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商品意识的创新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探究

2018-03-01 05:4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意识

孙 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 中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历史成因

中国的设计教育与研究起步较晚,首批设计类专业或学院的成立基本依附于各大美术学院,而后有部分从美术学院独立出来,接着才出现了一批综合类院校或轻工业院校设立设计学院或设计专业。因此,国内的第一代设计教师也大多由工艺美术师或纯艺术教师转型而来。设计教学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将绘画等传统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转换为实用美术设计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继而进一步地加入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内最早的服装设计相关教师,来源于绘画艺术教师、服装企业设计与制版从业人员。当时的中国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内,并未开始改革开放,也尚未接触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所产生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对西方服装设计成果的模仿分析和本土裁缝式设计制衣的相结合,并且较为重视绘画艺术在设计教学中的表现。因此,在当时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服装画》、《图案设计》、《平面裁剪》等课程成为较重要的课程。

2 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转型

改革开放之后的近四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时尚之路开始从“中国制造”努力转型为“中国设计”。相当一部分留学欧美、学习时尚与服装设计的人员归国后投入国内服装行业以及服装教育行业中,因此,国内的服装设计教育体系也从模仿学习西方的设计成果渐渐步入学习剖析西方服装设计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与教学思维之中。

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变化本质上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后的市场需求息息相关。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欧美时尚流行资讯与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大众的时尚启蒙之路。当时,国内进行自己产品开发的服装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基本依靠仿制,从图片的款式抄袭“进步”到出国买样衣拷贝,因此,企业基本不需要设计人才,其从业人员往往也不是高学历者。院校所培养的设计人才只需基本满足款式绘制、面辅料搭配即可,有时对于仅需一比一拷贝样衣的企业,这些基本要求都可有可无。

90年代,随着国内本土服装品牌的诞生与成长,企业对自身发展的要求逐步提高,品牌意识开始增强。然而,当时大部分企业对于品牌创立的认知停留于表面,服装企业与市场对于设计人才要求仅限于对西方潮流款式的模仿与借鉴。因此,服装类院校所培养的大部分设计人才也并未在服装企业中发挥核心的产品研发作用。

经过近十多年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品牌历练,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本土品牌对于品牌塑造有了更进一步的风格与文化认知。企业与品牌对于西方所主导的流行趋势持学习、借鉴的态度,将所参考的众多款式、面料按照品牌所定位的风格进行产品整合。与此同时,急切希望加快时尚脚步的市场愿景使得国内的服装院校都想极力造就中国的服装设计大师,开设了众多面向高级定制方向而设置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往往与大部分的成衣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但不可否认的是,由院校与大赛共同推出的中国第一批具有国内知名度的设计师为之后投入服装设计学习的学生们点亮了灯塔。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本土的服装市场通过大浪淘沙已脱颖而出一些较为成功的品牌。企业对于品牌的认知深入到品牌个性化差异与品牌价值认识中,甚至上升到品牌的民族特征性。因此,市场对于服装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进一步的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要求。21世纪的前十年,具有市场洞察力和整合性设计能力的人才是品牌服装企业普遍需求的,即可以将所采购的样衣与流行资讯整合设计成属于品牌风格的系列产品,完成了从模仿到借鉴的过渡。近十年,中国的服装品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甚至出现了众多大规模的服装品牌集团,服装行业迫切需要解决同质化、品牌升级以及冲出国门的问题。因此,同时具备商品意识与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是企业当下及未来所需要的,也是大部分服装院校为与市场接轨所要力争培养的(见表1)。毕竟,对于服装设计这门应用型学科来说,市场需求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导向。

表1 中国服装企业的设计人才需求变化

3 商品意识与创新设计思维的联合培养

在目前大多数服装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商品意识的培养往往体现在《品牌服装设计》、《服装产品企划》等相关高年级课程中,而极少在基础设计或专项设计课程中体现。事实上,对于商品意识的培养在《服装设计基础》类的课程中就应该有所启蒙,即从“设计目标、服务对象”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时刻关注时下流行信息、分析畅销产品、深入了解并细分消费人群、整合有效的流行资讯等,并使之成为成衣设计之前日常思考的习惯,避免学生在学习设计起步之时就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将设计思维变成一种纯艺术思维。一旦形成完全以个人喜好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后续要转变实则更难,更甚者在进入社会从事相关设计工作之后会深感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巨大思维差异。

对于创意设计思维的培养,服装院校的大部分设计课程都在强调从学生个体个性出发的无限制想象与创意。这在低年级的前期教学中是一种打开思维、拓展思维的教育方式,而在后期高年级课程中则要适时结合商业意识来进行培养,在有意识的提升设计的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发挥具有可实现性与现实意义的创意设计思维,从教学中就帮助学生树立将商业与创意相结合的设计思维。这将帮助许多想要创建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学生跳出完全被设计风格所笼罩的有限认知,少走弯路,避免在产品面市后遭受市场反馈所带来的打击,从而通过教训才意识到产品商业性的重要。因此,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商品意识与创新性(见表2)。

表2 服装设计类课程中具有商品意识的创新性培养方式

4 未来趋势

在时尚流行趋势风云变化的时代,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更需要与时俱进。整个服装领域集体在向一种“快时尚”的方向发展,消费更新快,潮流更替快,供应链智能性加快,使新一代设计师的应变能力也需要随之加快。因此,尽早地培养商品意识,在商品意识建立的前提下展开创新设计教育,将更利于学生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为品牌与企业输送可与之接轨的专业性人才。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