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实践探析

2018-03-01 07:14石金兰
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德沃夏克模拟演奏

石金兰

摘 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19世纪末捷克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世界最杰出古典乐派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涵盖室内乐、交响乐、序曲、交响诗、歌剧等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尤以《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为典范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双排键电子琴作为现代电子键盘乐器之一,起源于管风琴。具有一人演奏之特点风靡全球。该文将对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从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特点以及如何掌握双排键电子琴管弦乐演奏模拟及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德沃夏克 双排键 第四乐章 模拟 演奏 探析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19世纪末捷克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世界最杰出古典乐派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涵盖室内乐、交响乐、序曲、交响诗、歌剧等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尤以《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为典范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同时也成为当代乐团及高等学府演奏、教学必备及首选。

本文以双排键电子琴演奏《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特点,以及双排键电子琴在演奏中所使用管弦乐类乐器的模拟及训练方法,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该乐器性能优势,把握该作品所赋予的音乐内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质,实现弹奏技术与音乐较完美的结合。

一、 德沃夏克生平及创作背景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16岁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正式创作。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曲式教授。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为荣誉博士。1892年应美国纽约音乐学院之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在侨居美国的几年中,作曲家写过很多诸如:室内乐、交响乐、序曲、交响诗、歌剧等不同体裁、题材且风格迥异的作品。《e小調(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创作于1893年。作曲家创作之初仅仅为第九交响曲,没有文字标题。同年12月15日于纽约首演时,作曲家加上了“新大陆”字样,从此这首凝聚着作曲家独创性、思想性、哲理性于一身的代表作品蜚声海内外,震惊世界,并成为当今乐坛不朽之作。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受美国诗人朗费罗(1807-1882)的长诗《海华沙之歌》的影响,(这是美国早期文学中第一部关于印第安民族的史诗)融入作曲家对当时被压迫民族的同情和对草创美洲大陆的历史拓荒者的赞美,是德沃夏克这位异邦作曲家,初到美洲大陆时对人生感悟与思考的概括总结。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全曲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第四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谐谑曲。备受推崇且为世人称道的第四乐章,是海内外著名乐团及高等音乐学府单独用来演奏或教学之用。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音乐结构上则采用再现整个乐章主部主题的方式写成。音乐以其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向世人发出心灵的呐喊。表达了作曲家与黑暗势力抗争,终将迎来胜利曙光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二、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曲式结构与音乐特点分析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速度为快板。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

第四乐章快板。短暂的引子后直接进入主部主题。调性变化为E大调转为e小调。如图所示(1-9小节)为引子。主部主题则采用重复变化形式(10-43小节)。连接部其中由开始的E大调转为e小调(44-67小节)。副部主题到结束部(68-92-105小节)调性有了新的变化,有原e小调转为G大调呈示部结束。展开部(106-213小节)先由e小调为引入(106-127小节)过渡到G大调(128-153小节)再由G大调转为F大调(154-197小节)伴随音乐调性与调性间的逐步升级,在展开部(198-213小节)处,转为“回头”,调性转为g小调。如此般频繁转调实为再现部做音乐上的铺垫和准备,展开部结束。再现部(214-270小节)其中(214-226小节)为主部主题。该部分与呈示部结构一样,采用了ABA的进行方式,调性上则由展开部的g小调回到e小调。(227-250小节)为副部主题。调性上转为#c小调。(251-270小节)为结束部。尾声(271-356小节)音乐上则采用开放式快速递进的方式,对全曲进行了高度概括总结,调性为E大调。其中:(271-312小节)为尾声Ⅰ;(313-332小节)为尾声Ⅱ;(333-356小节)为尾声Ⅲ。整个乐章全部结束。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特点:

从短而极速的引子开始,音乐就已拉开了全乐章的序幕。进入呈示部,管弦乐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奏响了最强音。揭示了作曲家向当时被压迫民族和整个世界发出了心灵的呐喊。音乐发展到了展开部,则由紧张、焦虑,忧伤、凄凉的情绪变得舒缓且富有张力。调性上也由G-F-g给人营造出连绵起伏,思绪万千,伤感且悲愤的心绪。表达了作曲家对当时被压迫者的同情和对草创美洲大陆拓荒者的赞美之情。音乐进入再现部及尾声,调性则采用E大调。音乐以狂风骤雨般的气势,奏响了最强音,也再度将音乐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作曲家不畏艰险与黑暗势力抗争,最后迎来新世界曙光的信念和决心。

三、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管弦类乐器的模拟及训练方法分析

双排键电子琴作为现代电子键盘乐器,在我国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已开设该专业至今。

素有“一人乐队”之美誉的双排键电子琴,与其它键盘乐器相比,具有强大的模拟音色系统,也是该乐器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具体表现在:囊括交响乐队中所有管弦类乐器及打击乐器。还包含世界各民族乐器,以及我国的民乐等。然而,如何运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解决演奏者把握音乐内涵,增强驾驭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技术,实现音乐与演奏完美统一的重中之重。以下将从管弦乐器即:铜管、木管、弦乐三大类乐器的演奏模拟及训练方法上加以探讨与分析。

1.铜管类音色的模拟及训练方法分析

铜管类乐器在《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主要以小号、长号、圆号、低音号为演奏形式。其声音特点具有高亢、嘹亮、庄严、壮丽且辉煌。

如图1-1所示:

右手键盘(U、K)用来模拟呈示部主部主题中,长号、圆号、低音号乐器的演奏。采用“柱式和弦”编配方法来达到双排键电子琴演奏铜管乐器声音效果。首先,应找到铜管乐器“吹奏”时的发音状态即通过手臂带动手腕、手指并就音乐力度记号ff的要求,瞬间“重断奏”触键来完成,进而达到长号、圆号吹奏“强头音”的逼真效果。其次,建议演奏者在最初弹奏中,应先慢后快进行体验,切记不可过分砸键导致声音噪而僵硬。

左手键盘(L、K)采用模拟呈示部主部主题中,小号乐器的演奏。采用“单旋律”主奏方式来呈现高亢、明亮、气势恢宏的声效。首先,左手应体会小号“吹奏”时的发音状态即手指触键时,应力求短而有力且保持平稳,注意旋律中重音、跳音记号以及三连音节拍的触键方法,并始终与右手旋律遥相呼应,声音均衡且协调统一。其次,在最初的弹奏中,应避免急躁,采用分手练习,单独体会主旋律音乐的方式,确保万无一失。

左脚键盘(P、D)则选用模拟呈示部主部主题中,低音提琴的演奏。采用和声性根音进行来呈现原交响乐队的声音效果。由于双排键电子琴的乐器优势,编曲者将原低音旋律用来作左脚键盘演奏。首先,应找到交响乐队中低音提琴“拨弦”时的发音状态即通过左脚大腿带动脚腕、脚尖,并在ff的力度要求下,瞬间“重断奏”触键来达到双排键电子琴模拟乐队中低音提琴“拨奏”的声效。其次,建议演奏者在最初的弹奏中,应先慢后快,体会左脚触键时,正确的声音形态以及与双手配合时整个音乐均衡、和谐的声音效果。切记左脚触键过分用力导致的声音僵硬。

2.木管类音色的模拟及训练方法分析

木管类乐器在《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主要以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大管为演奏形式。其声音特点具有优美、圆润,明亮、歌唱且叙事性。

如图1-2所示:

右手键盘(U、K)用来模拟展开部中,单簧管乐器的演奏。首先,音乐一开始,单簧管奏出缓慢、低沉、哀怨、忧伤的音乐意境。为此,在这种境遇下,双排键模拟单簧管吹奏尤为重要。首先,找到单簧管“单吐”时的吹奏方法及吹奏时的气息运用,要求弹奏者在最初练习时,右手指在触键中,需将每个音轻轻断开,用来体会单簧管吹奏时的声音状态。其次,在模拟单簧管连奏时,需把握乐谱中连线与连线之间的标记,即根据连线的要求,手指弹奏中要抬手断句,以达到声音连贯、自如,音乐富有表现力。切记出现手臂、手腕用力下的声音僵硬,乐句与连线混淆下的音乐层次杂乱、不清晰等现象产生。

左手键盘(L、K)用来模拟展开部中双簧管、长笛乐器的演奏。由长笛以“柱式和弦”长音衬托及双簧管小乐句补充的“对话式”旋律手法构成。首先,左手应体会众长笛“吹奏”时的发音状态即手指触键时,应采取轻、柔,手腕平稳,尽量保持音乐的连贯与歌唱性。当双簧管出现补充旋律乐句时,左手则采用手腕带动手指轻触键,体现音乐既舒缓、平稳,音乐又叙事、流畅的声音效果。

左脚键盘(P、D)用来模拟展开部中大管乐器的演奏。虽音符不多,却体现了原作品中木管乐器的举足轻重。首先,应找到交响乐队中大管乐器“吹奏”时的发音状态即通过左脚的触键来完成音乐进行。在触键中尽量轻、柔与双手再现的音乐情境保持一致。

3.弦乐类音色的模拟及训练方法分析

弦乐类乐器在《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主要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为演奏形式。其声音特点具有明亮、庄严、歌唱且叙事性。

如图1-3所示:

音乐一开始,采用开放式的弦乐群奏出庄严、壮观的最强音。右手键盘(U、K)用来模拟再现部中弦乐群即小提琴、中提琴。左手键盘(L、K)用来模拟大提琴。左脚键盘用来模拟低音提琴演奏。为此,在双排键模拟弦乐群弹奏中,首先找到拉弦乐器的“连弓—分弓—断弓”的演奏方法,要求弹奏者在最初的练习中,根据音符的长短及力度要求,控制好声音力度,采取双手“重断奏”触键来获取弦乐群开放、有力的声音效果。左脚键盘(P、D)演奏,首先在乐队配置上亦充当低音提琴的角色,在模拟该声音过程中,想象“断弓”拨奏的声音状态,即以左脚腕带动脚尖平稳的断奏。其次,左脚键盘不是孤立的个体,是与之双手键盘通过不同乐器组合,不同分工且相互配合实现音乐與技术完美结合的共同体。

综上,本文从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实践入手,仅就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通过典型谱例在双排键电子琴诸如:铜管类、木管类、弦乐类模拟触键及训练方法上均做了较详细的论述。不难看出,素有“一人乐队”之誉的双排键电子琴,囊括近百种音色、节奏,涵盖世界各民族乐器及中国民族乐器等,为中外作曲家提供无限广阔的创作平台和想象空间,给演奏家插上双翅任意翱翔,为听众呈现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体现了“洋为中用”,真正实现了音乐与弹奏技术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德沃夏克-百度文库,2017(4).

[2]高继勇.谈双排键电子琴管弦乐音色模拟[D].天津音乐学院,1999(5).

[3]赵红蕊.电子管风琴音色模拟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4]曾立毅.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与声学乐器音色的模拟[D].黄钟,武汉音乐学院,2001(9).

[5]唐晓博.电子管风琴对弦乐音色的模仿[J].艺术教育,2013(6).

[6]陈植润.双排键电子琴触键法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7]董辉.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形象分析[J].音乐天地,2006(2).

[8]刘曲.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主题—动机的贯穿发展[M].西南大学,2010.

[9]周宁.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纪交响曲》[J].戏剧之家,2016(5).

[10]管欣欣.对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技法“模拟”、“协调”的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11.

[11]付超.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功能[D].上海周刊,2014.

[12]孙双鸾.双排键电子琴学习拓展[D].天津音乐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德沃夏克模拟演奏
请让我独处
德沃夏克:胸怀爱国热忱的作曲家
浅析德沃夏克《A大调钢琴五重奏》Op.81第二乐章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浅析柔道运动员的模拟实战训练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