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军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故而对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当然,在质量方面同样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电力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科学性与高效性,现就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维以及故障排除事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保输配电线路的运行质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障问题不可避免,因此探究故障排除技术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电力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故障排除技术
中图分类号: TM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6-020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6.090
Analysis 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Troubleshooting Technology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ines
WAN Jun
(State Grid Yanling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Hunan Yanling 4125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o the demand for various resources in society ha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higher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qua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efficiency of power suppl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troubleshooting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ines,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operation quality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ines meets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ault problem is inevitable, so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roubleshooting technology.
【Key words】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ine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roubleshooting Technology
0 引言
输配电线路的故障排除工作以及运行、维护均有益于其运行质量的提升,因此我国电力企业需就其相关技术进行探究,从而为日常实践提供适当的指导。合理的检修措施,能够将电力运行的安全系数得以提高,还可为其创建良好的运行环境。事实上,我国现阶段输配电线路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容易遭受外力影响、设备不够先进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在对其进行维护以及障碍排除措施的时候可以此为对象来实施。
1 现阶段我国输配电线路的问题所在
1.1 受到外力的不良影响
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电力线路环境还较为滞后,通常线路被安装在较为狭小的区域内。事实上,我国的输配电线路会受到多种外力的影响:首先,以往线路被安装在道路上方。,故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则会影响到线路的正常运行。若是线路安装形式过于简单,那么车辆对电线杆的碰撞也会影响到电力的输送环节,甚至导致其停止运行;其次,建筑施工对输配电线路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必然会使得已搭建的电力线路被破坏,例如将电线杆折断或者降低其高度等。甚至有部分违法行为的出现,同样会使得设备受损或者线路出现瘫痪;最后,偏远山区的输配电线路会受到爆破行为的干扰。通常山区的地理条件较为特殊,因而电力线路的质量难以保障,故而难以承受较大威力的爆炸影响。
1.2 相关设备不够先进、实效
随着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增多,基础的电力设备通常难以承受大量的电流输送。当其负荷过多之后,则会出现设备瘫痪等现象。设备问题是当前电力输配电中的显著问题,例如设备过于陈旧且更换不及时。除此之外,还存在设备不完善的问题。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相关人员存在检修不及时、设备运行维护不合理等现象。受此影响,部分输电线路及其电气设备,潜在的故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当故障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整个输配电系统产生影响,干扰正常供电。
1.3 遭受到自然因素的消极影响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开始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可见如今的恶劣天气时有发生。由于自然天气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其对输配电的影响不可避免。再加上电力人员的检修不及时,故而导致相关问题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电线杆常常会受到暴风雨的影响,使得线路表面的材料逐渐风化。在大雨之后,若是城市的积水难以及时清除则会引发电线杆塌陷的现象。另外,随着电网覆盖面积的增加,農村、山区地区电网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维修、处理不及时,也会造成损失扩大化。
2 有效促进电力输配电线路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2.1 及时、全面地检查输配电线路
安全隐患的排除,可通过及时检测输电线路而实现,借此避免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专业人员可及时就隐患问题实施相应的处理,从而确保线路的高效运行。具体的检查内容如下:全面检查导线腐蚀与否,若是其被腐蚀的较为严重需及时进行更换。而且,还应该就其断股以及抛股现象进行检查。线路的辅助设备同样会影响到其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当然其绝缘设备也需进行检测。对于输配电线路上的一些控制设备,如果又明显的老化问题,或是绝缘性能下降,也需要定期进行更换,保证整个输配电线路的稳定、安全运行。
2.2 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事实上,设备以及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涉及了诸多事项,并且故障排除工作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内容。电力输配电线路会受到自然因素、外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故障问题时有发生。为确保其能够高效地服务于社会生产,需及时、全面地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切实对其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排查,防止隐患问题的发生。最高效的解决措施便是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时时督促相关人员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进行线路的维护。为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适当调节其工资绩效,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刺激维修人员定期检修输配电线路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的检查故障以及进行设备线路的科学维护。
2.3 提升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
人才是技术得到高效使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電力企业需积极吸纳专业技术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并有效激发现有员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引进更为先进的检测设备,从而实现更精确检测的目标。如此一来,输配电工作的人员便可及时解决相关隐患,确保输电线路的科学运输。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输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切实提高电能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掌握新型电气设备和输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发生原因,快速处理方法,这也是保障输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2.4 采用高效的风力故障排除技术
由于输配电线路常常会遭到风力因素的限制,继而便会导致电力的正常运行。不同的地域条件下,风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见在采取风力故障排除技术的时候需对其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首先需全方位考量各地区的风力等级,继而将这一结果融合与故障排除措施之中。优化线路的具体设计内容,尽可能将其抗风能力进行考究。与此同时,重点就较强风力的线路进行分析,并适当加强巡查监督的事项的,加大线路的全面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对其进行加固,从而确保线路结构的科学性、时效性。当风力故障问题出现的时候,主要需就其中的隐患实施防震锤措施,使其能够与线路力度呈现一定的协调性。
2.5 关于雨水故障排除技术
若是雨水因素严重影响到了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电线杆的不断下沉,甚至出现严重的坍塌事件。当然,在雨水的影响下线路瘫痪问题也可能随时出现。由此可知,电力企业应该切实关注雨水对电力输配电线路运行的影响性,尤其是在雨水多发的季节以及地区加强防治手段。为减少雨水的消极影响,可就电线杆进行定期的加固,重点就容易积水的地区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从而有效实现故障的排除目标。要特别关注低洼地带的输电线塔,通过采取加固或转移等方法,避免积水影响输电线塔的稳定性。
3 结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在对电力输配电线路进行科学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的过程中需采取科学的措施。电力运行与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电力企业应及时就相关隐患问题进行排除,确保设备线路的正常运行。在实施具体措施之前需全面了解引发隐患的可能性因素,继而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即可。风力、雨水因素均可能导致线路隐患的出现,故而需及时采用风力故障排除技术以及雨水故障排除计划。
【参考文献】
[1]张长洪.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9):359-360.
[2]陈爱民.探讨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J].环球市场,2017,(33):383.
[3]刘闯.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探究[J].石化技术,2017,(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