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型教学法在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3-01 10:27刘洋
现代交际 2018年23期
关键词:体验式主体

刘洋

摘要:案例型教学法是近几年广受好评的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它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教学過程,积极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这样的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改变原有的摄影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案例型教学法的设想及构思,对案例型教学法在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成果进行研究,为摄影基础教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案例型 摄影基础 主体 体验式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12-02

一、案例型教学法优势所在

摄影这门独特的艺术,离不开创新思维和独特的审美力。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回归主导地位,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主观能动性。利用案例教学法,摒弃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积累不注重能力培养的弊端,有利于师生间有效互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分析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脑电波在空中一次次地对接,擦出灵感火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扩展自身的思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查阅资料,听取意见,与人交流,不断实践,学生的摄影水平在提升,综合素质在提高,知识水平在提高,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

二、案例型教学应用时注意事项

(1)设立焦点。无论是传统的学科教学还是摄影基础教学,在运用案例型教学法的时候都要先设立一个学生喜欢的作品作为焦点。优秀的摄影作品里含有典型的艺术形象,学生的艺术修为、文化水平、三观及生活感知力都影响着摄影作品典型艺术形象创作。拍摄的焦点也应当尽量选择那些学生追捧的焦点话题,例如以“cosplay”为焦点进行拍摄,学生会很感兴趣,并根据学生对动漫的热爱及理解进行递增式教学。

(2)学生为主。教学改革以来,一直提倡“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简言之,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一言堂”,忽略学生对于知识追求过程的感知与理解。教师应当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发言,也愿意发言。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潜能。只有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根本,才能调动学生拍摄作品的热情,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察看每位学生拍摄的作品,研究其内在的拍摄手法,再结合学生对于摄影认知进行“因材施教”,回归课堂主导位置。

课堂不光是知识传授的地方,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地方。在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了解学生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传递相关理论、经验、技巧以外,还应当让学生感同身受,创造必要的“体验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得更大,提高得更快。

(3)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摸清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下,根据教学目标模拟再现真实的场景或者创造真实的经历情境,将案例教学进行高度还原,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提升,知识结构得以升华,感情得以流露,教学意义得以体现。在案例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配合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的感知与理解为依托,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提高学生对于摄影基础教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这种模式,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学生喜欢学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得更多,掌握得更扎实。学习可以是枯燥无味的,也可以是兴趣盎然的,这要看教师怎样去引导、去培养。在教学环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拍摄作品进行逐一点评指导,学生又能在拍摄完成后与教师及时交流,在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三、案例型教学的具体应用

(1)实践出真知。摄影教学有别于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它是集技能教育与审美教育于一身的结合体。案例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分析力和自主创作力。在教学时,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因此摄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应当受到重视。利用实践,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及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不断检验学生各方面技能及审美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长期的实践教学,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下来,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被一次次地激发出来。以人像摄影为例,我国著名的女摄影师陈曼拍摄的作品可以用来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她特别擅长人物摄影,在色彩搭配上大胆又新潮。而她拍的明星有非常多,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喜欢追星,在进行作品赏析的时候,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学生临摹她的作品,进行人物摄影。

(2)案例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案例型教学不能一直单独应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结合环节如下:第一环节,进行基础知识讲解。理论知识是学生是否了解相机,是否可以在不同拍摄主题下得心应手拍摄的前提。第二环节,案例赏析。优秀的摄影作品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画面感十足,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进行赏析。第三环节,保证实践次数与效果。前两环节是保证学生拥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欣赏能力,那么第三环节就是检验效果的有效利器。第四环节,评估解析学生拍摄作品。在此环节中,主要是解析学生的作品是否确立了主题,主题是否一目了然,画面感是否和谐,其次才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列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五环节,作品再生。根据学生已经做好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让学生再重新进行作品的拍摄。同一主题,同一要求,经过重新梳理、教师的解析、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后,拍摄出的作品肯定要优越于之前的作品。第六环节,作品深加工。摄影作品并不是拍摄完成工作即结束,而是需要再进行后期的深加工,如色彩的调整、光线的处理等,才能算是完成了一副作品。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更加方便、快捷,节省资源,为提升摄影的创作空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第七环节,及时调研。“编筐窝篓,重在收口”。每完成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及时进行调研,掌握学生在摄影过程中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心得体会,哪些作品值得相互交流,借鉴,等等。

综上所述,案例型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能水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学生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拍摄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宋艺雯.案例型教学法在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评鉴,2018.

[2]黄嫄.案例型教学法在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

[3]姜洋.丁秋雷.案例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上海包装,2018.

[4]张超.“发现·存在”——摄影基础教学课程实践[J].大众文艺.2017.

[5]王雪媛.高校艺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以《基础摄影》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12-213.

[6]窦乃琪.当代艺术背景下的高校摄影[D].西安理工大学,2018.

[7]梁辰.试谈高校摄影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5):43-44.

[8]姜春辉.国外高校摄影教学的启示——评《美国摄影教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6):88.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体验式主体
并发症体验式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论碳审计主体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体验式德育:体验什么,何以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