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 刘 苏
工业设计涉及到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整个流程,提升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省工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于依赖传统产业,工业设计意识缺失。我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高新产业份额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依赖型产业所占比例过大,给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造成巨大压力。多年来,企业对工业设计没能足够重视,往往重产品推销轻品牌构建,重技术工程轻设计创新,忽略了先进制造业是融工学、美学、经济学为一体的这一关键特征。二是环境有待优化,资源流失严重。工业设计创新资源薄弱,造成设计创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以致流失。设计创新的实质是高端、跨界,我省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并被视为边缘学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关人才多流向京、沪、浙、广等地区。三是创新设计与产品制造相分离,工业设计创新尚未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品牌经营理念转变与创新设计转型缓慢,创新设计与产品制造相分离,产品制造与品牌构建相分离,造成产品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较低,没有将工业设计创新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据调查,虽然我省制造企业已达12万家,但工业设计企业却只有50家左右,设计不足导致多数制造企业以加工、代工为主,缺乏知名企业品牌。相比之下,广东工业设计城已有8100余名设计师,2016年研发设计的新产品就已超过6000项,转化率达到85%。为此,建议:
一、加强引导,运用工业设计精准扶持企业转型。建议针对我省工业设计薄弱的现状,政府部门加强支持和引导,提升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意识,精准扶持企业转型。
具体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以消费品行业为重点领域,着力推广工业设计理念、找准主攻方向、扩大设计供给、激发市场需求、强化发展支撑,精准扶持一批工业设计优势骨干企业,切实保障在河北省工业设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全省工业设计“331”行动的开展,即动员设计院所,各自选择联系3家企业,重点服务3项产品,形成至少1个典型案例的计划实施。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形成一批工业设计明星产品,打造一批工业设计典型案例,总结一批工业设计植入模式,对全省工业设计应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二、整合工业设计创新资源,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产业链,形成“工业设计+”新格局。工业设计的优势在于把现有的科技、资源、文化因素进行跨界、集成、融合,打造出产品核心竞争力,引领趋势、赢得市场,是投入相对较少且能带来较高利润的创新生产方式。因此,应整合工业设计创新力量,与其他传统行业进行融合,构建科学的工业设计创新体制。一是加强短缺人才培训,充分利用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高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训。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协调教育、科技、工信、知识产权等职能部门进行统一指导。三是从生态环境和技术产业背景去引导企业更多的运用工业设计创新,使之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引导消费的重要抓手。
三、以我省制造产业为平台,吸纳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构建河北省工业设计创新“智库”。在我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应通过政府引领、高校参与、企业对接的形式将全省工业设计创新推向深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工业设计产业的共同发展。一是引进人才智力和设计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调动全国的优质设计资源与河北制造企业合作,工业设计才能撬动更大产值。建议通过引进人才智力和设计资源,发挥工业设计在促进我省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把供给和消费连接起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在我省设立高规格的面向全国的工业设计创新赛事,带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国内已有成功先例,比如广东省的“东莞杯工业设计大赛”,不仅引领了国内相关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企业的转型与经济的不断提升。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构建我省工业设计创新智库。将构建我省工业设计创新智库放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通过优化工业设计创新环境,使省外人才引得进,省内人才留得住。从而促进我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益,进而使全省制造业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综合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