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日本、新加坡特约记者 王伟 刘华 辛斌 ●本报记者 范凌志 姚丽娟 李司坤 ●柳玉鹏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海内外舆论场引起潮水般的关注。“中国军方表态,‘坚决拥护修宪建议”,有美国媒体27日报道了解放军的态度。而美国白宫发言人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我相信那是中国针对怎样才对自己国家最好而做出的决定。”大量外媒援引专家的分析解读中共此次修宪建议,尽管这当中也有刻意的曲解,但“继续改革”是专家强调的修宪动因之一。中国领导层将拥有“更强大的执行力”,更是许多专家对修宪效果的预期。美国彭博社26日援引荷兰商业银行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卡内尔的话称,强有力的领导层有助中国经济“去杠杆”,推动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铺开,反腐举措也将取得更大成功。卡内尔认为,这种执行能力是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联合政府不惜一切代价都想得到的。
“修宪有强烈民意基础”
据“美国之音”27日报道称,中国军方星期二表示,坚决拥护中共中央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称党中央决定“适当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地让宪法体现人民意志。《解放军报》星期二发表了不同军种的官兵支持党中央修宪建议的一致观点。文章引述一个模范空降兵连党支书余海龙的话说,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援引专家的分析称,中共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凸显习近平获广泛支持,继续推进改革”。报道称,有支持者认为加强领导人的权威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下一阶段改革。有学者说,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赢得更多人信赖,也在党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在香港,各界人士也高度关注修宪。据《星岛日报》27日报道,香港经民联全国政协委员林建岳认为,修宪建议有利香港及国家的政策稳定性。他表示,这次修宪是配合国家新形势而作出的改动。他指出,国家富强需要政策有延续性,朝令夕改做法并不可取。他以“一带一路”为例,指出政策现在才稍有成果,直言这次修宪是配合国家发展的需求。
“香港政界:修宪有强烈民意基础,有助于完善国家领导体制”,香港《大公报》27日报道称,多位本港政界人士指出,今次修宪的大背景,就是中国已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修宪是人民意志,有强烈的民意基础。”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卢文端表示,将中共十九大确立的指导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不仅是国家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需要,更是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中国针对怎样才对自己国家最好而做出的决定”
中共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修宪建议?这是很多外媒分析的重点。据俄新社27日报道,“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卢克扬诺夫称,苏联解体在中国引起强烈震动,中国已意识到必须加强国家主权。中国经济改革已实施数十年,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而中共建议修宪表明,中国仍将致力于世界颠峰目标。未来10年将是中国实现既定的新目标和全球使命时期,这将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俄卫星通讯社报道称,对于中共的修宪建议,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认为,就像此前中共十九大对党章的修改一样,《宪法》中将写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至于中国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问题,则应当从当代中国领导人面临的任务这个背景来看待这一决定。
有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的专家同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解读中共的修宪建议。据《澳大利亚人报》27日报道,来自全澳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悉尼南区赫斯特维尔的前市议员候选人谢宏认为,天时地利,现在的世界已经与毛泽东时代完全不同了,对一些宪法内容的修改建议,是中国“正处于改革巨变的前夜”的标志。谢宏表示,在中国进行改革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障碍,复杂程度远超出我们所能想象。最近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启动赛马项目的澳大利亚华商肖恩·杨表示,此次拟议修宪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中国的政治稳定性,“稳定是根植于中国人精神思想的众多的价值观之一”。
香港《南华早报》27日称,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认为,相关修宪提议将保证更强的政策稳定性,有益于中国的长期经济改革。“从学术角度来看,这将减少政治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周期调整,缓解经济波动性”。
据“美国之音”报道,针对关于中国修宪的提问,白宫星期一表示,这是北京的内部事务。白宫发言人萨拉·桑德斯说:“我相信那是中国针对怎样才对自己国家最好而做出的决定。”她说,特朗普总统支持美国总统任期限制,但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任期的问题上,“那个决定取决于中国”。报道还称,星期一,特朗普赞扬了习近平。他说,他与这位中国领导人有“非常好的关系”,“极为尊重”他。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6日称,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回应有关中国修宪的话题时说,“习近平主席是卓有成效的领导人”。毕晓普表示,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紧密,澳中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澳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国发生的事关系到全世界,但修宪是中国的内部事务。毕晓普还说,“中国是主要的地区和全球力量”,澳方欢迎中国的经济崛起。
“世界或许开始适应当前中国影响力无远弗届的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之后,为了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在新的长征路上需要有新的法治的保障。与时俱进地修改宪法,让它能够更好适应新时代各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旭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我们有了新指导思想,把它适时写入宪法中,既符合惯例,也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
中国社科院政治所学者冯钺也对《环球时报》说,中国是一艘巨轮,面对中国崛起,西方有强烈危机意识感,所以当下外部环境对中国极具挑战性。无论是从反腐、国内的政治经济建设,或是应对国际形势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稳定核心,以及围绕在核心周围的领导集体,引领国家稳步向前。
《今日美国报》援引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系主任乔纳森的观点称,此举正值世界其他地区变化不断,中国认为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
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社论称,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高速增长,中国社会不断累积的各种矛盾,迫使中共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和心力去处理。缺乏坚实的权力核心,恐怕难以压制这些挑战。社论称,中国对内提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对外则推动足以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一带一路”倡议。世界必须调整对中国的认识。就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推进了亚洲世纪,世界或许也必须开始适应当前中国影响力无远弗届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