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志 程晓雷
摘 要:随着社会对环境艺术人才需求的逐年递增,专业设计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原有环境艺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文章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特色教育;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8)31-0104-01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往往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1]。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张扬个性,而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这也为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加强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参照对象,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身个性化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以及集体的讨论、学习,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种教学模式也就是教育界主张的探究式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教师要加强对教育方式的转变,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的路径
1.在教学课堂上充分引入专业的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操作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前来授课[2]。而在进行室内设计程序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按照教学计划,事先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课程设计的原则问题,并亲身示范整个设计过程,让学生根据要求起草效果图,之后让专业的技术人员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向学生充分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设计方案、这样操作的原因。通过实际的操作,有效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2.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
实习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高校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储备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想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加大对实习基地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校内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先进入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工作,实习合格后方可投入工作中去,反之,校方可以给予学生免费的进修机会,这种实训的方式可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便利的条件。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加强校内校外资源的联合,为学生提供教学一条龙的服务。最后,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上组织的各项专业赛事及实践活动,进而丰富学生的阅历。
3.强调地方特色
如果高校的教育不具备地方特色,那么其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也同样不会占上风。这就使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高校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在教學特色上下足功夫,针对地方一些特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结合一些地方的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创作出一些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进而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有效满足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地方文化的长远发展,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培养出更多富含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对企业发展、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同时也对各高校提出发展的需求,即纳入更多求真务实、实践能力强的教育工作者,从而建立一套专属于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完善的教育体系。本文充分强调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明确了教学方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作用,之后深入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的路径,提出了在教学课堂上充分引入专业的实践、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以及强调地方特色等路径。通过上述路径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了极具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玲.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青年,2017(18):96.
[2]关雪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性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艺海,2012(7):160.