更深的激愤或恐惧,思维偏执于幼稚或者叛逆,結果就可能指向极端——深感被逼入绝路,生无可恋。

[体育运动中“整理运动”的启示]

整理运动,在体育运动中指较剧烈的体育运动结束时所做的缓解放松运动。系列运动最后安排“整理运动”,可以使人体由紧张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我们可尝试加上“整理运动”,以调控学生后期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以“面壁思过”为例:

惩戒:表情严肃,语气严厉,“厌恶”地:“……到墙角站着去!”(威严地,震慑力度大。)

学生站到墙角后,师生间保持适当时间的静默,以维持学生的痛苦感受,并增强老师转换情绪的真实感。同时,也让接下来的“整理运动”与之前的惩戒自然连接,让学生不感觉突兀。

“整理运动”:心平气和,神情平静,语调轻缓,“哎,我就不明白,看起来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咋就这么不听话呢?(亲切并惋惜地盯着孩子的脸)你呀,今天太冲动了,这不该是你的风格。我知道,你心里也有很多想法,甚至是委屈,先一个人静一静,再想一想,想明白了,就主动跟我说,我也很想跟你好好谈一谈。”类似这样的语言及方法,起着稳定情绪、引导反思的作用,就是一种“整理运动”方式。

经过“整理运动”,学生在“面壁思过”时,情绪和思维就很可能不会在“顶牛”的道上继续一意孤行。

类似考试作弊被发现,作弊的手机被收走这样的“惊天大事”,在当事学生惊惶爆表的时刻,及时给予适度降温:

——其实我知道,你就是想考得好一些,在同学面前有面子,也让爸爸妈妈高兴些,可惜用错了方法。

——(看看孩子的脸,若有所思,拍拍他的肩膀)手机先暂时放在老师这儿,你先想一想,然后找个时间,我们一起来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非常乐意帮助你。

这样,过错的责任并不免除,但却让孩子感觉到并非处于绝境,还有希望,内心就不会把已经开始实施的惩戒视为“灭顶之灾”。

[“整理运动”的技术要领]

要保证缓解放松的效果,教育惩戒后的“整理运动”必须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老师的态度。要有对学生过错的痛惜,有期待浪子回头的情真意切。要通过语言、神态以及签订“君子协议”等策略,有效传达老师的平和、友好与真诚。

二是时机选择。要在学生的情绪激发之后到自然平静之前。可能等不到自然平静,学生已经深受伤害,甚至无可挽回;如果已经平静,也无须实施“整理运动”。当学生情绪反应过度激烈的时候,老师要在给彼此短暂停顿后及时转身;学生情绪反应适度,或可适当延长时间,但必须控制在有利的范围内。

三是场合确定。当众操作有利于维护面子,私底下沟通能很好维护内心的尊严,各有利弊。要因人、因事,还要综合权衡环境的影响,合理确定实施“整理运动”的场合:私下、当众,还是两者结合。

四是基本原则。事归事,人归人,事和人区别对待。对错事,持毫不留情的态度;对犯错的人,持欢迎改过的态度。强调承担过错责任,但对犯错的人要关怀备至。

[“整理运动”的教育价值]

教育惩戒后的“整理运动”,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具有安抚性。

一是把学生的“激愤”瞬间化解,缓和学生的情绪,从紧张状态过度到安静状态,促进恢复理智;二是老师主动地降低“高度”、软化态度,保住学生过度解读的“面子”和“尊严”,为学生留足“活下去”的空间;三是及时解除“敌对”状态,消除师生间的紧张关系。

教育惩戒后的“整理运动”,还具有建设性,建立对老师的敬畏之情。教师在实施惩戒行为中的毫不手软,在实施“整理运动”时的满腔慈爱,在学生内心形成“可怕”与“可爱”的纠结。这种纠结,能促使学生把在惩戒中对老师幼稚的“恨”,转化为比较成熟的“怕”和“爱”,对老师产生敬畏之情,从而放弃对教育的排斥、抵抗,在主动和被动兼而有之中,“半推半就”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进入老师预设的教育轨道;在他律和自律的混沌状态中,实现自律的成长。

“整理运动”能有效规避教育惩戒的风险,畅通惩戒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正常通道,赋予了惩戒更多教育性!

以此观之,只有惩戒,没有其后的“整理运动”,反倒不像一次完整的教育,更像一个“烂尾工程”,有简单粗暴之嫌。◆(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向家湾小学)

猜你喜欢
惩戒整理师生
忘却歌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