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摘 要】会议图片一般给人的印象是庄重、严肃,缺乏生气,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的不断增多及其快速传播,如何让会议图片在不失庄重、沉稳的同时,多些生动与趣味,笔者结合做摄影记者近20年的经验,从构图方式、抓拍手段、大景、中景及特写的融合等方面谈谈获得精彩的会议图片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会议图片; 抓拍;景别
通过别致的构图方式,让会议图片多些“灵气”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又不能完全代替,因为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在摄影创作中,最常用的几种构图方式有:均衡式、对称式、对角线式、S型式、变化式……在这些构图方式中,会议图片用得最多的是对称式。因为这种方式符合会议图片的基本要求,即:庄重、沉稳。但恰恰也是这种千篇一律的构图方式,让会议图片给人一副老气横秋之感。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摒弃这种构图方式,这一构图方式在拍摄会议大场景,彰显会议庄重、威严的宏大气势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一个大型会议,一般一张图片是不能满足发稿需求的,作为单位宣传资料也是远远达不到需求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发挥的余地和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其它的构图方式,来弥补这一构图方式带来的不足。如利用向心式构图可以让会议中的某一核心人物更加突出,用对角线构图可以让会议场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前景式构图在让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有机融合的同时,既能形成虚实结合的唯美空间感,又能表现出会场的人气值,更能显现出与会嘉宾生动的表情,可谓一举多得。
以地方“两会”为例。我们知道,每年的安徽省“两会”开闭幕式都在安徽大剧院举行。这里的场景,很多受众再熟悉不过。在安徽大剧院一楼正中的位置,拍摄一张有条幅、背景及与会领导正面照的大会主题照片必不可少,其它图片则根据摄影者的见解拍摄。大剧院二楼,一个以条幅为前景,代表委员为主题的均衡式构图让大家眼前一亮。因为这种构图方式不仅能显示出现场的庄严、沉稳,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从二楼居高临下,用对角线构图,以长焦调取的代表委员认真听取政府报告的图片,更是让人有种唯美感。这样的图片也会受到图片编辑的青睐(见图1)。
通过表情的抓拍手段,让领导人的表情更“生动”
会议图片中,除了表现会议规模的大场景及会议中的小细节外,领导和嘉宾的图片也必不可少。这里的领导和嘉宾图片既包括参会领导和嘉宾的图片,也包括发言领导和嘉宾的图片。如何让领导人的表情多些生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拍摄主席台领导或嘉宾,要抓住一个“早”字。我们知道,很多会议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一般会议开始,领导和嘉宾的精神状态都比较饱满,这时我们要抓住时机,找准位置,及时拍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拍摄完后要及时翻看,若发现有不足之处,要及时补拍。 否则,拖到会议中后期,有的领导或嘉宾可能有其他事离开,有的即便在现场,精神状态也不如开始。
其次,要适时抓拍发言领导或嘉宾的生动表情。大多数会议现场,领导和嘉宾的表情都比较严肃、庄重,但这并不能掩盖其中的生动表情,我们可以通过适时抓拍领导发言时自然呈现的表情和手势,让画面生动起来。
在一次会议采访中,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会场济济一堂。笔者在用广角、中焦镜头多角度拍摄了多张大场景图片后,开始进入拍摄嘉宾演讲环节。我们知道,拍摄人物,用长焦调取比较好。当时笔者采用70-200mm镜头,光圈调至5.6、速度200/秒、相机调至连拍模式,站好位置、调好焦距,紧盯着镜头中的主人公,她说到兴奋处,激动地挥手比划,笔者立刻快速按下快门。啪啪啪,几声清脆的响声过后,回看相机上呈现出的画面,画面中,留着齐耳短发、精干中透着智慧、手指轻扬的嘉宾被完美地呈现出来,后来这张图片,也在本报第二天头版整版刊发(见图2)。
再次,要用“正面”平视的角度,彰显领导人的气势。拍摄领导人,除了拍摄时机和抓拍表情外,拍摄角度的选择也是重要环节。一般拍摄领导人时,主要采用正面拍摄,即便是侧面,也不能超过45度,否则不仅难以彰显领导人的气势,而且会给人一种蹩脚的感觉。这种拍摄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媒体或单位,属于不合格图,不能使用。另外,拍摄角度最好选择平视拍摄,因为这样拍摄出的人物图片才最真实。
最后,要用合适的环境营造领导或嘉宾的美好形象。我们知道,很多会议场合都会有背景板、麦克风及茶杯和电脑等。这时我们拍摄领导或嘉宾发言时,就要注意,不要让麦克风遮住了人物的半个脸、桌面的水平面与人物的脖子等高;不要把隔壁人的半个头或半只手也拍摄进去等。而且拍摄主要领导人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从而缺乏美感,特别是对于高个子的记者。因为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受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胖。此外,會议中,一些抢眼的背景板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人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会议主要领导没有关系但却抢眼的色彩。
通过大景、中景、特写的结合,让会议图片更加多彩
美学中非常讲究点、线、面的结合,因为通过点线面的有机融合,才能将美最大程度的释放。美术绘画中如此,摄影中也不例外。小到一个画面里的点线面、大到一组图片中大景、中景、特写都是如此。大景、中景及特写的结合,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会议的全貌,而且可以让图片内容更加多彩。
这里所说的大景,就是会议的全景图,这张图也是反映会议的主要图片,这里面既要有会标,还要有主席台和听众及会场的相关环境。我们除了正面构图拍摄以外,为了让图片有新意,可采用高角度、侧方位等多角度进行拍摄。
中景是对全景的进一步说明和交待。中景图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分开拍摄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台下部分观众。因为大景虽然已经拍了领导人,但因为画面大,人物容易交待不清。拍摄领导人最好采用正面平视拍摄,这样不仅画面平稳,而且人物位次平衡。拍摄观众时,为了显示观众数量和秩序井然,可采用前侧方位拍摄和俯拍的方式。因为观众相对静止,可以用现场光,采用慢速度、大光圈的拍摄方法即可。中景图的加人,无疑会让图片内容丰富不少。
有了大景、中景后,特写的运用必不可少。因为在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中,只有点的出现,才能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可见特写镜头在组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我们可以通过长镜头,抓取现场领导或嘉宾发言时的生动表情,抓取观众中认真听讲、用手机摄录的精彩瞬间,甚至可以用镜头抓拍观众中某些特别人物。如,参加“两会”的最年轻的代表或委员、优秀的少数民族代表等。
通过这些手段的有机结合和运用,呈现出来的会议图片既会显示其特有的庄重、沉稳,也会让画面更生动有趣,让会议图片的内容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责编:姚少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