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李童
[摘要] 目的 研究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提升我医院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该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仅有新生血管但不伴有纤维增殖膜)列入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激光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采取差异性的治疗方法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对患者健康危害严重,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手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减轻黄斑水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继续研究。
[关键词] 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手术;雷珠单抗;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1(b)-0190-02
糖尿病不仅自身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并发症率也较高,且一般较为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当前我国成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是健康人的20倍以上。同时,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15%,糖尿病病程时间在10年以上的患者出现视网膜并发症的几率可达到65%以上[2]。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就应当提起对视网膜病变的重视,每年进行筛查,遵医嘱复查,但我国仅有5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这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3]。为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水平,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控制视网膜病变发展,该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特开展此次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将于该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仅有新生血管,但不伴有纤维增殖膜)列入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不同程度视力减退临床症状。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9.97±5.33)岁,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时间1~3年,平均病程(1.30±0.22)年;研究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9.92±5.48)岁,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时间1~4年,平均病程(1.33±0.2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激光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对照组激光手术的主要内容为,先使用激光治疗仪对患者视网膜病灶区域做光凝扫描,之后针对病灶进行全视网膜眼底光凝,光斑直径200~450 μm,曝光时间0.2~0.3 s,两光斑间隔距离为1.5个光斑。研究组在对照组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进行干预,激光手术前5 d于患者颞下角膜边缘后约3.5 mm位置眼内注射1.5 mg雷珠单抗,并使用典必殊眼膏涂眼。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
1.3 觀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分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判定:患者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判定:患者视力有较大提高但不足2行,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判定:患者视力无提升或继续恶化,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治疗有效的判定包括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3.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研究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分期上可分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亚临床期时就可发现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通透性改变,一般不存在明显的眼底改变,这一阶段视网膜微血管已经出现异常,但尚未形成扩张的微血管瘤,此时若发现征兆应当及时进行治疗[4]。随着病程的发展,根据国内常用分期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非增殖期,非增殖期包括I、II、III期病变,在I、II期时主要为轻度视网膜病变,单独或合并微血管瘤、出血、黄斑水肿以及硬性渗出等。在III期时已经达到中度视网膜病变程度,也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前期。IV期及以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达到增殖期,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区别为患者视网膜有无新生血管,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增殖型病变的前期[5]。视网膜新生血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可引发纤维增殖和继发视网膜脱离等。部分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能出现在玻璃体当中,引发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对比,增殖型病变对患者视力的危害更加严重,可直接引发患者视力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增殖期后一般使用药物很难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采取激光手术进行对症治疗已经成为了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较长时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表明,激光手术应用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而比较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激光手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不良反应较多和术后视网膜水肿较为严重等。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改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现高表达状态,研究表明,经抗VEDF治疗后,可使患者新生血管膜缩小、减少血管渗漏,当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应用的各类抗VEGF类药物靶向为VEGF或其信号通路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和血管渗漏的效果,维持并改善患者视力,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过程中,显示出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雷珠单抗在本世纪初于美国上市,2012年正式在我国上市,其能够抑制多个VEGF亚型。当前雷珠单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上主要通过眼内注射实现,其最大的风险就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可见眼内感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雷珠单抗本身的副作用不显著,在禁忌上一般不建议孕妇注射。
该次研究显示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不良反应率为11.76%,研究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的方法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红,黎蕾,任建萍.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16(1):107-110.
[2] 李景波.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6(1):245.
[3] 岳金良.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视网膜厚度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5(4):117.
[4] 李坦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8):9529.
[5] 李丽,关新辉,易湘龙.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5):938-941.
(收稿日期:201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