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经验探析

2018-03-01 07:11赵玉林
科技视界 2018年36期
关键词:高职

赵玉林

【摘 要】生产实习教学作为高职环境类专业教育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推动其综合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环境类专业特征,然后围绕其生产教学的重点内容展开分析,最后提出具体教学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环境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X-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6-016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6.069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O Yu-lin

(Xuzhou Open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Abstract】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as the core compon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ctivities,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but als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for compound talent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n analyses the key contents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高职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从事此专业领域的基础技能。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创新,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严格要求。环境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要围绕行业彰显出职业教育特色,从知识型教育过度到素质型教育。

1 高职环境类专业特征

伴随我国节能减排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加上近年来雾霾现象的频频出现,高职院校开设环境类专业的必要性日益突出,而且此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在持续上升。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环境类专业加强生产实习教学,不可沿用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据有关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学生不满意此种教学现状,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一些实习课的不满意率已高达85%。鉴于此,本人将分享相关教学经验,一些研究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类专业[1]。

2 环境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重点内容

环境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体系主要由基础锻炼环节、专业锻炼环节以及綜合锻炼环节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以公共环境调研、大学生环保实践活动为主,以公益劳动、社会调研、地区生态环境调研为辅,在此环节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这一思想,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认识,激励其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科学探究以及学术活动。教师自身要时刻关注此专业的学科最新动态,实时为学生传达有关信息,开阔其视野,此环节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基础职业素养与基础操作技能上。

第二环节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岗位所需要的工程技术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其明确正确的专业方向建设一个完善的能力培养平台。这一环节非常丰富,主要由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验等组成。

第三环节则侧重于技能审核考核制度和生产实习教学间的联系,让就职所需的知识技能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教学中有所体现,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以扩大此专业就业范畴,有效提升人才竞争实力[2]。

3 高职环境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经验分享

3.1 采用以能力提升为主的生产实习教学理念

3.1.1 完善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

以精心挑选与总结提高为前提,为高职院校各环境类专业学生设立基础实验课程群。实验教学中要时刻保持理论讲解和实验论证的统一性,并且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渐渐提高其对此专业基本理论的认识水平,为今后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要发挥出课程设计与认识实习的最大作用,强化学生对工程的总体性认识,指引其全面理解并自主应用专业基本理论,通过工程图准确鉴别与工程图纸精细绘制的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1.2 组织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

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设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现阶段,大部分院校纷纷设立了先进性的实验课程,如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等,包括和专业重点课程群相适应的专业实验。开展综合实验教学可选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这一教学方式,把相同专业的不同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以提升学生对技术综合使用方法与技术发展情况的认识水平,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专业课生产实习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可积极联系社会企业建设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利条件。通过生产实习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工艺装置、技术发展趋势、工程管理模式与观念,不断开拓其视野,搭配现场探讨、工艺参数评价、现场勘测、实习报告编写、设施简图描绘等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其专业综合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3.2 建设并优化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运行体系

3.2.1 多元化实验教学运行体系

此体系主要是由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三部分构成,三种实验方式互相促进,在知识内容深度与广度上逐层推进。具体是指利用不同深度、内容与层次的实验教学,建设高职学生不同水平能力架构的基础框架,让其利用生产实习环节的基础训练渐渐培养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认识能力以及创新认识。

严格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三种实验课程的合理搭配,这是提升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必备要素。现阶段,以提升创新认识与技术综合能力为主的创新型、综合型实验在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的课时占比约为50%。伴随实验教学环节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观念与生产实习教学方式的完善,这两种实验类型在课时中的占比还会提高。

3.2.2 课外创新活动激励机制

要积极激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活动,并把其和就业推荐,学分认定等方面融合起来。现阶段,此专业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活动的数量持续增加,其占比从2015年的20%上升至2017年的30%。鉴于此,教师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工艺探究、设施开发、工程设计等科研工作,为学生能力结构的生成和思维模式的开拓提供不同途径。让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取得理想成绩。

3.3 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方法

3.3.1 提倡自主实习

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要以科研与实际要求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工程型PBL教学方式。在实验过程中,结合交互式、启迪式、探讨式、研究式教学手段,特别是要根据创新型实验教学活动,利用选题、设计方案研讨、执行设计方案以及实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编写实验总结等环节,来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参加生产实习活动的认识,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增强自主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

3.3.2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要充分利用视频素材库、多媒体、电子教案等新兴教育技术来开展直观式、新颖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比如利用实验教学视频来讲解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与影音资料来介绍此学科最新技术等等,以实现丰富生产实习教学内容,扩充信息量的目标。

3.3.3 建设生产实习教学网络信息系统

可建设高职院校专属网站,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网上课件、电子教案、选课系统以及演示实验等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另外,还要设立互联网答疑室,添加有关专业网站链接,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通过大量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生产实习教学网络系统的建设能拉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距离,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沟通,避免生产实习活动过程过于单一和枯燥,确保经济性与技术性的高效统一。此系统的优势还体现在: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与思维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对实现因材施教,推行个性化发展,打造各种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加强考核评价工作

针对此工作而言,要以过程评价为核心,把结果和过程充分结合在一起。教师不但要结合项目实习报告书的编写状况、实习状况与操作考核状况等方面考虑,还要把生產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执行状况、小组组员相互协作的表现、有无创新能力均视为考核评价学生的重点根据。结合不同课程的特征采用不同的考核手段,比如笔试、口试和技能操作相融合,或者利用设计、论文、编写调查报告和答辩相融合的方式,还可邀请一些在生产前线的专业人士加入其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要融入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如帮助学生获得三废处理工等资格证,且把其放进考核成绩中[3]。

比如:在考核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时,可选用企业化方式。生产实习教学要严格根据现阶段环保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就业要求展开,让学生全面把控项目实施过程,同时在政策剖析、现场勘测之上,结合相关格式要求认真填写报告表,碰见问题时,教师按照企业化的审核模式对学生报告进行测评,结束所有项目后,由有关人员完成审核。此种企业化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还丰富了其实践经历,同时迅速了解企业文化与与运行模式,让学生在离校后可以独立完成报告表的编写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工作要求,为今后顺利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环境类专业而言,要始终坚持理论教学适度原则,加强生产实习教学的开展,让二者的课时占比在1:1左右。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用教学对策,可从采用以能力提升为主的生产实习教学理念、建设并优化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运行体系、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考核评价工作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绍华,吴晨捷,杜冬云.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实习促就业的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8,46(20):122-123.

[2]吴祥为,高倩,汪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9):115-117.

[3]李婷婷,黄秋婷,任重远.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生产实习教学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06):26-29.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