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研究

2018-03-01 06:51周南南孙绪换王镱潼
关键词:指标体系制造业

周南南 孙绪换 王镱潼

[摘 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构造包括升级产出能力、发展升级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内的制造业发展升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混合赋权法确定指数权重,编制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并基于2010—2016年山东省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对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促进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的相关建议:化区域优势为产业能力、发挥政府的推动与协调作用、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

[关键词]制造业;升级指数;指标体系;主客观赋权法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4-0041-08

Research on the upgrading index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ZHOU Nan-nan, SUN Xu-huan, WANG Yi-t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significance i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study construct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upgraded output, the input capacity of the developing and upgrading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cap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is, we use the analysis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AHP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and compile the upgrading index of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29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6, this study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index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according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se suggestions include turning regional advantage into industrial ability, giving play to the promotion and coordination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promot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Key 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e index; indicator system;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ynthetic approach

制造業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本文根据《中国制造业2025》《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业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精神,结合山东省发展实际,构建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的计算与研究。

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的编制与计算,从制造业综合水平、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着手,有利于深入掌握山东省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升级动态,找出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的进程,为山东省到2025年基本实现制造业强省的目标,到2035年制造整体达到国内制造强省前列和世界制造强国中等以上的水平,到建国100周年制造整体达到国内制造强省领先的水平和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水平的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一、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的现状

(一)制造业升级内涵

对于制造业升级的定义或者内涵,学术界并未给出一个系统的阐述。但有不少学者已经对制造业升级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制造业升级的内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大多从产业结构视角与价值链视角对制造业升级的内涵进行界定。

一部分学者从产业结构的视角界定制造业产业升级。胡迟的研究指出,所谓制造业转型升级即为依赖科技进步,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以实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内制造业角度分析,即为从粗放型产业升级转化为集约型产业、从附加值较低产业转变为附加值较高产业的动态变化过程[1]。段敏芳和田秉鑫的研究指出,从宏观层面分析,制造业升级就是整体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并基于已有存量要素和禀赋的积累、变化,提高效率或者转变结构的活动;从微观层面分析,制造业的升级就是企业通过增强其工艺实力,采取强化企业品牌等举措,突破发达地区和国家壁垒或者垄断,谋求更高市场占有率以及收益的活动。也有不少学者从价值链的视角来界定制造业产业升级[2]。盛丰认为制造业升级是制造环节不断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使其本身的附加值不断增加[3]。王燕超认为制造业升级就是区域内制造业由低生产率、低附加值的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制造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提升[4]。

融合这两种视角,本文将制造业产业升级定义为: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传统低技术型和低附加值型产业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升级的过程。

(二)制造业发展升级的相关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二是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和价值链升级的方向和路径的探讨;三是关于制造业发展升级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1.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研究

邓晶和张文倩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升级,同时制造业升级也会受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信息化水平三个因素的影响[5]。韩庆潇等认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在制造业产业的升级过程中,产业集聚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创新则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从不同行业密集度的视角来看,也只有在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中,创新的中介效应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该类制造业中,产业集聚所驱动的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尤为显著[6]。

2.制造业布局和价值链升级研究

陈曦等研究发现,产业关联较强的劳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容易产生空间关联,而且超过半数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关联和空间关联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7]。金利霞等认为,是全球资本流动特征、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广东省新一轮产业的空间重组[8]。王荣和王英的研究发现,对外投资会使产业呈现空心化发展的趋势[9]。逯宇铎等也发现生产率会影响企业选择,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组,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在大规模的城市选址[10]。胡昭玲和张咏华则认为,由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主要承担低端的生产加工环节,所以在低技术行业中中国虽然占据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但在中高、高技术的制造业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因此和价值链上游国家相比,国内制造业创造的价值以及从分工中的获益较少[11]。

3.制造业升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孙宁等依据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在强调经济、科技和资源环境三维均衡发展的理念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数(简称CMDI)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指数功效函数法计算其评价值[12]。马珩从制造业结构优度和制造业价值链高度两个方面来构建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13]。阳立高在测度制造业升级时将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水平设定为二级指标,并在这两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选取三级指标来建立制造业升级指标体系[14]。段敏芳和田秉鑫依据“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升级轨迹,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理论,从制造业市場需求、生产要素及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制造业升级监测指标体系[2]。

二、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构造出最能反映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要素禀赋及效率的角度出发,选取能够综合反映制造业升级水平和能力的指标,以期在把握研究重点的基础上,保证指标构建的完备性。为保证对制造业发展升级水平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本文选取了能客观反映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结构和竞争力等方面的指标,并将一些复杂、计算困难的指标转化为相对简单、便于计算的指标和数据,以期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考虑到内外部经济环境及资源变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本文还选取了产业成长度等具有动态变化性的指标。经过综合考虑,本文将指标体系划分为产业发展产出能力、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3个一级指标,并细分为12个二级指标(见表1)。

(一)制造业发展产出能力

制造业发展产出能力主要从总产值、利润总额、产业成长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五个方面来衡量。经济创造能力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制造业发展程度的重要一维。只有创造经济效益,有稳定和发展的产出,山东省制造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为发展科技、提高效率、增加就业、提高纳税能力、保护环境提供物质支持。

(二)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从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新产品产值和发明专利有效数等方面衡量。在粗放型的传统制造业向集约型的新型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科技创新,依赖人力资本,才能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降低污染,才能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制造业发展可持续能力

制造业发展可持续能力主要从能源消耗总量、研发与试验人员占比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等方面衡量。当前,传统制造业低效益、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造成全国范围内资源严重匮乏、生态急剧恶化。资源是制造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但是很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此外,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转型升级从而协调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将会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

三、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的实证分析

(一)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的构建方法

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于解决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测算过程中各指标的赋权问题,最常采用的指标赋权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根据赋权者的主观价值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由于受个人知识储备、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赋权法所确定的权重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目前较为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二项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是根据所选取的数据样本,通过对初始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出各个指标的权数。这种确定权数的方法,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权数的影响而只依赖于所选取的样本。虽然客观赋权法排除了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但对样本的依赖性很大。常见的客观赋权方法为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离差及均方差法和多目标规划法。为克服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所可能产生的弊端,本文将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混合赋权方式确定各指标权重。

确定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标权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各层指标赋权二级指标的组合权数;其次,选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年份的制造业的升级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主成分求取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各个主成分的权重。其中,各个主成分的权重即为我们进行指数计算所需要的权重。这种赋权方法可以将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赋权方法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解决层次分析法由专家进行打分赋权所带来的主观性缺点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样本依赖性等缺点,所以其综合评价与计算所得的指数会与现实情况更加相符。

(二)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的计算

根据上面构建的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发展升级产出能力、发展升级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选取表1的12个二级指标,收集2010—2016年山东省制造业29个细分产业的相关指标数据计算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所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

1.计算混合赋权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求二级指标权重。首先,构造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综合评价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其次,构造各单层次判断矩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判断矩阵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在制造业升级研究领域较为权威的专家、学者和山东省相关产业政策研究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综合考虑相关调查人员的打分情况,构造出层次判断矩阵,对应表1,各个层次判断矩阵分别用A、A1、A2和A3来表示。

再次,计算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述各个矩阵,通过根法对其权向量进行计算,以矩阵A为例来说明各单层次判断矩阵权向量的计算方式:设A矩阵的权重向量为W,求判断矩阵A每行的元素乘积,开3次方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权重向量,根据公式(1)

(1)

求得最大特征根,根据公式(2)

(2)①

可得,根据公式(2)并查三维数值表,可求得判断矩阵的,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所以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计算求得的权重向量是可以被接受的。依据同样的方式计算各个判断矩阵的值。经计算,各个判断矩阵的值均小于0.1,说明各个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所以计算求得的各个权重向量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各个单层次权重向量如表2所示。

最后,计算出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向量并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分别将以上各层指标权重对综合评价总目标的权重进行计算。计算出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向量,结果如表3所示。利用公式(3)

(3)

,CR值明显小于0.1,说明计算所得的权重是有效的。

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主成分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值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需要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由于在所选12个指标中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指數为逆向指标,所以利用取相反数的方式能将其进行正向化处理。此外,为了克服由于数量级以及量纲所产生的影响,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操作。本文利用z-score数据标准化方法,将原始值Xi标准化为的计算公式为:

(4)

其中,为指标平均值;为样本方差。

根据主观赋权法得到的权重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赋权处理,进行赋权处理的计算公式为:

(5)

其中,为第i个二级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利用SPSS19.0软件对主观加权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分析之前,需要进行KMO检验和球形度检验,来验证所选取的12个指标变量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一般来说,当KMO值高于0.6的时候,表示适宜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SPSS19.0分析结果,可知KMO的值为0.73,球形度检验值为265.009,观测的sig值为0.00,说明各个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是适合的。按照主成分特征值大于0.5以及累计贡献率(即主成分方差占总体方差的比例)大于80%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192%,几乎保留原来指标变量的绝大多数的信息,所以我们可以选取前4个主成分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并将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第四主成分分别记为F1、F2、F3、F4。

主成分与各个指标的相关性程度可以由因子载荷的绝对值与1之间的靠近程度来说明。因子载荷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该因子载荷所对应的指标与所提取的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越强。主成分的经济意义由各线性组合中权数较大的几个综合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

第一主成分(F1)在制造业利润总额(X2)、制造业总产值(X1)、新产品产值(X8)、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5)、全员劳动生产率(X4)上因子载荷较大。其中,利润总额、总产值和新产品产值反映了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制造业固定资产的投入规模,而全员劳动生产率则反映了生产效率。因此综合考虑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经济创造能力因子。

第二主成分(F2)包括发明专利有效数(X9)、研发人员全时当量(X12)、新产品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X7)、制造业R&D经费支出(X6)。其中,发明专利有效数反映了技术创新、技术研发能力,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反映了科技人才的投入情况、新产品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反映了制造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状况。因此将第二个主成分命名为科技创新能力因子。

第三主成分(F3)在产业成长度(X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比(X11)上的载荷较大。其中,产业成长度反映了制造业的经济增长能力,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大小。因此将第三主成分命名为增长潜力因子。

第四主成分(F4)为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指数(X10),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反映了制造业的能源节约能力,因此将第四主成分命名为能源节约能力。

根据计算公式

(6)

可计算得到主成分Fi(i=1,2,3,4)的得分。

以每一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值为权重,可得到山东省制造业在2010—2016年每年主成分指标的权重(见表4)。

3.计算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

为避免负值在计算中的不便,在计算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的指数之前,首先,将主成分的得分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的处理方法如下:找出29个细分行业中每个主成分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求极差;计算每个细分行业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而此差与极差之间的比值即为归一化后的主成分值。其次,求出行业归一化后的主成分平均值,并将此作为计算制造业主成分指数的最终主成分值,即指数计算主成分值(Ftj)。再次,根据表4中的权重来求指数计算综合得分值。计算公式为:

(7)

其中,为第年的指数计算综合得分值;为第年个第主成分的权重;为第年第个主成分的指数计算主成分值。

最后,利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出29个细分行业2010—2016年的指数计算主成分平均值及指数计算综合得分平均值(见表5)。

以2010年山东省制造业指数计算综合得分值作为基数,定义其指数为100;2011—2016年的指数用当年的指数计算综合得分值与该基数相比得出(经济创造能力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能源节约能力指数按照同样方式计算)。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4.计算结果分析

(1)经济创造能力综合评价

从表5中29个细分行业经济创造能力得分(F1)情况来看,山东省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居行业首位,而且远远超过了其他制造业细分行业,其经济创造能力得分达到6.710,说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最强,同时也说明了山东是化工业大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位居第2,得分为4.221;农副食品加工业排名第3,得分为3.830;排名第4、第5的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经济创造能力得分分别为3.764和3.601。而排名较为靠后的是仪器仪表制造业(0.671)、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0.634)、烟草制品业(0.478)、化学纤维制造业(0.085)等行业。排名靠前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行业分类中为重工业,可见山东省制造业的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由表6中经济创造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制造业的经济创造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山东省制造业经济创造指数为统计年份的指数最高值,达到149.957%,2015年、2016年指数上升态势趋缓。

(2)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对表5中29个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F2)数值进行分析发现,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位居第1和第2,其科技创新得分值分别为6.057和6.040;排名第3和第4的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样二者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较小,其科技创新得分值分别为5.179、5.108。排名靠前的还有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排名比较靠后的行业有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0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854)、家具制造业(0.79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515)等行业。由表6中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来看,2010—2016年,制造业科技创新指数在2011年达到最高,指数值高达157.958%,而在2012年略有下降,2013年跌落至近几年最低值,指数值仅为87.126%,低于基期2010年的科技创新指数值。但是2013年以后形势有所好转,指数值呈现出上升趋势。

(3)增长潜力综合评价

分析山东省制造业29个行业在2010—2016年的增长潜力(F3)数据发现,排名比较靠前的为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5.659),烟草制品业(4.78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7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915),位居第1、第2、第3和第4。排名第6—10的为运输设备制造业(2.54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67),医药制造业(2.206),仪器仪表制造业(2.19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1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33)。除了排名前3的行业外,其余行业的增长潜力差别并不是很明显。排名第7—10的增长潜力得分值均在2左右。排名比较靠后的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紡织服装、服饰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由表6中的增长潜力指数的发展态势来看,在2010—2016年,山东省制造业的综合潜力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我国面临着经济环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经济增长处于有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换挡时期,所以山东省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有下降趋势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4)能源节约能力综合评价

从表5中29个行业2010—2016年能源节约能力(F4)的得分值看,各个行业的能源节约能力得分值相差并不是很大。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与医药制造业能源节约能力稍微强于其他行业,能源节约得分值分别为4.672和4.010;排名3—10的行业的能源节约得分值均在3与4之间,相差不大。排名比较靠后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52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511),纺织服装、服饰业(2.466),其他制造业(2.464),家具制造业(2.415),造纸及纸制品业(2.404),食品制造业(2.38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823)。对表6中能源节约能力指数的分析发现,山东省制造业在2010—2016年的能源节约指数虽然在2012年和2013年出现下降趋势,但2014年开始出现反弹,且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最近几年山东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发展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并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主客观混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对山东省制造业2010—2016年的发展升级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升级综合指数来看,2010—2016年,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山东省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实施初见成效,制造业产业良性发展。第二,对山东省制造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对比分析发现,行业间升级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发展升级程度较高。但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行业发展升级缓慢。第三,山东省制造业的发展在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增长潜力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的发展上不同步,整体而言经济创造能力较强,但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节约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建议

1.化区域优势为产业能力

山东是黄河下游的重要省份,南北两侧分别毗邻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区,东面临近日、韩等发达国家,具备突出的地缘优势。因此山东具有较强的产业承接能力,同时山东省有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所以日、韩两国产业也能够快速转移到山东。

(1)建立多元产业集群模式。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多数基于本省内源品牌发展,譬如青岛家电制造业就是在本土海信、海尔品牌带动下,才有许多同类企业和关联产业链企业成立并发展起来。所以山东应该构建多元产业集群模式,导入国外先进品牌和企业,利用外部品牌的能量带动本地企业发展。

(2)从外国导入重大项目的核心技术。从制造业水平看,山东省制造业的整体比较落后,其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多数被制造业发达国家所掌握。因此,山东应基于重大项目,从国外积极引进核心技术,并通过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实现技术的本土应用,最大限度地顺应本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其制造業的竞争力。同时,还需制定出能够有效指导产业发展的规划或计划方案,培养建立新兴产业。此外,基于本地的区域优势,山东省还可以从海洋设备、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制造领域着力发展新产业。

2.积极发挥政府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推动与调整作用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的经营与投资环境、提供信息与科技服务、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增强其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推动和调整产业结构体系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思想理念,遵从基本的科学规律,促使制造业经济逐步向集约、增长模式转变,制定出对于制造业发展核心环节有较强支持能力、有益于行业功能的调整和优化、兼顾倾斜投入的政策,构建适合本产业发展的政府协调以及管理机制体系。

(1)推动大中小制造企业协调发展。对于制造企业,政府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其能有效兼并和重组,使得不同种类的制造业能集聚,提升产业集中度,促使企业结构被高效优化,从而发展出在世界市场上有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中型品牌企业,提升整体实力。并且还应该培育、扶持在技术方面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组织开展扶持小微制造企业发展的专项活动,促使大量有明确和清晰分工的、有突出特点和极强创新实力的中小制造企业壮大发展,通过建立多个企业的协调发展,构造步调一致的分工协作的合理格局,促使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和技术实力的全面提高。

(2)着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山东省政府应破除山东省行政壁垒,并在发展山东区域经济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着力打造具有坚实服务基础的核心都市。同时还应鼓舞、引导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间的合理协作和分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特定地区的核心都市汇聚,进一步发挥核心城市的汇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如此,一来能够保持制造业自身建设环节中高端部分的营销或者技术优势,着力培育生产服务并促使其有序发展,为周边区域提供更先进的服务;二来能够促使少数制造业发生转移,在核心都市周边建立产业集群。

(3)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任务,在金融方面,山东省政府应加大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以促使制造业结构进一步改变、提质增效和升级转型。同时,山东省政府还应该积极发展并逐步改进有利于建设制造强省目标的多元金融体系,发挥好银行机构的业务优势,以产生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3.推动山东省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

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否对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升级的方向、路径、速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山东省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

所以,山東省政府应在金融、财政等方面制定创新制度,着力支持设计、研发、营销、培育品牌等对结构升级优化有重大影响的核心环节,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通过持续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和科技成果奖励评价,着重激励、引导创新要素汇聚于企业,加速构建围绕企业、政府、高校、科研单位等技术的创新体系,促使科技研发、经济市场更好地融合和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被转化,进而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参考文献]

[1]胡迟.制造业转型升级最新成效的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5(20):3-34.

[2]段敏芳,田秉鑫.制造业升级监测指标体系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135-140.

[3]盛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2):32-39,110.

[4]王燕超.信息化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部六省面板数据的分析[J].西部皮革,2017(2):88.

[5]邓晶,张文倩.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6):45-49.

[6]韩庆潇,杨晨,陈潇潇.中国制造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基于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6):68-76.

[7]陈曦,席强敏,李国平.制造业内部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关系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5(10):1943-1956.

[8]金利霞,李郇,曾献铁,黄耿志,张虹鸥.广东省新一轮制造业产业空间重组及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5(11):101-109.

[9]王荣,王英.ODI与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基于动态面板的系统GMM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5(7):86-90.

[10]逯宇锋,戴美虹,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址决策[J].运筹与管理,2015(5):16-125.

[11]胡昭玲,张咏华.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49-160.

[12]孙宁,马珩.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34-36.

[13]马珩.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2(9):30-36.

[14]阳立高,谢锐,贺正楚,韩峰,孙玉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12):136-147.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制造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