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要:为了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幼儿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来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使课堂实现高效。探究了绘本图画、故事情节、沟通交流以及自主阅读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绘本 数学知识
一、动态画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绘本的内容是非常唯美的,幼儿在阅读中很快地融入其中,感受美丽图片和动人故事带来的趣味和快乐。漂亮的图片和画面给幼儿带来了美的感受,幼儿当然会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五颜六色的颜色和图片,使幼儿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幼儿会带着积极性去观察图片和绘本中的内容,使幼儿的积极性瞬间提高。例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看绘本《迪伦哪儿去啦》,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四只小鸭子跟着妈妈去池塘。妈妈嘱咐他们,一定要拉着小雏菊做的串串链,才不会走丢。其他人都很乖,只有淘气的迪伦,一次又一次地乱跑,让鸭妈妈好担心。故事画面多次展现出了3只小鸭子和4只小鸭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绘本的同时,数一数画面上鸭子的只数,从而使幼儿可以清楚地认识“3”和“4”。
二、故事情节,幼儿感觉身临其境教师给幼儿提供绘本来带领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幼儿能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故事情境增加了幼儿的学习动力,让幼儿可以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境来探究。幼儿可以通过画面来进行观察,采用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在逻辑分析中逐步地细化知识,形成能力。幼儿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教师在幼儿产生了学习兴趣和欲望后给幼儿设置问题促进幼儿在活跃的思维状态进行思考和探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带领学生看绘本《第一次冒险》:故事讲述的是小熊泰迪、波比和小斑马迪直,一起到海边玩。他们在大海上划着小皮艇,遇见了浮冰上的北极熊一家四口和一只海豹。大家成为了朋友,一起玩耍。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原来有三个小动物,又加上了5个小动物,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刚开始幼儿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来学习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但是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来引导学生学习“加法”,给学生提供算式3+5=( ),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加法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三、相互交流,促进幼儿能力提高在绘本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和看图来进一步和探究,使幼儿能够彼此交流,幼儿对于绘本内容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绘本上所展示出来的内容和情境,从而深化了幼儿的理解,提高了幼儿的认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教师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使幼儿能够共同去探究和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阅读绘本《再讲一个故事吧》时,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晚上,全家人轮流给小兔子讲了好多故事,但是小兔子还是不情愿地说:再讲一个故事吧!好朋友小猫头鹰、肖老师和小狼都有自己喜欢的故事,小兔子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制作成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思考:小兔子一共听了多少个故事?小兔子的好朋友有谁?一共几人?小狼家有几口人?小兔子的恐龙玩具有几只?等等问题,鼓励学生借助这些问题来探究,交流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数量。在交流中幼儿对于绘本上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交流也会更加明白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增加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四、自主阅读,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幼儿自己学会并学懂的,可是这些抽象性的知识往往让幼儿感觉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绘本的方式来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绘本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可以自主地进行阅读,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课堂探究的快乐和乐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绘本,如《一个冬夜》《等一等再睡觉》《我和妈妈》《不一样的爸爸》等等,鼓励幼儿自己去阅读,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幼儿可以数一数绘本中的人物有几个,或者是利用这些人物、动物、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练习加法、减法,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对数的敏感度,实现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去进行表达展示,让幼儿讲述绘本中的内容,提高判断推理能力,或者是进行表演,增加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思考内容和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总之,绘本是一种内容豐富,画面美观的书籍形式,它的丰富内容和漂亮画面给幼儿带来了美的感受,而且把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了具体的东西,促进了幼儿更加直观、具体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耿丽贞.绘本——让孩子插上写话的翅膀[J].品牌,2015,(06).
[2]费勤芬.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