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摘 要:舞蹈作为一种动态的艺术,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和造型的组合、发展、变化所形成的舞蹈语言。身体作为舞蹈表达的特殊载体,其力的应用是舞蹈表达的重要媒介。发力是一种起势,不同舞种有它不同的发力特点。中国古典舞是建立在戏曲表演、太极等传统艺术基础上,同时吸取和借鉴西方古典芭蕾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点舞蹈,因此它的发力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文从中国古典舞韵律、气息、节奏等发力特点以及中国古典舞发力中太极的体现来突出发力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如何将中国古典舞的发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
关键词:舞蹈动作 中国古典舞 发力
一、中国古典舞的发力特点
凡属于人体运动去完成的各种动作都离不开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通过对受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而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其发生形变。“发力”强调是施力物体。在表演中,发力技巧的掌握对于舞蹈演员而言是不容忽视的,其在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弹跳等动作都是通过力去表现和完成的运动。发力,即蓄力,是动作的起势所形成的力。发力是舞蹈表演中离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力的大小以及发力的点,对舞蹈表演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的发力不只体现在外在的动作或直上直下的发力,更注重身体的韵律、气息的配合、节奏的处理,遵循拧、倾、圆、曲之间的互相配合。它的发力还遵循芭蕾开、绷、直、立的原则,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舞发力的最大特点。从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气息、节奏、以及“二次发力”上可以体现出其特点。
在韵律上,中国古典舞发力遵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舞蹈发力的动势不会直接往右,而是在发力上会向反面“起法儿”。动作讲究“起于心而发于腰,腰发力之端”,可见力在之间起着承上启下、协调的作用。“圆”作为中国古典舞动作形态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在发力的过程中,遵循主干、支干都要走“圆”,达到从“形”到“劲”不中断的发力特点。
在气息上,“提沉”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元素之本,贯穿一切动作的始终。“提沉”是由呼吸来带动。发力的过程中,通过呼吸的配合,使舞蹈动作的完成更为流畅、圆润。在中国古典舞当中,提沉还受到重心和重力的影响。提沉发力时,依靠呼吸以及重心的转移,达到失去平衡瞬间发力的效果,从而展现舞蹈动作的动态美。
在节奏处理上,“快提慢落”、“长含快腆”,其节奏长短的不同,发力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按照用力的大小、强弱、快慢、轻重、延停、长短、顿挫划分不同的“劲”,分清在舞蹈过程中力的速度变化。中国古典舞中多切分的节奏,在动作到位时,给以点的细化处理,达到瞬间的收力,从而产生停顿的舞姿直观感。
在中国古典舞中,另外一种发力特点就是“二次发力”,顾名思义就是用力、发力、蓄力再次发力。在中国古典舞的跳跃中,舞姿具有拧、倾、仰、俯的舞姿动态和闪转腾挪的动势,其跳跃的发力特点是强调空中的爆发力和“二次发力”。发力的劲头,要求具有停顿点、造型感,姿态在空间展现的瞬间就是“二次发力”。在技术技巧中,中国古典舞的转与翻身也都含有“二次发力”,如串翻身中的“挂”,舞姿转等。这也是区别去现代舞发力的特征之一。
二、中国古典舞发力中太极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在吸取和借鉴西方古典芭蕾的同时,同时也融入了戏曲表演、太极、武术等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典舞除了上述的一些发力特点之外,还融入了其他艺术的特征。比如太极,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太极讲究阴阳结合,天人合一。因此,中国古典舞已经渐渐地融入了许多太极的特色,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更为流畅,有劲。太极也有许多与中国古典舞相似的地方,比如在運动轨迹上,太极也要求走“圆”,大圆套小圆,在“圆”中完成动作。太极也不断地在融入中国古典舞,给中国古典舞不断地增加特色。
在发力上,中国古典舞也加入了不少太极的内容。
1.绷。“绷”劲在太极中是最基本的,它的存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皆是收紧的,但有时这个力是看不出来的。在中国古典舞中也是一样,许多动作的力看似只是表面的功夫,很轻松。其实身体是收紧的,使得是暗劲。
2.捋。“捋”劲是顺势而行,顺而化之。在太极中的动作许多是靠“捋”来完成。在中国古典舞中,有许多动作是运用顺势而行的力来完成。而且在一些的舞蹈剧目中也运用到了这种劲。比如在剧目《黄河》里面,很多的动作的发力用了这种劲
3.挤。在太极中,这种劲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劲,外柔内刚是其最大的特点。中国古典舞中水袖的发力有运用到这个劲,看似水袖的袖子是柔的,但是水袖的出、收袖等的发力都是需要内在的劲。
4.按。“按”劲是与“挤”劲相反的一种力,在太极中是将动作发力的柔藏于刚中。在中国古典舞中,能体现出它的是提襟亮相。动作的力给人以刚强之感,但在发力当中又少不了柔的支撑。“挤”和“按”这两种相反的力,在中国古典舞更加突显出了它古典韵律和它的发力特点。并且加入太极元素后,使中国古典舞动作更加流畅,给观众更舒服的视觉效果。
5.采。“采”劲在太极中主要指捉摸不透的动作发力和动作路径,使人意料不到,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在中国古典舞中,很多动作是有着这样的特点。比如在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上,它的发力是要向反面“起法儿”。以及中国古典舞中的节奏变化引起了动作发力大小的、快慢的变化,瞬间的发力和收力,也会给人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
6.挒。“挒”劲在太极中是柔顺而刚发,其发力是有迅猛之势。在中国古典舞中,动作大开大合,发力快而不乱,气势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剧目《黄河》中的第一段,七人舞之前的“翻浪”,先沉气,慢起,到高处时突然发力,力的加强,让观众能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之力。
7.肘。“肘”是身体上最强硬的部位之一。“肘”也是手臂发力的一个重要部位。在太极中“肘”劲是柔而刚的顺应,中国古典舞中“肘”的发力要控制的刚刚正好,不能太直,会让人觉得肢体僵硬,而又不能过于弯,这样手臂会让人觉得不够修长。其力要刚中有柔,刚柔并存,才能保证在发力时会带给人舒服之感。
8.靠。“靠”劲在太极中是至刚之势,收力之后,又以柔继之。在中国古典舞发力中,有许多动作是运用到了这个劲头。比如“扑虎”这个动作,就是先依靠刚势,下地后,又以柔劲移动。
中国古典舞在运用太极元素的同时,又吸取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在发力及其动势上,不断地突显出它的独特之处。比如剧目《龙飞凤舞》不仅仅具有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在开头还加入了不少太极的元素,使整个剧目更加具有中国的韵味以及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三、中国古典舞发力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不仅要注重基本功训练、技术技巧的训练、身韵的训练,除此之外,在表演中还需要注意发力的点。力的大小,发力的点对不对在舞蹈表演中是极为重要的。在舞蹈表演中,要学会用“巧劲”。如果找不到正确的发力点,乱使劲,有时会让舞蹈动作变质,失去中国古典舞中的韵味。
一个剧目的高潮,可以从动作的爆发中体现出来,发力的速度的变化,有时还会影响情绪上的变化。如作品群舞《岁月如歌》,开头以地面翻、滚等技巧为主,体现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小演员的执着,对舞蹈的热爱。第二段通过利用跳、翻、滚等技巧,推起剧目的第一个高潮。发力的变强,技术技巧的增加,也使观众感受到演员学习舞蹈的不寻常经历,也让观众体会到舞蹈学习生活的艰辛、汗水与激情热血交织的心情。在最后一个部分则是将古典舞的动作与技术技巧融入到情绪递进的过程中。虽然剧目已经失去了技巧上“力”的变化,转为情绪高潮。这也更是吸引观众的一个爆发点。虽然每一个动作的“力”,已经没有第二段來的那么强烈,但是观众上演员情绪和神态的变化,体会到这个剧目的情感,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演员内心的变化。所以,在舞蹈表演中,“发力”强弱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着舞蹈动作的完成程度,还会突出演员内心情绪的变化。从而让观众从演员表演中“力”的变化来体会到整个舞蹈剧目的情绪变化。
舞蹈表演中“发力”的变化,能引起整个作品情绪高潮的起承转合,使观众随着高潮的变化欣赏整个剧目,体会舞蹈表演的内涵。因此,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要注重“发力”的运用,能够丰富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节奏和表现方法,进一步表现出了中国古典舞深层的美学韵味,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和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结语
发力,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舞蹈中,都是不可分开的两个字。中国古典舞的发力,融入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色,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美的生命律动。中国古典舞融入太极艺术之后,使其更有古典韵味,中国古典舞的发力与太极的发力环环相扣,也使中国古典舞的发力突显出与其他舞种不同之处。中国古典舞在其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其传统,既区别于古典芭蕾开绷直的审美特征,又不同于现代舞顺其自然的运动法则,从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特征的动作风格和韵律。中国古典舞的特色正是文化自信的展现,为了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舞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去开发其潜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江玲,陈鸿等.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9.
[3]付秋雯.“不动形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动势[J].文学界,2011.
[4]肖蕊恋.浅谈中国古典舞的动势[J].华章,2009.
[5]龚晨.谈古典舞跳跃技术技巧的“二次发力”[J].青年文化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