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建豪 卯 琼 苏丽仙
长春洞
巍宝山,又名巍山,取峰峦高耸,冠于群山之意。又因该山每当夏秋之交,常有红光相荡,虽霖雨不灭,当地土著民族称之为龙戏珠,因此又以龙戏珠之意,将巍山同时叫巍宝山。巍宝山在巍山县城之南,距县城11公里,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南倚太极顶,西邻阳瓜江,东为五道河,北与大理点苍山遥望,山势东北西南走向,峰峦起伏,绵亘数十里。古人把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观归纳有八景:天门锁胜、拱城远眺、美女瞻云、龙池烟柳、山茶流红,鹤楼古海、朝阳育鹤、古洞藏春。
巍宝山是全国十三座道教名山之一,1992年巍宝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以古、幽、寺、秀闻名遐迩,素有“巍山天下幽”的美誉。巍宝山主峰海拔2509米,主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因道教名山称世,从汉代开始即有道士居住,明、清时道教盛极一时,22座道教宫观星罗棋布,完整地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体现出道家的文化神韵。山中文物瑰宝比比皆是,现存的松下踏歌图壁画、长春洞壁画壁雕钧为艺术珍品。据清《重修巍宝山青霞观碑记》记载,南诏开国君主细奴逻昔日在此地耕种时,遇太上老君的点化,遂创南诏基业,建立了显赫一时的西南少数民族政权,传位十三代,成为南诏古国的根和源头。唐王朝御准建盖的南诏土主庙,是古往今来各地彝族群众崇拜祭祀的圣地。
长春洞山门
前殿为单檐硬山顶建筑,内祀奉雷祖即闻天大师神像
明、清时期,巍宝山由正一派发展为全真教,有湖北武当山的全真教沈妙章等道人在巍宝山清修。道人们先后在山中修建了准提阁、甘露亭、报恩殿、文昌宫、主君阁、玉皇阁、三皇殿、观音殿、魁星阁、斗姥阁、三清殿、道源宫、云鹤宫、舍真楼、财神殿、长春洞等一批道观殿宇。在巍宝山清修全真教道人多达数百人,让巍宝山声名远播,成为国内外有名的道教名山。伴随着巍宝山道教而兴起的朝山庙会,各道观殿宇都要开展谈演洞经和朝拜道教神仙的各种宗教活动,朝山各族群众云集巍宝山,或游山、或朝拜神仙,或载歌载舞,各有所求,各有所欢。
今游位于巍宝山西麓的长春洞,山道上的旅游指示牌,标示距离长春洞309米。我们沿着险峻陡峭的石板路下行280多米,一座隐秘于山林间的长春洞,凸现在我们眼前。从山上鸟瞰长春洞,长春洞的建筑形制是按照道家“八卦”修建筑成。在往下走透过山林空隙可清晰看到“八卦”形状水池,300多米的险峻山路让我们一行感觉走了很久很久。
长春洞始建于1715(清康熙五十四年)。由贵州道人杨法纪、杨发荫建,后由道人杨阳会改大殿为二转楼,光绪年间道人杨老七、张朝用又重修厢房和花园。整座道光由山门、前殿、大殿、两厢和花园等组成。进了山门来到前殿,前殿为单檐硬山顶建筑,塑雷祖即闻天大师神像供人祀奉,前殿门上绘有三国演义壁画。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映入眼帘的是大殿之上,高悬“通明天宫”下有“万象中涵”二块匾额。在大殿外我们遇到一位道士,我们一行让他为我们介绍长春洞道教文化。道士说他是长春洞的道长,名叫逍遥。逍遥道长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告诉我们,发端于宋代的巍山长春洞道教。宋末元初,先有湖北武当山大批道士迁来,后有四川青城山、贵州丹霞山的高人羽士落籍,于此大兴土木,逐渐形成今天的气象。在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长春洞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殿绘画的三国演义故事板画
重檐歇山顶建筑的长春洞大殿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汉朝末年创立。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习、仙习、神习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学、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全真派是在正一派的基础上于金代初年由重阳派祖始创立的,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其教以“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其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道教神学、道教伦理、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教金丹术、道教医学、道教文艺几个方面。
被誉为“道家艺术博物馆”的长春洞,石雕、木雕、绘画及道教文化主要集中在大殿内外,你们慢慢观赏、体悟,遇到不懂的可以再来问我。
长春洞大殿檐下设七踩斗拱,支撑起宏丽的飞檐
长春洞大殿檐下练太极的小道士木雕
玉兔捣药木雕图
长春洞建筑木雕、刻绘和璧画是极为珍贵的文物瑰宝。大殿天花极上雕有一条精致的蚊龙,镂空雕刻,腾云驾雾,出神入化,是木雕中的精品。大殿殿门左右两边分别雕有金鸡报哓、“玉兔捣药”玉党捣蔹,表示太阳月亮,寓含“日月同辉”;圆形的乾坤窗四周雕满了蝙蝠,意思是“福满乾坤”圆窗下面两只凤凰飞向火球,含义为“双凤朝阳”还雕有金龟驮山,表示长寿。仙鹤含芝,表示吉祥。鱼跳龙门,表示高升麒八态等内容,光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福禄寿喜等内容。其它建筑包括所有门窗等都有许许多多的雕刻,雕有花木乌鲁、瓜果蔬菜、琴棋书画,内容极其丰富。长春洞的彩画艺术从大门进去就有三国演义、重檐歇山顶建筑的大殿,均为木质结构。据宋代《营选法式》记载:“凡构屋之制,皆以材相,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大殿檐下设七踩斗拱,前檐柱上盘龙给人一种威严之感。斗拱形式变化多端,极富韵律,令人眼花缭乱。一组精巧的构件,支撑起宏丽的飞檐。用浮雕形式雕刻的道教故事建筑的木墙。木墙最核心部分是正中上部为镂空圆形孔窗,圆窗左右雕刻有“玉兔捣药”、“金鸡报晓”木雕两幅,圆窗正下方有“洞天福地”木雕一幅,“洞天福地”左右雕刻凤凰来朝图。“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金鸡报晓”,又叫“金鸡报响”、“鸡唱晓烟”。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的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当即耳熟能详的故事。你要是细看这幅“金鸡报晓”图,金鸡有三只脚。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鸡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大殿殿门为左右四扇隔扇木门,从上至下分三个雕刻版块,上、下分别镌刻龙、凤、花、鸟、山水,中间雕刻有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八仙过海”图案。雕刻手法均为浮雕,施以绚丽的色彩,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了一道弘扬道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雕刻艺术珍品。
有三只脚的金鸡报晓木雕图
洞天福地木雕图
进入大殿,殿中塑玉皇神像,两侧塑起、问二帝,天棚下高悬“天”、“明”二块巨匾。玉皇大帝是道教传说中的天地主宰,大道圣尊。玉皇大帝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永处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在天界的地位,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的“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权力无边,有穹苍圣主,诸天宗王之称,赞玉帝之尊。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天棚板的内腔有转阁,中央位置的藻井为九宫八卦,内雕蟠龙。道教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八卦的概括就是“为人处事,逢凶化吉。”八个字,八卦是古代的阴阳学说,它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它在汉族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天棚板和木裙板还绘满有群仙夜宴图、三皇图、五老图等。三皇图绘画的人物为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殿内左右窗户木板上,每边各六道窗门绘有孝感动天、百里负米、鹿乳奉母、扼虎救父等二十四孝图壁画,其中一幅清晰可见的《扼虎救父》图,讲的是晋代的杨香十四岁时,曾经与父亲到田里收割谷子,突然父亲被老虎咬住,边拖边走,此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毫无惧色,很想救回父亲而丝毫不顾自己的安危,他踊跃向前,用力掐住老虎的脖颈,老虎这才松开杨香的父亲,磨着牙齿走开了,父亲因此保住了性命。二十四孝图壁画在勾画体态和五官特征方面,都相当准确熟练。有的线条在顿挫起伏之间,带有丰富的表现力。每幅画旁都有题榜文字作为解说,反映出当时道教界重视绘画方面的宣传工作,比较容易与巍山少数民族统治者沟通认识。壁画所具备的教化功能是绘画最早的功能之一。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即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传说孔子观明堂,《孔子家语·观周》,周天子宣明政教之所,称明堂,为国之重地。明堂四璧便是绘有尧舜之容、橥纣之像的壁画,可以见善恶之状、兴废之戒。说明早期的绘画大多带有政教的功能。逍遥道长说,你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二十四孝图壁画,是请四川一家文物抢救保护单位来修复过后,才能看到这二十四孝图壁画原有的样子,整座大殿内的塑像、壁画、石雕等艺术品经多少年来,香客们长期祭祀烧香,让这些艺术品积上了很厚的油烟灰尘再加上氧化,天棚板上的壁画到现在也无力加予抢救保护。
凤凰木雕图
人类从远古至今,一路走来,文明在创造中不断进步,在历尽沧桑之后,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实物与祖先对话交流。从中得到启迪智慧,感悟真善美。这座被誉为“道家绘画艺术博物馆”的道观,无论是木雕还是石雕,体裁丰富,雕工精湛,绘画精彩。是我国道家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巍宝山值得称颂的东西很多,长春洞有一幅楹联这样写道:“地位清高,日月每从头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真是把巍山的一派道德之风写绝了。这些分布于前山和后山的道观殿宇,前山绵亘叠嶂,宫观多藏于林之中,以建筑规模宏大而著称。后山险峻陡峭,庙宇多依山势显露于岩壁之间,为道家最高仙境,道观庙宇之所处,不能不高,不能不险,上摩青天,下临深池,此之深意,在于脱离尘世,飞升仙境,以达道教修养之最高境界。的确,在老庄哲学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中,无处不体现出“道法自然”的精髓。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国人的生命观和宇宙观,而且影响了国人的生态观和审美观。其实,无论是道家的“道法自然”,还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抑或佛陀的“众生平等”,都含有“敬畏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道法自然”的自然价值、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最终目的,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走向统一、走向和谐、走向圆满。
长春洞大殿内祀奉玉皇神像,两侧塑起、问二帝
供奉玉皇、起、问二帝底台的石雕图
“八仙过海”其中之一的张果老“六鳌海上驾仙驴”木雕图
长春洞大殿内腔有转阁,藻井为九宫八卦,内雕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