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中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特征、规律及现状

2018-03-01 00:06王媛媛刘励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规律

王媛媛 刘励

摘要:业务技能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养成是全学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现状调研表明,目前这种立体化的业务技能素质养成体系还没有形成,还缺乏有效的、长效化的业务技能素质养成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业务技能素质;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03-05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饭碗”教育、生存教育现象,对学生的要求仅停留在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层面上,忽视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造成了学生的低适应性、低创新性、低发展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尤其是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业务技能素质的“三维度”及特征

业务技能素质是知识、智慧、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的整体素质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我们可以从知识、能力、态度三维度理解业务技能素质(如图1)。

1.知识。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为能力的形成提供养分。业务技能素质中的知识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安全知识、专业拓展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一定专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是指区别于其他工作岗位的、完成某项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最为重要的知识。专业安全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岗位所需的环境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等基本知识。专业拓展知识是指从某工作岗位向上晋升或跨越、发展到其他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

2.能力。业务技能素质中的能力主要由专业职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组成。专业职业能力是人们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語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3.态度。业务技能素质中的态度主要由职业意识、责任心、团队精神、自信心等组成。职业意识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责任心是指敢于承担、勇于负责的一种态度。团队精神是在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提倡协同合作,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体现,反映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业务技能素质有如下特征:第一,在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知识、能力、态度所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第二,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渐进的过程,是和人才成长规律相吻合的。

二、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规律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在世界成人教育大会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1]

终身教育理念提出建立一个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思想也演变为终身学习思想。终身学习的概念涉及终身与全面两个要素,前者指的是学习不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后者指的是学习发生于各种环境中,并非仅限于正规教育体系,学习包含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阶段,而是延伸到了高技能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仅包含中职、高职、大学等正规学校教育,也延伸至校外,涵盖了社会工作经历,形成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和规律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实践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与初、中级技能人才相比,其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更具有深度和宽度,其素质更加全面。他们的成长具有渐进性,并且需要一线工作岗位的长期历练。从职业周期的角度出发,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职业技能准备阶段(学校教育时期)、职业技能尝试阶段(参加工作头5年左右)、职业技能成熟阶段(工作第6-10年左右)、职业技能提升阶段(工作第11-25年左右)、职业技能传授阶段(工作第26-35年左右)、职业技能衰退阶段(退休前5年左右);从人力资本类型来看,其成长经历了一般能力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一般能力型人才即熟知一般技能和社会通用技能的一般从业人员;技能型人才即具有完成某项特定动作系列或活动的动作技能,并能通过动作技能的完成某项特定工作任务的技能工人,他们拥有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技术型人才即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而进行技术型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专业技能、知识的获取能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叠加,具有精湛的技艺和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复杂性、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具有如下规律:第一,从时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贯穿人的一生;第二,从空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不仅依赖于校内教育也依赖于校外教育,而且校外教育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第三,从内容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是业务技能素质不断深化、完善和升华的过程。

三、业务技能素质的现状调研

(一) 调研设计与实施

1.拟解决的问题。明确问题是调查的基本出发点,围绕着现代职业教育中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的研究,在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调研设计以此为目的,力图准确深入地归结出问题表征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2.问卷设计。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本研究设计了两套问卷:《学生业务技能素质养成调查问卷》和《企业对学生业务技能素质要求的调查问卷》。《学生业务技能素质养成调查问卷》从知识、能力、态度3个维度对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现状展开调查,每个维度下又分成小的调查点,构成23道问题的问卷,全部为封闭式选择问答。《企业对学生业务技能素质要求的调查问卷》由6个封闭问题和1个开放问题组成。封闭问题分别调查了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用人标准及对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劣势的看法,开放性问题调查了企业对学生业务技能素质的其他意见或者建议。

3.调查取样与实施。为了使调查更具有代表性,避免在样本选择上过分趋同,本研究选择了某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94%。在对问卷进行检查后,对所有从问卷中得来的数据加以保存、整理,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被试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知识。关于专业知识,53%的学生选择了“是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41%的同学选择了“一般”,6%的同学选择了没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关于知识拓展,43%的同学选择了“经常会有意识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49%的同学选择了“偶尔会”,8%的同学选择了“不会”;关于是否已经参加过专业实践,39%的同学表示没有,52%的同学选择“参加过一两次”,9%的同学选择“参加过好几次”;关于“是否了解求职前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50%的同学表示“了解,而且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43%的同学表示“一般,没有特意去了解,顺其自然”,7%的同学表示“不清楚”。数据说明,有一半的同学学习目标比較明确,并且有意识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是也有一半的同学学习还不够努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

2.能力。关于创新创业能力,17%的学生尝试过创业,65%的学生想过但未付诸实施,18%的学生从未想过创业;19%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创新素质很好,并且参加过比赛,6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创意素质一般,13%的同学表示很差。通过对能力的排序调查,学生们认为按能力的重要性依次为:语言表达能力、专业实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而同样的题目,企业问卷的结果是:社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实操能力。这说明,学生们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还有少部分同学尝试过创业;对于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企业更看重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及拓展能力。

3.态度。学生们认为,企业看重的用人标准,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积极进取、敬业负责、合作精神及勇于创新;而企业问卷显示排名前四的分别为敬业负责、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勇于创新。

关于团队精神,76%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81%的同学能与别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们认为,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依次为:专业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社会经验(如图2)。

关于自身存在的不足,依次为:专业知识不扎实、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待加强、文化底子和文字功底较弱、责任感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困难(如图3)。6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扎实,5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有待加强,可见,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是大多数同学的重灾区。

关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学生们认为最重要的5项依次是:遵纪守法、为人正直、善于沟通、专业技能娴熟、专业知识扎实。而企业问卷的结果依次是:脚踏实地、善于沟通、专业技能娴熟、遵纪守法、守时守信。可见,职业意识、责任心、沟通能力是企业非常看重的因素。

企业对学生业务技能素质其他方面的意见,大致有如下几种:第一,希望学生能更早地明确自己的定位;第二,希望学生先做人,后做事;第三,要更加重视素质培养。可见,比较而言,企业更加看重学生的态度与能力。

4.途径。关于大学期间参加的活动,调查结果如图4。

关于有没有参加过社交礼仪的讲座、培训或阅读过相关书籍的调查,结果如图5,22%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52%的同学表示参加过一两次,19%的同学表示“有兴趣但从来不参加”,7%的同学表示没兴趣。关于是否参加过有关职业素质、能力拓展的课程、培训或者讲座,59%的学生表示“参加过,而且受益匪浅”,13%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只是为了拿学分”,23%的学生表示“没参加过,有机会一定参加”,5%的学生表示“没参加过,一般不去关心这些”。

(三)问题及症结

1.存在的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优势、劣势认识不足,没有清晰的发展目标,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朝目标去奋斗。第二,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缺少主动拓展知识面的意识,学习主动性需要进一步增强。第三,职业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要重视诸如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第四,职业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第五,业务技能素质养成途径还需进一步扩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主要以社会实践、讲座、实训等活动为主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素质,还需依托各种载体,形成业务技能养成氛围,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实现业务技能素质的提升。

2.原因分析。第一,缺乏有效的职业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导致学生发展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自身的劣势制定有效的、可行的行动方案,完善不足,提升自身业务技能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第二,专业课成效发挥不够。专业课教学是业务技能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而且专业课的学习驱动作用还未见成效,未能以专业课的学习带动能力及素质的提高。第三,业务技能素质养成意识薄弱。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习得关注得更多一些,忽视了能力与态度的培养与养成,而这恰恰是企业更为关注的问题。

四、结语

从大的时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贯穿人的一生,从小的时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从空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不仅依赖于校内教育也依赖于工作岗位中的教育,而且工作岗位中的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是全学程、全方位。现代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构建业务技能素质养成体系,形成有效的、长效化的业务技能素质养成路径。

参考文献:

[1] [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王新國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 Quality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Law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NG Yuan-yuan & LIU Li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05, Hubei Province)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skill quality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system of human beings, and its cultivation is whole-course, all-round with full coverage. The curre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professional skill quality cultivation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and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and long-term path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skill quality.

Key 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kill quality; law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规律
寻找规律
找规律
找规律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巧解规律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