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18-02-27 13:29高倩贺乃宝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

高倩 贺乃宝

摘要:通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的分析,结合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对微课新型教学资源进行探索研究。这种交互式微视频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微课和传统教学的相互结合形成良好的补充和延伸,有效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交互式模式;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5-0173-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new teaching resource is studied by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computer public foundation in our university, wh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he interactive micro-video teaching mode overcomes some shortcoming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lesson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forms a good complementary and extension process. I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and promotes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Micro-lesso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teractive mode; Teaching exploration

从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的“Micro-lesson”理念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开始,这种交互式微视频的教学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实现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成功的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全球教育的高度重视[1-4],这种微课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我校开设的培养大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必修课。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状况,贯彻计算思维的理念于教学中,目前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行了教考分离,采用网络化考试,在课程教学及考核方面已侧重于学生技能训练。基于“应用”为核心,探索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实现以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为基础的“微课时代”的课程建设。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融操作性和应用性于一体,其目的是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其专业领域中的问题。笔者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课后问卷调查、学生交谈等形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与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基础教学与培养目标之间仍有一段较大的差距,终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与一刀切教学的矛盾

因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差异,全国各地对信息技术基础的重视程度不同,在高中时有的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使用基本熟悉,有的地区的学生很少接触到计算机,计算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安排中,采用统一大纲,统一课时,统一的知识点要求,这样会导致基础弱的同学上课吃力,难度过高,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基础好的同学上课轻松,没有压力,现有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缺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许多高校曾试图采取选课制模式来解决学生基础的差异,实际应用时发现单纯的选课制模式并不能化解这一矛盾。

1.2 传统的单一化教学与主动学习之间的矛盾

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仍为传统的单一化教学,在一個联排固定桌椅、设备单一的教室里,教师站在讲台上对知识点进行统一地讲解和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讲,无法实时沟通、缺失现场情景感受,教学效果沉闷、乏味,我校针对这一情况做出全部在机房上课的调整,解决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的课堂答疑等问题,但对于学生的小组互动、讨论,师生课前课后的实时交互、学生成果的优化评价等仍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

1.3 课时量少与知识点多实践能力强之间的矛盾

在学校教学模块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普遍减少,我校理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课时32学时,文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课时16学时,而讲授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网络知识点,还包括学生对计算机的软件应用及其操作等。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既要把知识点讲透,又要让学生熟练操作会应用,还要训练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显然存在很大的冲突。

2 微课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入,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的精准教育,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独特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课堂复制原则”。根据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制作的短小式教学视频,并带有反馈与交互的结构化与微型化的教学活动,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有一定的趣味性,借助网络平台可以重复性学习、可移动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保持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又充实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缓解了知识点多和课时量少的矛盾,引入微课将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巨大变革。

2.1 主题明确,分层次构建知识点

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精”,精选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主题式知识点,由点及面讲解相关知识,同时根据难度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以问题引领学习路径,以问题来推动内容讲解,分层次构建阶梯形递进式知识点,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按需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有兴趣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有深度学习。

2.2 短小精悍,转换教与学的角色

微课的特点之二就是“短”,利用5-8分钟左右的视频,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散、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发布到我们学校的泛雅学习平台上,因短小精悍学生上网观看学习不会感觉厌倦或疲劳。微课教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由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从“灌输式”“填鸭式”向启发式教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者”;学生的行为由被动学习的死记硬背变成主动学习的创新型学霸。另一方面这种教育理念的更新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交互性强,线上线下自由学习

微课以其视频“教学资源包”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将知识点中实用性和趣味性融入微课视频中,它可以实现案例演示、实例操作、问题讨论、知识解读、优秀作品展示等。学生可以通过机房电脑或自己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录学校的泛雅教学平台,根据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按需选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和老师进行在线交流,既可以查缺补漏又能够强化巩固知识,学生自然地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模式深得学生喜爱。

3 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一个好的微课视频需要进行知识点的细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视频录制,视频编辑和微课发布等过程[5-6]。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里,结合实际我们引入“毕業论文答辩演示文稿”微视频作为PowerPoint 2010操作应用教学案例,这个案例一方面让学生通过PPT的制作学习掌握幻灯片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能很好地巩固文字编辑、图表的插入等Word文档的知识点,同时为同学们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毕业答辩演示文稿需要向评委老师展示毕业论文选题是否有意义、设计思路是否可行、研究内容是否有创新、实验结果是否正确等内容,所以应该具备主体风格庄重,内容精炼,结构清晰等特点。要求同学们以PPT为平台,通过结构和布局把主题表达清楚,适量地插入图表、动画甚至微视频,把复杂的原理通过进程图或示意图等表达出来。并要求同学们在答辩的PPT模板上添加母校的LOGO,然后对文稿中的封面、目录、正文等内容进行背景、布局、图表等界面元素的设计。在演示文稿中利用“SmartArt图形”和文本及图表的有机结合,准确地表达研究内容中各章节之间的层次或逻辑关系;或将PPT中的SmartArt图形制作成动画,设置超链接及动作按钮。最后把毕业设计案例的微课视频发布到我校泛雅教学平台上。利用我校的泛雅教学平台,学生课前可以随时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基础上,通过周期或非周期的课堂或课后线下交流,引导学生在参与线下交流的时间点上有基本一致的进度,这种教学形式更符合我校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后的学习模式为:课前线上课件学习—提供设计素材—线下个人自行落实实践方案-课堂师生集体讨论总结-课后精美成果线上发布共赏。

4 结束语

微课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作用,从教学组织形式的层面来讲,微课有助于形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检索并自定步调地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微课,使得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补充和延伸过程,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建设“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文化为出发点,以重构知识与能力框架式学习为目标,以微课为抓手,为打造全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探索奠定基础、树立标杆。

参考文献:

[1] 何尚平, 罗小青, 胡小娟. 基于微课、慕课构建翻转课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实验教学中的探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31 (1):71-76.

[2] 江晓庆,刘卫民,杨磊,等.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9):72-75.

[3] 魏立荣. 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7(10):10-11.

[4] 郑小军. 微课可持续发展的“道”与“术”——兼论微课发展研究理论体系建构与方法论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1):31-39.

[5] 赵国栋. 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5.

[6] 文海英,王风梅,宋梅. Office 高级应用案例教程[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2017.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