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娟
“秋裤”竣工,地铁四号线投入使用,苏州中心开业,近年来,苏州人的生活又便捷了不少。从历史文化古城到现代文明都市,苏州城市风貌的“日新月异”从未停止更新,在多数市民还在感叹苏州城市地上的无限风光时,苏州的“地下世界”已是别有一番风采。
日前,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组织了一场“媒体看管廊一日行”活动,向广大苏州市民解秘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精彩世界”。
地下管廊又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底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同步配套建设消防、照明、排水、通风、监控与报警等附属设施,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公共隧道。地下管廊建设可有效消除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病的产生,可进一步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4月开始,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的苏州就已经开始了地下管廊的建设。目前,苏州市被纳入试点建设范围的桑田岛、城北路、澄阳路、太湖新城启动区和太湖新城二期综合管廊五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廊体建设,建设总里程约34公里。
根据试点城市建设要求,截至2017年年底,苏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十点建设城市之一,已经完成了5个项目的廊体建成,并于2018年开始进入管线入廊阶段。
在5个管廊建设项目中,位于园区湖东的桑田岛综合管廊已于2016年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目前,园区的自来水管、供电电缆和通信电缆等均已在桑田岛综合管廊“落户”。
记者了解到,桑田岛综合管廊全长约7.79公里,埋深约5到9米,其管廊内部按功能需要分为单仓、双仓两种断面形式,目前已敷设的管线有三十余根。同时,管廊内设有监控系统、机电系统、消防系统等。其中,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视频监控、防入侵、应急通话调度和环境监测;消防系统可实现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和气溶胶灭火等;机电系统则负责配电、照明、通风、排水。
据苏州工业园区市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管廊维护人员介绍,管廊内所有系统均由控制中心远程操作、统一控制。若廊内某项指标超出控制范围,其相应的模块便会在控制面板上由绿色变为红色,并发出警报,以便廊体维护人员在出现异常的第一时间消除廊体安全隐患。
相比传统直接埋设的地下管线,底下综合管廊不仅降低了地底物质对城市管线的腐蚀,能有效延长城市管线“生命”;还便利了管线维修人员故障检修,避免了城市路面被反复“拉拉链”,极大的保障了市民的日常出行。
家住园区的居民王先生便是桑田岛综合管廊的受益者之一,他表示,自桑田岛综合管廊项目竣工至今,他从未看到过路面被挖开、隔断过,以往因地下管道维修导致道路施工一路堵车的现象也再没出现过。不仅如此,电力和通信管线的入廊还清除了园区路边的“蜘蛛网”,在美化城市的同时,更为园区居民用电通信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桑田岛管廊监控中心
城北路管廊施工现场
除桑田岛综合管廊已竣工并投入运营外,苏州其他四个项目业已陆续竣工并将进入管线入廊阶段。其中,城北路管廊于2016年3月开工,全长11.5公里,管廊主线均为四舱断面形式;高铁新城澄阳路地下综合管廊南起蠡太路,北至太东路,全长3.24公里,管廊为两舱结构;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位于太湖新城苏州湾北岸,全长3.27公里,管廊主要采用双舱或三舱的形式布设,在此基础上建成的吴中太湖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全长20.08公里,其中国家级试点管廊项目长8.2公里。
在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城北路管廊还凭借着顶进长度233.6米,断面尺寸为5.5米*9.1米的大截面顶管施工技术,一举拿下了国内现有同类型长距离大截面矩形顶管之最。
据悉,城北路管廊因经过轨道交通、河道等复杂地段,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城北路管廊建设方层多次开展专题会议,并组织专家论证施工方案。最终,城北路管廊建设方决定以“明挖”+“顶管”相结合的方式施工,并在城北路管廊元和塘段采用了长距离、大截面顶管施工技术,创下了“国内之最”。
除了大力推动管廊项目建设外,苏州对于城市地下管廊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在同步研究制定。2017年4月市政府公布了《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办法》对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线入廊、有偿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为确保管线应入尽入,充分发挥管廊综合效应,主管部门还制定了《苏州市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监管办法》和《关于加强苏州市区地下管线入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保证了综合管廊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地下综合管廊虽然埋于地下“看不见”,但它对民生的改善实实在在“摸得着”。它不仅能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还能提高城市各管线供给、矫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局面、解决是市政管线“各自为政、次序紊乱”等问题,是一项真正的“良心工程、里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