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8-02-27 13:31赵晓丽
江西教育B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美切入点文学作品

赵晓丽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广大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具备了充分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实施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现。而在实施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文本解读的切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本解读切入的美学意义

毋庸置疑,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文本解读的美学的意义更加凸显。如果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我们应根据美学理论的指导,从自然美(文本输入)、社会美(文本输出)和艺术美(文本辐射)等角度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使语文美育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审美阅读中得到提升。

这里,我们不妨以文学作品的解读为例来阐述这个话题。我国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从取向到方法上受我国传统解读理论的影响非常深远,表现为:肢解文本式的技术化解读和“教学生说套话”式概念化、模式化文本解读。虽不能完全否定,但是至少也影响了一代人,也禁锢了一代人的思维。

但是由于教学主体——教师和教学客体——学生的差异性,解读文本的角度和解读后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出现千差万别。而这种差异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解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从哪里着手,就必须强化切入口。无论是对执教者,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都是一种全新的引导。无论是教师的文本解读,还是文本切入,其作用都在于给学生以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领悟思路影响学生的解读,影响学生的思维,而非让自己解读的结果替代学生的解读过程、认识过程、思维过程,否则只能人云亦云。

广西贺州学院的中文系教授付煜在《文本解读切入点的美学基础及其应用》一文中提到,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角度去寻找文本解读切入点的理念,很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在他的文章中,作者以南朝梁吴均的骈文《与朱元思书》为例,阐述了他的这一美学观点。作者以自然美“奇山异水”为切入点,提出了四个问题:景美在何处?(这是从自然美切入)情美在何处?(转向社会精神美)辞美在何处?(转向艺术美)章美在何处?(继续探究艺术美)继而,沿着这样的切入点,逐步解读文本。

作者从美学的角度切入语文教学,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语文美育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审美阅读中提升。至于作者又是怎样从“社会美”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去解读文本的,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赘述。

二、文本解读切入的个性原则

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尽管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始终要把握住一个底线,那就是“再怎么哈姆雷特,它终究是哈姆雷特,绝对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否则文本解读就失去了方向,不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是出现自由化的趋势。而这样的解读,完全违背了文本解读的初衷,实在是不可取。

这里,我们不妨以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著名的“冰山理论”来剖析这个问题。

在“冰山理论”中,海明威是这样解释的:作家作品显露出来的内容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说的“冰山一角”,而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内容需要读者自行解读。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行个性解读的交流平台。这里我们不妨以小说教学为例,如果涉及小说教学,高明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会和学生一起挖掘出文学作品本身要传达出来的内容,把课堂变成开放型结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找准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统编版教材中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取自名家名篇,如果把作者的生平、流派、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作为导入部分或作品阅读前的必设环节,客观上能让学生更顺畅地理解作品,却限制了阅读思路,阅读意义被同质化。这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指导。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在没有任何知识点的介绍或者背景讲解的情况下进入课文,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要研究文本,善于把握对理解文本内涵有重要作用的、有“爆发力”的知识点,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如在教学能够体现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作品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时,可以把“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作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在这个结局中关注文本背景、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尝试逐步地深入理解文本。

三、文本解读切入的案例呈现

执教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的确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执教者不同的教学风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执教者对于文本解读的态度。

有的从文章的题目切入,像《孙权劝学》一文,从“劝”字切入,《皇帝的新装》从“新”字切入;有的从文章中的一个词语切入,像《岳阳楼记》一文,从“斯人”切入,《秋天的怀念》一文,从“怀念”切入;有的从文章的一个句子切入,像《背影》一文,从“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我,惦记我的儿子”切入,《老王》一文,从“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运者的愧怍”这一句切入,等等。

实践证明这样的文本切入是行之有效的,就是在这样的切入点引导下,学生们找得认真,读得认真,想得认真,练得认真,既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体现了学习与生活关联的意义,又反映了知识与技能融合的作用,既保留了教师独特思维的价值,又证明了学生互助学习的功效,真可谓一举多得。

一个好的切入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起执教者研究的欲望,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唯有准确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目标达成率最大化、最优化。

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觉得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展现自我,实现超我,就應该也必须在不断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持久而深入地思考,当然也要有坦然接受失败的勇气。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

猜你喜欢
艺术美切入点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