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云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兴趣的培养问题。学生对数学之所以不感兴趣,主要是教师将数学“成人化”地教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奇思妙想,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心理的发展和情感的养成教育,总之,传统的课堂,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一、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輸,而是点燃火焰”。数学教学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点燃学生的求知的火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上数学课堂。
在激发兴趣的问题的探讨上,情境被公认为激趣的主要途径和关键策略。良好情境的创设,利于气氛的调节、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情境的创设,游戏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游戏,以游戏激活课堂,激发兴趣。
如在“平移”的教学中,笔者用多媒体呈现“贪吃蛇”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中的蛇和苹果的位置,判断蛇应该如何移动才能吃到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游戏情境的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在观察、分析中进行交流,在游戏中初步了解、整体感知了平移的概念。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很多,引入游戏的目的就是激发兴趣,教师应善于选择和运用游戏,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突出生活化,促其乐学
小学生虽然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不强,对生活的经验不丰富,但也具备了简单的生活常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探究欲。数学课堂上,突出数学的生活化内容,营建生活化的课堂,将数学问题用生活问题表现出来,可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如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进行教学时,在课堂之初,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楼梯扶手下的平行四边形窗格、电动伸缩门、可以伸缩的晾衣架等生活中的物体,并提出问题:“你能从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如此的导入,激活旧知的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的乐趣。
再如,对于“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教学的难点是一天时间内,时针转2圈,而不是1圈。教师可录制学生一天的生活画面,如早上7:00起床,7:30吃早饭,8:00上学校,8:30开始上课……中午11:30吃午饭,下午13:00上第四节课……16:20放学……并将这些学习、生活情境制作成视频,每一个画面都配有钟面,并且每一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都在明显地转动……逼真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知识的直观性,知识难点在熟悉的情境中倍感亲切,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生活化的课堂、熟悉的情境、轻松的氛围,是受学生喜爱的课堂的基本要素。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其互动
小学生喜动不喜静,根据这个特点,数学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活动,满足他们好动、爱表现的需要。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实践活动融入到数学课堂,是构建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不可忽视的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让活动促其互动,激活课堂。
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对于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几个角的问题,常规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相交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个数。如此教学,虽简单快捷,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如果教师让每一个学生拿出两把直尺,当做两条直线,然后让其相交,看看形成几个角;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90°,那么,其他三个角是多少度?孩子们在做、看、思中,逐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化静为动,促使思维的发展。
再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长方形边框进行演示,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图形,有哪些特点?”然后将这个长方形拉伸变形,再提出问题:“拉伸之后的图形,有了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图形?猜猜这样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如何验证你的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尺而进行验证,通过平移、测量等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这样的活动,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凸显“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
实施生本教育,构建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应该一切为学生,教学设计、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出发,立足学生的发展观。课堂不是讲堂,而是学堂,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舞台,让学于生,“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才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得从容,学生学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