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云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性与实践性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讲解,不仅难以达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更可能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对教师过分的依赖,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并且能使学生在积极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意义 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形成学生独立的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等。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為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作为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意义远大于对学生数学概念知识的传递,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另外,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着教师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概念积累的重视程度较高,试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基础,进而“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组织形式仍然属于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教学思路更新慢,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新也比较慢,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并无益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恰到好处地打破了这种尴尬,推进了课堂的新变,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在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就学习基础薄弱,没有教师监督的课堂,很可能会使学生出现跑题、走神儿、说闲话等情况,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关注,如提供一些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等,学生的学习效率仍然很难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1教师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探究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对主题进行概括,以最为言简意赅的形式组织语言告知学生,避免学生探究的盲目性。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启发,真正发挥自身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学习目标。2.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的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筛选的过程就要由教师完成了。通常情况下,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包括:解题思路多样,思维发散性强;题目或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学生独自一人难以完成,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探索答案等。另外一种是条件设定较为开放,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延展扩充,这类问题具有讨论的价值与意义,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讨论的意义。只有经过筛选之后的资源,才适合课堂的讨论运用,对此教师要严格把关,不能盲目地让学生讨论。3.帮学生建立合作探究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学生建立合作探究的环。首先,在人文环境的构建中,教师要关注到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讨论环境,使学生能够乐于、勇于在课堂中表达自我。然后是课堂环境,对于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处理,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带入到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思考讨论,为数学知识赋予实践意义;对于提供给学生的练习题目,要分层次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层次性,循序渐进,使每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能够参与其中。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为课堂教学增色。4.教师能够对课堂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在学生进行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做好收尾工作,即课堂的总结与评价。在学生讨论之后,留出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包括小组成员及分工、探究结果、存在的困惑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说做出的结论进行概论总结,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进行统一的解答,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概括与点播,引导学生做出反思。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出简单的点评之后,教师要进一步的对数学课堂做出总结。对重点与难点进行强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馈进行教学的突破,实现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展开教学,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在许多内容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仍然需要教师的完善与发展。整体而言,尽管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但是要做好课堂的主导,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尤其是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的小学生。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仍然需要一段探索时期,只有教师对课程进行合理的筛选,有组织的展开教学,才能切实的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做出启示,帮助学生快速的成长起来,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完善。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与学生是共同进步的。
参考文献:
[1]马菲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2,(6):10-11.
[2]黄艳霞.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2015,(08):73-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