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占凡
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正在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一带一路”建设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及对国际传播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需求,都极为迫切,需要我们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和各国文明的精髓,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提出中国主张,深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们的认识和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希望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各个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同样重要,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主席这样点明民心相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民心交融,文化大有作为,媒体更不可缺位。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搭建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人民之间心的桥梁,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媒体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媒体间的融合发展和交流合作,无疑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强大内生动力。
四年来,国内广电媒体陆续策划参与了多个文化传播活动,如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7年9月于西安闭幕,由陕西和福建两省轮流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进入第四届,每两年一届并永久落户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7年12月已举办了第三届。同时,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于2017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首家以“一带一路”命名的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将为海内外媒体搭建一个很好的对话平台。
加强“一带一路”传播,是扩大“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传播的需求,也是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需求。总体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远未改变,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90%的媒体,我国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仍任重道远。“一带一路”传播是中国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的一个有利契机。广电媒体要努力创新传播方式,充分考虑对象国的文化背景、历史沿革、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受众接收习惯等,选择恰如其分的传播策略、方式和技巧,采用针对性传播、嵌入式传播、精准传播和融媒体矩阵立体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要及时回应各国对“一带一路”的关切,消除误解、摒弃成见,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